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抵御经济寒冬的加减乘除(3)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02月03日 18:26  《企业文明》

  三是克服浮躁心理,致力于培育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在经济危机中,最先出现问题的大多是盲目追求扩张的企业。这类企业所共有的行为特征是,在经济景气期过度追求高速增长,或者利用高财务杠杆“跑马圈地”,脱离实际产能需求,热衷于扩大地盘;或者紧随热门行业或市场热点而动,最终陷于多元化的泥沼,导致资金链危机。改革开放30年的经验告诉我们,企业成长必须保持健康的心理,急功近利并不可取。因此,要求企业加强对自身业务的研究,在发展中学会使用四面镜子,放大镜看同行优点,显微镜找自己缺点,望远镜展望市场趋势,反光镜聚焦到自己的产品,进而寻求企业内在的发展规律,加强核心竞争力建设,逐步建立最适合自身的可持续发展模式。

  四是增强业务的柔性,提高企业的应变性及在恶劣环境的生存能力。

  经济危机在某种程度上是一种不可抗力,客观上具有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一面。因此,企业在遭遇危机时的第一要务是及时调整,主动适应变化了的市场环境。纵观全球最成功的跨国企业,无不是历经数轮危机,并通过适时调整的胜出者,如上世纪80年代时的IBM、90年代时的ABB和当前的西门子,其进行业务重组时的决心之大、措施之坚决确实值得中国民营企业借鉴。

  改革开放30年来,国内民企的发展在很大程度得益于市场的高速增长,而在自我调节能力的培养方面尚处于幼稚期。如何在经济危机来临时及时调整并适应市场的中速增长已经成为国内民企“求生存,图发展”的关键因素,也是我们民营企业家应该补上的重要一课。我们认为,在加强对外部环境和自身业务认识的基础上,企业应该有意识地增强业务的柔性,即由追求短期利润向重视企业长远规划发展,由单一的产能扩张向培养市场反应能力发展,由培养单项能力向重视产业链地位发展,致力于建立在产业链关键环节的竞争优势,包括产品设计、品牌、采购、物流、渠道及销售终端等;不盲目追求过快发展,而是有的放矢,重点把握,逐步建立一种灵活的、应变性强的经营模式,避免在市场动荡时因过于迟钝而陷于被动。

  2008年已经成为过去,种种的危机与不安却还在蔓延。在当前经济结构调整的关键时期,信心比黄金更重要。随着中央及地方政府各项经济刺激政策的落实,新一轮的发展机遇逐步显现,然而,经济发展中的结构性问题和企业经营机制的缺陷并不会随之自动解决。机遇永远垂青于有准备者,当前,企业应加强基础建设,优化经营机制,构建柔性的经营模式,培育核心竞争力,这既是当前的越冬之计,也是未来的发展之策。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相关专题:

    次贷危机进一步加剧


    新浪声明:此消息系转载自新浪合作媒体,新浪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Powered By Google

网友评论 更多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flash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