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休做园丁说质疑:享受双轨制的公务员也去织毛衣吗

2013年09月13日 04:39  南方都市报 

  养老改革体制方案讨论正酣,“清华方案”主要参与者、清华大学就业与社会保障研究中心主任杨燕绥教授最新的一番话引起很大争议。杨教授表示:“50—65岁的男性去做一些养老院的园丁,园林义工,50-65岁的女的给老人做做饭,洗洗衣服,做点编织,多好!”(新华网)

  一想到自己50岁后被派去伺候花草,我还是给吓尿了。不仅因为鄙人是个养花花死、养草草亡的主儿,去做园丁无异涂炭生灵。广州连收费较低廉的公办养老院,每个月都要收2000多元,城市人都不见得人人住得起养老院,更何况农村老人和流动人口。我家附近一养老院,望出去只有立交桥和天线分割出来的天空,别说园林,连片树叶都见不着。再说,就全国50-65岁人口基数那么大,剪15年花草,别说养老院,你就是把大兴安岭算进来,估计也不够你剪的。

  这么说或许有些夸张,杨教授可能只是打个比方,意思是从生产性行业中退出来以后进入服务型产业。但你是专家,说问题要说关键。作为常识,失业了领取失业救济金,年纪大了丧失劳动能力领养老金,是谓“社会保障”。退了休从事“社会服务”,那算是就业还是失业?既不算就业也不算退休,算是什么呢?能算进失业率里、领失业救济金吗?还有,从事社会服务是否所有人一视同仁,目前享受“双轨制”的公务员也要去织毛衣吗?

  我实在替杨教授着急,为什么避重就轻,有话不直说?养老金不够用了怎么办?需要宏观统筹。各种改革选项都有利弊,你的方案是什么,利弊各有哪些,一二三列举,供大家讨论就完了,但你不能把那么重要的政策建议,简化成“种花、编织”来打发百姓。

  在本人看来,杨教授的这番话实在不能叫政策建议,这叫唱《天仙配》———你耕田来我织布,我挑水来你浇园。靠描绘乌托邦,以田园牧歌式许诺来推动政策的做法,无论政府还是专家,这样的时代已经过去了。在利益群体分化日甚、博弈日趋激烈的年代,专家发表专业水准的意见,不避讳不偏帮,才是知识分子对国家和人民负责任的态度。小民缴纳养老金,乃国家与人民和企业之间订立的契约,本质上属公民私产,专家也好政府也好,不可予夺由人。□果冻

分享到:
保存  |  打印  |  关闭
猜你喜欢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

  • 新闻叙利亚同意交出化学武器换取西方不动武
  • 体育第12届全运闭幕 广东男篮惊魂胜辽宁夺冠
  • 娱乐李天一同伙律师曝5人串供 称反正是嫖娼
  • 财经上海自贸区获批催涨区内房价:一夜涨10%
  • 科技旅行者1号成首艘飞出太阳系人造飞船
  • 博客个税沦为工资税:中产收入阶层最受苦
  • 读书才子佳人更多情:民国惨烈的出轨纠纷
  • 教育高校网帖招募处女大学生献血供医学研究
  • 罗天昊:达沃斯为何远离天津
  • 杨涛:从银行房贷紧张看地产金融创新
  • 齐格:李嘉诚先生与政治的距离
  • 陶冬:中国经济企稳 改革仍是必需
  • 叶檀:养老金改革不能让国民老无所养
  • 刘杉:中国经济第二季是多雨季
  • 龚蕾:金融危机五周年的思考
  • 潘英丽:国际货币体系改革的正确方向
  • 安邦智库:中国城市经济面临全面转型
  • 谢作诗:为何中国劳动收入占比变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