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设立雄安新区核心内涵是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 实现规划目标至少需20年

  证券时报网(www.stcn.com)04月10日讯

  ---专访中国人民大学中国经济改革与发展研究院副院长陈甬军

  证券时报记者  刘灿邦

  近日,中共中央、国务院批准成立雄安新区,包括国家发改委主任何立峰、京津冀协同发展专家咨询委员会组长徐匡迪、河北省委书记赵克志等高层相继发声,对雄安新区的规划建设作出了高屋建瓴的解读。

  证券时报记者也就此专访了中国人民大学中国经济改革与发展研究院副院长陈甬军。陈甬军教授专长产业和区域经济研究,特别是在中国城市化和一带一路战略研究方面有突出影响,他从必要性、可行性及建设路径等多方面进行了解读。

  雄安新区设立的必要性

  陈甬军认为,设立雄安新区的必要性有多个维度,首先,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要有一个集中承载地,这也是京津冀协同发展的中心任务。“北京市政府设在通州区,还是在北京范围内,但是非首都功能承载地需要更大的范围,之前选了几个方向,包括秦皇岛、张家口,最后选取冀中南的保定地区,主要是有利于与京津互动,同时,平原地区也比较好发展。”

  其次,河北产业转型升级的任务很重,和京津相比落差很大,根据长三角、珠三角的经验,京津冀要想实现协同发展,必须实现中心区域和相邻区域发展步调上基本同步,设立雄安新区将有利于提振河北经济发展,形成一个新的增长极。

  “河北过去也依靠自身发展做了一些文章,例如曹妃甸、唐山的开发等,但是由于各种原因取得成效并不显著,现在在冀中南腹地打造一个新城,使河北经济发展形成新的增长极,与张家口一道,将对河北今后10~20年发展取得巨大推动作用。”

  第三,京津冀城市群的空间规划和布局需要保定这一“点”,以形成和京津三角形的稳定状态。陈甬军告诉记者,两年前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启动的时候有人就提出来将保定作为副都或者首都副中心,后来虽然这样的声音淡化了一些,但是实际上研究并没有停止,特别是要在解决北京交通、空气、人口负荷太大等突出问题方面,倒逼决策层必须提出有效的解决方案。

  “这里又有几方面的考虑,第一,迁都成本太大,会对国运产生很大影响,所以这种观点一般只是人们议论一下,领导层不会考虑;第二,扩展首都功能,在京津冀区域内打造一个新城,将部分首都功能搬过去,同时使城市群空间、交通、生态和人口负载的体系均衡分布,所以在保定周围打造一个新城就提到议事日程上来。”

  另外,从国际经验来看,很多国家都是首都发展遇到难题的时候,在首都周围另造一个新城。例如,马来西亚首都吉隆坡为了减负,就在太子港建了一个新城,中央政府很多机构搬到那里去,早起晚归,利用通勤车来回也不成问题。

  第四,设立雄安新区将推动新一轮改革开放。“本届政府前几年重点抓反腐、经济整顿,现在要更多转向经济建设,特别是19大即将召开,这就与当年的深圳特区、浦东新区一样,政治背景推动下的新一轮改革开放,时机选择很重要。”

  第五,设立雄安新区也是要与一带一路战略对接。“一带一路战略推出多时,但是都局限在华东沿海地区的‘一路’与西北各省的‘一带’,似乎与京津冀没太大关系,设立雄安新区刚好就与一带一路有了对接的结合处,当然内涵怎么展开,起何种作用,可以进一步探讨。”

  第六,设立雄安新区也是实现“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的集中施展平台。“五大发展理念在其他地方也可以做,例如浙江的特色小镇、现代智慧城市等,但是从目前的情况看,都处于零打碎敲阶段,现在结合打造新城的契机将创新理念的实践平台打造出来。“

  雄安新区设立可行性

  第一,与深圳、浦东相比,雄安新区建设最大的挑战是外资的进入可能受到影响,同时与港口也有一定距离。“雄安新区最大的优势是有中央政府的权威,明确其作为北京非首都功能的集中承载地,这个可以带动国有资本和社会资本的进入。“

  第二,雄安新区地理区域广阔、平整,开发强度低,交通条件好。陈甬军认为,中国有充沛的基建能力,具备中高端的修桥修路、建机场修港口的技术和能力来打造一个新城;另外,雄安新区不需要建新的机场,首都新机场完全可以覆盖通勤范围。

  不过,陈甬军也指出,在雄安新区的可行性分析里面也存在制约因素,首先就是资金问题。“这几年货币已经超发,再这样大规模建设,不管是采取发行国债、PPP或者中央政府投资的形式,都要将对长远的影响控制在一定的程度里面。“

  陈甬军告诉记者,现在的情况与设立深圳特区和浦东新区时不一样,深圳拥有与香港毗邻的优势,吸引了不少部委机构和地方办事处到那里,相应的就带去了资金,不过中央财政资本过去的比较少;上海也主要是利用外资和本地资金。“所以现在投资的强度到底有多大,这个需要进一步计算。”

  其次,白洋淀曾经几次干枯,现在主要依靠南水北调及河北省内的几座水库来保证白洋淀维持在一定水位。“按现在人口规模算,用水量还比较少,但是如果未来新区增加到300万人口甚至更多,用水强度将大大增加,水资源如何补充就涉及到更大范围的南水北调,包括引长江水、黄河水,这个还需要进一步统筹规划。”

  第三,能否将雄安新区建成为一个高水平的样板区带动社会资本甚至外资进入还需要观察。“规划可以很好,但是外资和社会资本是以市场机制来确定投多少、怎么投的,要看新区的投资环境以及项目盈利情况来决定,这也有待观察。”

  雄安新区的实现路径

  陈甬军认为,实现雄安新区的各项规划目标至少需要20年时间,其中,主要分成以下几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是2014-2017年,这是对雄安新区建设方案的筹划期,期间听取不同意见,最终在今年初拍板。

  第二个阶段是具体规划和初步建设期,大概需要两到三年时间。“雄安新区规划已经启动了,我认为最快也得一年时间才能完成规划,包括总体规划、开发强度、白洋淀生态保护规划等内容,一部分项目在规划结束后就可以动工,大概五、六年之后雄安新区就会有一个初见成效的办公区和城区。”

  陈甬军告诉记者,上述两个阶段将来“十三五”期间实现,第三个阶段是,“十四五”期间要启动大规模的建设工作。重点完成创新驱动,引进融合,产业升级转型,生态培育,绿色、智慧、低碳城市以及现代宜居城市等建设任务;同时,在“十三五”与“十四五”的衔接期,要启动一部分中央企事业单位、医院、高校等的搬迁工作,搬迁的方式会采取政治动员与市场机制相结合的办法。

  最后一个阶段则是“十五五”和“十六五”的十年时间,要将雄安新区建成为一个新的城区,与京津冀有机融合,成为中国北方新的增长极,达到有效分散北京非首都功能的作用,同时,也成为一个在城市管理、产业布局方面有着高标准的样板新城。

  “北方历来是中国文化政治中心,随着经济中心南移,到时候必然会产生矛盾;从现在开始,用20年时间完成雄安新区的规划目标,到那时,中国和世界经济已经进入了新的阶段,中国北方又有一个强大的增长极,实现了与南方发达地区的比翼齐飞,达到了相互平衡的目的,‘千年大计’的含义应更多的从这个层面来理解。”陈甬军向记者总结道。

  (证券时报网快讯中心)

责任编辑:李彦丽

热门推荐

相关阅读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