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4.14岁——近日,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保障实验室发布城镇就业人员整体最优退休年龄,将延迟退休的话题带回到公众视线中。
民间对延退抵触情绪仍然旺盛。中国社科院社会政策研究中心秘书长唐钧是坚持反对推进延迟退休政策的专家之一,在他看来,政府方面要解决养老金缺口问题,安全度过老龄化高峰,并不是非要通过提高退休年龄:“保证基础养老金公平是政府不可推卸的责任。”
在作出决策前,政府还有哪些问题应回答?本报记者专访唐钧,试图解题。
新闻观点:公众关注延迟退休的话题,已经持续了两年时间,目前是否可以说“延退”只是时间问题?
唐钧:这几年的两会,连续提出发展社保的问题,可见政府对这一问题的重视。老百姓对社会保障理解,与社保本身又不太一样。老百姓讲的社保,往往就是指养老保险。这是因为老百姓对于养老问题特别得在乎,谁都知道中国正在走向老龄化社会,而且老人都知道,自己的子女往往不在身边,就算在身边,一般也很忙。
延迟退休这个话题,人社部从去年开始反复地讲,说延迟退休是一个趋势。其实民间的反对声音很大,也有很多学者专家认为这不是一个趋势,但人家只是讲人家的那一套,那么我想有两层意思。第一层,那就是延退这个事肯定要办,所谓的“大势所趋”,你提反对意见也是没用的。第二层意思呢,就是政府认为延迟退休是国际趋势,我们必然要走这条路。
新闻观点:世界上很多国家也在延迟退休,例如日本、美国等。
唐钧:说延迟退休是国际化趋势,我认为是欠妥的。我们知道,国家分发达国家、发展中国家。延迟退休这一政策,可以说是发达国家的趋势,目前发达国家的退休年龄一般在65岁上下,而发展中国家的退休年龄在50岁到60岁之间。
国际上老龄化的标准,一个是65岁以上人群占7%,另外一个是60岁以上人群占10%。
65岁的标准,是针对发达国家定出来的,中国达到发达国家水平了么?
大多数发达国家从上个世纪开始延迟退休年龄的政策。但是我们要看到,人家延迟退休年龄的目标,并非只是为了节约养老保险基金,而是为了解决年轻劳动力不足的问题。
保障所有人干到退休那一天政府能承诺么?
新闻观点:有观点认为,中国的劳动力也将面临缺口。
唐钧:我认为这个问题没有渲染的这么严重。按照目前的测算,中国到老龄化高峰时,老年人口的绝对数字能达到4个亿。但是,届时劳动年龄人口仍然会有7个亿到8个亿。而且现在提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向高科技、信息化转变,比如富士康都用上了机器人,那么劳动力的需求也变少了。
当然到时候我们的劳动力平均年龄也会上升,但不意味着劳动力本身会面临缺口。
相反的,我们国家目前面临的问题是就业问题,现在中国每年新增劳动力2000万左右,但新增的工作岗位只有一千多万。这其中大概还有三四百万属于“自然更替”。什么叫“自然更替”?就是我退休了,空出个职位,有人顶上来。
如果延迟退休,那么自然更替还要减少,会有更多年轻人找不到工作。
此外,国外劳动力六七成是白领,坐办公室的,相对工作稳定,因此在国外提延长退休年龄,相对社会阻力小,公众好接受一点儿。中国是倒过来,体力劳动占百分之六七十,所以涉及延退的公众调查,少说也有七成人反对。
新闻观点:也就是人保部所说的,延迟退休政策应该考虑人口结构变化、就业状况等因素。
唐钧:还有一个中国特有的问题。在国外,劳动者能干到65岁,甚至能干到70岁,同时也有地方让他干。例如日本在延退的同时制定法规,要求企业保证劳动者可以干到退休年龄。
但是中国的情况不一样。一般来说,女性到了45岁,男性到了50岁后,再就业就非常困难。我们国家目前实际平均退休年龄也就是51岁,很多人在工厂办个有害工种之类的证明,就提前退休5年,这种情况非常普遍。
还有传统问题,国外的大企业,如果遇到经营困难,先辞退年轻人,中国正好相反,先辞退老的。这就导致我们有一大批劳动力,到了四五十岁这个年龄,失去了自己的工作。非但失去了工作,还要继续交养老保险费。从四十五岁交到六十五岁,你让人家怎么活呢?这个问题将是延迟退休面临的最大问题。
所以说推迟退休年龄可以,但要保障所有人干到退休那一天,政府现在能作出这个承诺么?
