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策动的强化控制钓鱼岛的行为,引发中国国内多城市大规模保钓行动,并正在演变成一场破坏中日关系和东亚地区和平稳定的危机,这场危机会给中日经济关系带来什么样的影响?从当前各国媒体的理性呼吁、主流分析来看,中日间发生经济战的可能性不大。
中日都无法承受经济战带来的后果
对于今年日本挑起的钓鱼岛危机,中国民间保钓行动抵制购买日货,到9月18日很多日企为避免牵连, 主动暂停在华营业等一系列事件来看,日本政府承受中日关系及经济关系严重倒退的压力较大。
外交学院当代中国外交研究中心主任、教授张历历在《中国经济周刊》撰文表示:野田内阁虽然不愿中日爆发经济战,但也不想改变在海洋岛屿问题上的强硬政策。只是这种希望是不现实的,因为政治关系迟早会延续到经济关系。所以此次岛争定会使中日经济关系受到不利冲击,只是目前评估不利冲击的程度为时尚早。
《华尔街日报》9月18日文章《中日经济战后果多严重?用直观的数字说话》举出数据:对中国来说, 日本是中国第二大贸易伙伴,仅次于美国。2011年中日双边贸易额为3450亿美元,占中国贸易总额的9%。对日本来说,中国是日本最大贸易伙伴,2011年中国占日本进出口总额的21%,排在第二的美国只占12%。
中国对日本实施经济制裁后,双方谁受的打击会更沉重,这个问题还存在争议,但中日都将受到影响,这一点毋庸置疑。文章说,中国一直严重依赖日本的投资资本和技术,而且日本是中国第三大出口市场。从公司盈利的角度说,日本获益于在华投资。另外,中国也是日本重型机械和高科技设备等高价商品的最大出口市场。
英国《金融时报》9月17日文章《中日经济战两败俱伤?》给出了中日若爆发经济战的结果:总的来说,如果钓鱼岛争端进一步升级,中日两国经济领域的较量势在必行,无论结果如何,两国经济发展或多或少都将会受到一定的影响,从一开始就注定了这是一场没有胜利者的较量。
美国希望中日互战吗?
中日冲突的背景后面还站着一个冷眼旁观的美国,自钓鱼岛事件发生后,美国的身影一直活跃在亚太区域,如何看待美国所扮演的角色?
8月27日《环球时报》刊登了商务部研究院研究员金柏松署名文章《中日经济战,美国是赢家》,文章说,对美国来讲,主导世界、维护美国在“全球利益”一直是其战略目标,对于任何能够打压竞争对手的机会,美国都会善加利用。由于经济发生危机,背负沉重债务,又要面对新兴经济体崛起,美国深感掌控世界已经实力不逮。
有相当多的美国政策制定者认为,如果中国实力受到任何的削弱就等于增加美国实力。美国正在希望重振制造业,恢复国际竞争力,而两个制造业大国之间的冲突,很可能成为美国经济的巨大机遇。从实力此消彼长的角度分析,美国将成为中日之间发展冲突的战略受益者。
新加坡《联合早报》9月5日文章《美国能否用“巧实力”“平衡”中国?》指出:“巧实力”+“再平衡”构成近年美国亚太政策的主体,但存在很多问题:第一,美国仅靠自身现有硬实力难以达成平衡, 更多是说的多,做的少;第二,亚太地区还没形成两个对立阵营,让美国可压一边打另一边;第三,相关国家不可能响应美国号召去平衡大国,包括东盟国家,它们都采取二元外交,即经贸靠中国,安全靠美国;第四,经济全球化日益加深,国际关系不可能为局部领土纠纷与矛盾所绑架。任何有头脑的领导人都不会清谈民主、人权、价值观,而不考虑百姓民生;第五, 实力增长让任何想打中国主意的国家都要掂量其分量。
所以,钓鱼岛争端升级牵扯中日政府精力,双方打口水战,召见外交官员,仅此而已,中日双方争吵并没影响两国经贸往来,目前更完全没有可能因为钓鱼岛而开战。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