时评:丁家宜生命终结本土日化企业如何自强

2014年06月20日 16:13  新华网  收藏本文     

  6月初,科蒂中国CEO Anita Yang给中国全体员工发出邮件表示,科蒂集团已经决定停止旗下品牌丁家宜的销售,宣告丁家宜的生命就此终结。随之,本土品牌的命运再度引发业内关注和反思。媒体开始盘点所谓“前景堪忧的本土日化品牌”名单,上海家化两面针、浪奇、霸王、索芙特等都赫然在列。

  又一本土日化明星陨落,让现存的本土日化品牌都有些“唇亡齿寒”的危机感。据不完全调查统计,在高峰时期广东曾拥有多达2000多家日化产品生产加工企业,通过运用“产品概念+中低价位+明星代言+广告传播”的经典营销模式,一度累积出广东日化企业在中国日化发展史上的辉煌之巅。而现已有约三分之一逐渐淡出消费者视野。

  如今,本土日化企业强者愈强,而弱者却愈弱。未来,本土日化企业将走向何方?如何在市场中占有一席之地?本土的强者又如何进一步走出国门成为国际品牌?新华财经的资深编辑、记者们七嘴八舌地讨论起来——

  海边钓鱼儿:

  有句话叫民族的就是世界的,众多国产日化企业闪耀“嫁”给外资最后被落魄“抛弃”,主要原因还是失去了它们的灵魂。日化品不像普通商品,他们有明显的地域特征,适合某一个地域的人群使用,久而久之,形成一种地方特色和文化,而频频转嫁后这些特色逐渐剥离,变得面目全非,逐渐被市场抛弃也在所难免。反过来,民族的又是民族的,中国有些文化不是国际资本能理解的,民族品牌交给他们打理,不一定都好!

  工资跑不赢CPI:

  本土品牌被外资收购后,本以为会找到第二春,但现实是大多数品牌都在大浪淘沙中被人们淡忘了。这一方面与新东家对品牌定位不清晰有关,另一方面或许与外资管理方式遭遇中国式水土不服脱不开干系。私以为像六神、百雀羚这样的品牌定位精准,加上民族、传统的噱头,避开了与外资品牌重合,还是很能引起消费者共鸣的。

  哆来咪:

  想想还是很心酸,国产日化企业拼不过外企。产品创新和营销包括产品自身的品质都很重要,道理大家都懂,可为什么实施起来却那么难。非得走高端路线国货才能有出路吗?外资化妆品之类的频频爆料含铅和激素一类的东西,价格还畸高,人们依然趋之若鹜;反观之温和无刺激的国产商品价格倒是十分亲民。一直以来人们都有个从众心理,贵的、进口的绝对就是好东西,国产再平价就是差点意思。其实好多国货还是很赞的。

  天真看世界:

  个人认为国内外的化妆护肤品差不多,能抹上脸的来来回回也就那些成份。差别在于如何包装。欧美巨头胜在重金打造的奢华广告,数据装饰的梦幻美肤,当然,还有极尽吹捧消费者的完美幻想……是个女人,都想变成这广告中的女主角,能不买吗。我国货请不起大牌,拍不起大片,只能用自然朴实的产品来见人,这已经在起跑线上现出劣势,本就是不对等的竞争。

  超级玛丽:

  当今的日化用品市场大多被欧美及日韩品牌所占领,想要从他们手中分一杯羹确实不易。但本土日化企业也并非没有机会,只要肯在产品质量上下功夫,做出良心国货,消费者自然愿意为品质买单。近几年,日韩化妆品借本土偶像剧风靡亚洲,本土日化企业可以学习借鉴他们的经验,开辟一条适合自己的通往国际市场的道路。

  被挤坏的西红柿:

  中国的日化品牌更多的是需要研究如何长远发展。外资日化产品对于本土产品的挤压越来越严重,如果光想着促销只能是治标不治本,因此需要深入思考一个产品真正的价值点在哪。可以考虑用大数据的方法,去了解用户的习惯等等。

  小舟大航:

  日化商品作为快销品,其实卖的就是“脸熟”:越是常常在商场柜台上、超市里、广告中看到得多的,大家越是认可——这其实就是个营销能力的问题。其实传统的营销模式在互联网思维大兴的今天,已经逐渐式微了。反观一些在互联网上兴起的国产日化品牌,规模虽然还比较小,但势头强劲。不过这些在互联网上风生水起的品牌总是难以掩去“山寨大牌”的印记,让人不由得为它们的未来担心。

  张家西瓜:

  古语说的好,成败讲究“天时地利人和”。纵观化妆品市场,哪个商场的一线位置不是国际大品牌?商场如战场,哪怕台位摆放的恰到好处,没准都会成为一线生机。走出国门的前提是要在国内打好品牌战,提高消费者对国产品牌的认同度,加强品牌的文化底蕴,不能还没走出国门,连门中人都不想多留。

  平米:

  跨国联姻有风险,合资须谨慎!记忆中的很多本土日化品牌都随“并购”消失了。市场经济的竞争是残酷的,从曾经的辉煌巅峰到如今的日薄西山,并非意味着产品自身的孱弱,更多地暴露出资本运作的生涩与困乏。本土品牌国际化不是仅靠埋头苦干提高产品自身竞争力就够的,也需要学习钻研专业化的资本运作啊。

  艺之:

  本土日化一度生机勃发,但大而不强、快而不优,缺乏战略眼光,产品研发及创新力弱,即便被国际巨头收购,最终仍是“扶不起的阿斗”。如何做优做强?个人认为,第一,日化产品追求效果好、纯天然、无添加,本土企业其实拥有着天然优势,中草药几千年长盛不衰,各种所谓泉、泥、矿物质也应有尽有,自主打造特色精品,而不要再东施效颦外资品牌;第二,从企业管理角度,深耕市场、注重研发和创新,学习国际化经验,追求卓越品质,确实也是当务之急。

  文章内容仅代表个人观点,不代表媒体立场。

分享到:
收藏  |  保存  |  打印  |  关闭

已收藏!

您可通过新浪首页(www.sina.com.cn)顶部 “我的收藏”, 查看所有收藏过的文章。

知道了

0
猜你喜欢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

收藏成功 查看我的收藏
  • 新闻郭美美因赌球被北京警方抓捕
  • 体育世界杯阿根廷点球胜荷兰 24年后重返决赛
  • 娱乐邓紫棋介入张杰谢娜婚姻?遭批炒作
  • 财经富跑跑洗钱密道:坐汽艇偷渡澳门带走现金
  • 科技中央巡视组:科技部发现有科研成果作假
  • 博客水均益:我用“中国伟哥”贿赂伊官员
  • 读书优劣悬殊:抗美援朝敌我装备差距有多大
  • 教育高校青年教师多月光 近5成年薪不足10万
  • 郭田勇:银行会成财富管理的主流行业
  • 余丰慧:余额宝这一年经起了风险考验
  • 董少鹏:退市制度要破除地方保护主义
  • 水皮:跳水是不是意味A股摊上大事?
  • 周本泉:楼市杀手是财产登记信息联网
  • 徐斌:降准将是中国央行今后常规动作
  • 许一力:美国会为何严重警告阿里上市
  • 凯恩斯:巴西足球队惨败3大投资启示
  • 朱宁:证监会举报奖励不该设上限
  • 冉学东:影子银行是利率改革失败案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