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11月10日07:00 第一财经日报

  林毅夫张维迎 未必非此即彼

  近来,林毅夫和张维迎两位经济学家关于产业政策之辩,引发广泛关注。而在持续多日的“书面交锋”后,两人终于在昨日当面“对决”——11月9日下午,林毅夫与张维迎同时出席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举行的产业政策思辨会,并展开面对面辩论。

  林毅夫和张维迎之辩源于两人对于产业政策见解各异。8月下旬,张维迎在公开场合演讲时主张废除任何形式的产业政策,政府不给任何行业、企业特殊政策,这符合他一直以来的市场经济主张。9月中旬,林毅夫发表观点针锋相对的文章,认为经济发展需要产业政策才能成功,在经济发展过程中,“有为的政府”必不可缺。

  两人观点继续在此次思辨会上针锋相对。率先登场的林毅夫以《产业政策与国家发展:新结构经济学的视角》为题发表演讲,认为经济发展过程中,必须有充分竞争的有效市场,也必须有因势利导的有为政府。并指出二战后在25年或更长时间里实现经济每年增长7%以上的13个经济体,共同特点即包括有效的市场、积极有为的政府,且都有产业政策支持新产业发展。

  随后登场的张维迎,针对林毅夫提出的论点、论据逐点进行反驳,着重提出发挥企业家的作用。并认为产业政策是穿着马甲的计划经济,产业政策之所以失败,是因为人类认知能力的限制、激励机制的扭曲,产业政策注定失败,应该为企业家施展手脚废除障碍。然而,直到持续3个小时的思辨会结束,两位学者均未能说服对方。

  实际上,自两位学者争论发酵伊始,即出现了不少质疑之声。或认为张、林争论聚焦不准,没有抓住中国经济发展的根本问题;或认为一味迷信市场的效率,以及过于注重产业政策的作用,都失之偏颇。

  的确,无论是张维迎对于纯市场化的执着,还是林毅夫对于“有为的政府”的推崇,都走向了极端,换言之,两位学者的观点并不是非此即彼。而且,这其中任何一种观点,都无法求解中国经济目前遇到的困境。

  与此同时,以向来以推崇市场化著称的西方国家为例,也未否认过产业政策。2014年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的法国经济学家梯若尔,作为产业组织学开创者,其理论的重要内容即是用公共政策来控制市场失灵和强化竞争,以及约束市场竞争中的所谓市场权力;同时发表了《市场失灵与公共政策》,认为市场经济的最大优越性,是通过竞争来保证资源的优化配置和效率的提高,但完全竞争几乎不可能存在,所以需要用公共政策,也就是产业政策来控制市场失灵、约束市场权力,达到强化竞争的目的。

  而在善用政府宏观调控的中国,近年来也越发注重市场的作用。继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让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后,今年6月,国务院印发了《关于在市场体系建设中建立公平竞争审查制度的意见》,要求政策制定机关在政策制定过程中,应当进行公平竞争审查,旨在规范政府有关行为,加快建设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市场体系。

  当前,中国经济进入新常态,改革也步入攻坚期和深水区,十分需要学界对于当前经济问题的建言和辩论。然而,欲为中国经济探寻持续稳定发展之路,首要的乃是研究基本问题,把主要精力放在密切联系实际情况上,如此才能将具体政策的建议建立在更加科学的基础之上。

  总之,此番林毅夫和张维迎辩论,各执一端,既不能互相说服对方,也未必能令观者信服。唯有这两者之间寻求契合中国经济当前境况的中间观点,才有希望对中国经济发展有所裨益。

责任编辑:马龙 SF061

下载新浪财经app,赢iphone7
下载新浪财经app,赢iphone7

相关阅读

特朗普得胜市场前景堪忧?

尽管这段时间里,媒体不约而同地将川普得胜的远景描得很灰暗,但是大部分的投资者们对此不以为然,大家的预测是市场的反应多半会与英国脱欧时的类似:大选结果揭晓后的几天市场会震荡几下,接下来市场应该回到先前的轨迹,该干嘛干嘛。

对房地产税别过于功利化想象

财税体制需要系统化改革,房地产法,只是改革中的必备范畴之一。对社会公众而言,纳税人从意识到常识,还需要长时间的涵养。因而,无论是房地产税立法还是个税改革,从公共机构到社会公众,都不能将税收功能工具化、功利化。

市场发育初期产业政策有必要

在市场经济还没有发育成熟的阶段,在一些产业实施适当的产业政策非常必要。不过,这并不表明所有的产业都需要产业政策。

大部分规划不是真正产业政策

基于我国能源行业现状,相比于纠正市场失灵,以及更加细致审慎的进行产业政策设计而言,如何减少政府对市场的过度扭曲,特别是限制竞争与组织市场的冲动,还市场主体以独立决策权,仍旧是重要并且迫切的。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