省的200亿养老基金缺口能补得上么?
新闻观点:我们现在常说的,延迟退休政策主要解决的是资金缺口问题。
唐钧:这个说法也存在问题,前一段时间有专家做过测算,延退的话,每年可以节约200亿左右的资金。这200亿怎么来的呢?就是说每延迟一年,可以多收40亿养老金,同时少发160亿,这一共是200亿。
在老百姓看来,这个数是个天文数字,但是放到国家财政里,这个数字很小。北京市每年公交财政补贴,都在200亿以上。2011年,财政补贴社保2200亿,换句话说,你延迟退休一年,省下的钱还没有国家财政补贴社保基金的零头多。
而且按照我们一些专家的说法,养老基金缺口几万亿,那省的这200亿能解决这个缺口问题么?显然是解决不了的。所以说用延迟退休来解决资金缺口,本身就站不住脚。
新闻观点:那么养老资金的缺口应该怎么去解决?
唐钧:我们现在的社保制度,实际是现收现支的,也就是说劳动人员交上来的钱,付给退休人员当养老金。出现了缺口,国家财政本身就有补贴。
所谓的缺口,是没有考虑国家财政补贴的,但如果财政补贴的话,还存在不存在缺口就成了问题。
养老保险的问题,实际还是一个社会分配的问题,现在我们的问题是大多数人收入太低。上世纪80年代,有专家提出“未富先老”,当时预测到有这个趋势。到今天来讲,我们的社会平均收入只有两三千元,而且百分之六七十的劳动者收入低于平均线,从老百姓的角度看,有可能未富先老。
但从国家的角度来讲,现在还强调未富先老就是政府在推脱责任了。中国的GDP已经是世界第二,人均GDP超过6000美元,按照世界银行[微博]的划分,中国已经进入“上中等收入国家”。按照政府的规划,未来五年收入还要翻一番,如果规划成为现实,那么意味着在2020年左右,中国就会进入高收入国家。而且中国向来有集中力量办大事的能力,到那时,养老就是“大事”,所以政府有能力办好养老的问题。
我们应从社会分配的角度来看养老的问题,老百姓获得经济保障的决定因素,是社会能够创造多少财富以及这些财富怎样分配。如果在保险的框架内作茧自缚,是找不到出路的。但是,如果站到社会分配的层面上看养老,前景就完全不一样。
公务员并轨还是纳税人交钱会是陷阱么?
新闻观点:中国养老保险制度,是否需要进一步的改变?
唐钧:我个人倾向于基本养老金加补充养老金的方式。所谓基本养老金,是现付现支的部分,这部分说理想化一点,应该无论贫富贵贱,拿到手的钱数差不多。这笔钱不会太多,但能维持一个人的基本生活。
例如美国的联邦养老金,日本叫国民年金。这是一个人的基本养老保险,美国有20%的老人,只靠这部分钱生活,能够过上一个基本日子。
接下来每个人再拿出一部分钱,成立所谓的补充养老金。补充养老金可以交由第三方金融机构,在公开透明的基础下进行运作,包括进行一些投资。例如美国的“401k”,或者说企业年金。这部分你交的多,未来拿到手的就多,当然要有个封顶。政府也要有兜底,如果投资完全失败了,政府要有个交代。
如果你还有钱,那还可以买一些商业保险。等于是三条腿走路。
我们现在的问题是,国民收入普遍不高,交了基本养老金后,就没钱再交其他的了。
新闻观点:除了养老保险,我国养老机制还有一个问题需要改革,双轨制并轨,是否需要尽快解决?
唐钧:双轨制不公平,但这里往往有个误区,公务员、事业单位他们的养老金,并没有拿社保基金里面的钱,所以社保基金是否有缺口,与是否存在双轨制并没有直接关系。
双轨制是不公平的,并轨同样可能是个陷阱。双轨制最大的不公平,是因为企业养老金太低,人家交那么多钱,结果退休了没有你拿的多。那么改变这种不公平,首要是要把养老金提上来,而不是把另一边压下去。
另外,中国公务员加事业单位员工,有三四千万需要并轨,并轨不是简单地把两个群体捏在一起,需要解决很多问题。例如养老金个人要缴付8%,那么公务员并轨前,涨8%工资行不行?我看很有可能。另外应该企业缴付的20%,实际还等于财政来负担。那财政是什么?还是纳税人的钱。这一来一去28%,到底是谁在交?
主笔 吴楠 素描 宋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