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会代表委员需要增加角色意识

2013年03月09日 01:23  中国经营报 微博

  邓聿文

  全国两会已经开始,但到目前为止,舆论期待的两会“炮手”并不多见,倒是一些代表、委员提出了雷人议案或抛出了“雷语”,如“建议四大节假日全国免费坐火车”,“每人捐一笔工资做慈善”等。

  类似建议和话语出发点是好的,但在现实中没有一点可行性。对于这种毫无质量的议政,可以说不称职。而不称职,用政协委员、中国教育学会副会长朱永新的话讲,“意味着67万人缺席”。朱在媒体发文认为,一个代表或委员,作用可能很小,也可能很大;可能碌碌无为,也可能大展宏图;可能积极履职,也可能敷衍了事;可能用心准备议案、提案,也可能不费脑筋交白卷;可能畅所欲言、建言献策,也可能沉默寡言、高高挂起。而这个不同,就看有没有强烈的“角色意识”。

  这个话说到点子上了。中国的部分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只是把它当作一种荣誉,或者一种奖品,而没有明确意识到这是一种责任,自己是选民的利益代言人。角色意识不强,也就不会努力地去做好代表或委员,为“选民”说话。

  角色意识的缺席也与人大和政协的制度设计有待进一步完善有关。一方面有些代表、委员参政议政能力有待提高;再加上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并非专职,而是业余兼做,很少有时间沉下去调研,准备议案提案,因而,出现上述雷人建议和“雷语”也就不奇怪了。

  这就涉及另一问题,即两会要有真正的讨论和辩论,发挥议政的辩论功能。看国外的议会开会时,议员们往往就某一个话题唇枪舌战,互不相让,为此争得面红耳赤是常有之事,甚至在堂堂议会上动粗亦不罕见。笔者当然不赞成立场不一或意见不合就在议堂上打架,但这正反映了议政必须有辩论的环节。通过多轮辩论,最终取其合理的部分,尽可能地避免议事的片面性和决策失误。我们虽不一定要学人家,但在两会这样一个“议事”场所,也应提倡公开讨论和辩论,没有讨论辩论,大家都人云亦云,这样,势必会降低议事的效率和质量。

  目前,两会讨论的氛围尚不足,辩论尤其缺乏。有些代表、委员虽然也作发言,但也基本是表态式的、学习式的或感受式的发言,谈点感想,表个态,就算尽到了一个代表、委员的职责。但这不是讨论,讨论必须要有观点的碰撞和思想的交锋,允许多种声音存在,真理总是越辩越明。

  所以,要提高代表、委员的议政水平和两会质量,必须加强代表、委员的角色意识,角色意识一靠个人自觉;二靠从外部进行监督。舆论在后一方面起着重要作用,应该呼吁两会有质量的议政,代表、委员要对得起自己的身份与职责。除此之外,还要改善代表、委员的遴选机制,并对他们进行必要的表达和履职能力的培训。

  目前来说,应该强化两会的辩论性,提高辩论色彩。这点是可以做到的。会风的改变,不仅在于外在形式的变化,那是次要的,而在于如何开好会,提高会议质量。这就需要领导先带头,在发言时不做长篇大论式的讲话,领导作为代表或委员,与其他代表、委员一样,没有什么特殊待遇。同时,应鼓励代表、委员尤其是来自基层的代表、委员大胆发言,说出自己的真实想法。

分享到:
保存  |  打印  |  关闭
猜你喜欢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

  • 新闻俞正声当选全国政协主席
  • 体育NBA-科比19+9+7湖人进前八 热火18连胜
  • 娱乐组图:两会美女翻译走红 冷艳酷似赵薇
  • 财经315随手拍维权活动启动 第五届网络315
  • 科技陆兆禧将任阿里CEO 构架调整暂告段落
  • 博客慈善捐款怎么投进了无底洞 两会博客
  • 读书解密:邓小平为何唯独不与林彪来往
  • 教育研究生低质化:边偷菜边看电视也能毕业
  • 育儿一线城市儿童安全座椅使用仅三成
  • 梅新育:中国需要发改委
  • 罗天昊:南水北调 不如迁都襄阳
  • 张五常:公司性质的思想发展
  • 刘石:又见谷贱伤农
  • 叶檀:离婚说明房地产调控错误?
  • 杨涛:金融改革应转向抓小放大
  • 童大焕:不调控房价就会涨翻天?
  • 陈序:更具创造性的经济或从机构改革开始
  • 赖伟民:四项措施扩大国人消费
  • 钮文新:大部制改革的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