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正文内容

《财经》:山东民企被高电价低服务逼上梁山

http://www.sina.com.cn  2012年06月04日 08:43  《财经》杂志微博

  【作者:李嘉珊/文 】

  该从魏桥现象反思什么

  为什么用电户与大电网解列的趋势暗流涌动,为什么小系统的效率轻松胜过大系统,“自上而下”的电力改革停滞多年后,是不是可以换一种“自下而上”的思路?

  魏桥现象之所以引发热烈的讨论和争辩,与公众对电力改革停滞和电价上涨不满有关。

  《人民日报》的评论指出,魏桥“之所以迅速发酵,还因为最近全国各地都在搞‘阶梯电价’价格听证。本来消费者对此轮‘阶梯电价’就颇有微词,认为是表面‘阶梯’,实质涨价;当看到民营企业都能低价供电,不满情绪更是火上浇油,矛头直指垄断的电网企业,甚至质疑‘阶梯电价’的合理性”。

  截至目前,国家发改委价格司、国家电网(微博)以及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对魏桥模式的批评集中在以下四点:一是违反《电力法》,二是环保违规,三是供电安全性不合格,四是没有承担社会责任。

  我们认为,对上述“四宗罪”详加辨析,对电力改革下一步的走向非常重要。

  现行《电力法》出台于1995年,距今已有17年,且一直在研究修订方案,期间中国电力工业已经历根本性的变化,当初的立法基础——电力部(后为国家电力公司)统一经营管理电力产业链各个环节——已不复存在。

  事实上,《电力法》制定时,中国电力工业的市场化萌动已经开始,而《电力法》对这一趋势也有所反映。许多业内人士认为,《电力法》中影响最大的表述是“上网电价实行同网同质同价”。

  这句话的实质,是用法律形式肯定了电力具有普通商品属性,纠正了电力是特殊品,不能遵循商品交换原则的认识。按此法理,电力价格应当是电力生产者和电力消费者之间交易的结果,而不是官员审批的产物。

  但恰恰是在这个涉及行政权力的关键问题上,却没有人执行《电力法》。电力定价始终延续行政审批方式,成百上千的审批价格,连电网公司的人都无法说清道明究竟是怎么来的。

  因此,只盯住《电力法》中“一个供电营业区内只设立一个供电营业机构”的过时规定,而看不到《电力法》中有利于改革的进步表述,不能不说是一种选择性失明。

  环保方面的问题,权威的说法应来自环保执法部门,而燃煤发电也是环保监管的重点。在还没弄清魏桥的热电机组有无安装和运行脱硫除尘设施,也没看到环保部门排放监测数据的情况下,不应急于宣布魏桥电厂环保违规。

  供电安全问题则比较容易说清楚。魏桥电力系统主要是自发、自供和自用,与大电网没有物理联系,不存在威胁大电网稳定运行的问题,这道理正如上海的车祸不会伤到北京的行人。

  实际上,纺织生产对电力稳定性的要求高于一般工业生产,电压和频率的微小偏差都会引起残次品增加。魏桥纺织能成为世界第一,正好说明其供电质量、电力调度水平是比较高的。而张士平当初下决心自办电厂,正是想摆脱“动不动就停电,求爷爷告奶奶成了家常便饭”的窘境。

  至于向外供电,显然是小系统的业余作为,按魏桥集团的说法,其外供电比例只占其总发电量的1%。其实,无论魏桥还是其他拥有自备电厂的企业,有了多余电力,只要供电价格合理,服务周到,就会有市场,就是件互利双赢的事情,没必要大加挞伐。

  说魏桥电力没有承担社会责任,也是需要讨论的。

  首先,从法理上看,社会责任,包括社会普遍服务责任等,不是强制性责任,与法定的纳税责任有实质性区别。第二,政府花钱应当来自法定税收,并经过规范化的财政预算程序。

  现实情况是,尽管“费改税”的改革方向早已确定,各级政府在发电和用电环节,煤炭和石油的生产、加工、运输和消费环节的价外收费仍然泛滥成灾。这极大地削弱了价格反映市场供求关系的功能,让供求决定价格、价格引导资源品配置的市场经济规律无法发挥作用。

  资金管理环节也弊病重重。五花八门的价外加价、行政性收费普遍管理混乱,征收和使用过程无法避免个人裁量因素,浪费了社会资源,败坏了社会风气。

  所以,把履行各类加价收费与“社会责任”等同起来,是一种似是而非的认识。

  “交叉补贴”很大程度也是伪命题。2010年中国全部用电量为4.2万亿度,其中工业、商业用电合计占85%左右,城乡居民用电合计占不到13%,农业生产用电占2.3%左右。而且现在除北京市外,其他省市居民用电价格并不低,“倒挂”多成历史。也就是说,需要“交叉补贴”的地方非常有限。

  另一方面,跟国际水平相比,不论是与人均收入挂钩的相对值,还是货币的绝对值,中国电价水平都名列前茅,工业和商业用电价格尤其高,因为用户实际支付的价格普遍比政府目录电价高百分之几十。实际上,如果不是国网的电价高服务差,魏桥的电也不可能有外供市场。

  鉴于实际电价长期而普遍的监管缺失,当前亟须由独立政府部门出面组织所有工商企业,来一次“晒电费单”活动,通过电价摸底,来推动下一步的输配分离改革。

  魏桥现象经媒体披露后,许多人期待它成为“电力小岗村”。但目前来看,由于背景非常特殊,魏桥模式很难复制推广,魏桥集团也只是一个被高电价低服务“逼上梁山”的普通企业。

  魏桥现象真正值得反思的是:为什么用电户与大电网解列的趋势暗流涌动?为什么小系统的效率轻松胜过大系统?“自上而下”的电力改革停滞多年后,我们是不是可以换一种“自下而上”的思路?

  作者为资深电力记者

  《财经》杂志同主题相关报道:

  山东民企自建电厂低价供电吸引大量企业进驻

分享到: 欢迎发表评论  我要评论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2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