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易中天:从帝国时代走向共和时代(2)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1月27日 10:14 经济观察报

  经济观察报:也不用给皇帝打招呼。

  易中天:不用打招呼,官方还要给你盖印。官方盖印叫红契,不盖印叫白契,这真是荒唐。“普天之下,莫非王土”是讲产权,产权不清就公私不分,公私不分责权就不明晰,所有东西都是不明确的。如果我们组织一个合股公司,产权很明晰,所有股东都是业主,谁的钱多,表决权就多,股东选出董事会,董事会是代表产权人的。然后任命总经理,总经理是打工的,受雇于董事会和股东大会,他干得不好可以让他下课,撤职、罢免,或者引咎辞职。

  经济观察报:在帝国制度框架中,产权不清楚,皇帝是干什么的,搞不清楚。

  易中天:如果产权是“天”的,那么“天”就是董事长,皇帝作为“天子”就是总经理,他对谁负责呢?对天。但是天不会问责,所以皇帝可以不负责。古人有一种说法“天视自我民视,天听自我民听”,实际这种说法从来没有落实过,没有制度去落实,不可能罢免皇帝。

  如果产权在帝国,皇帝就是董事长,宰相就是总经理。董事长不能过问宰相的工作,你只能秋后算账、事后问责,不能事前干预,但这在制度上一直没有明确的规定。在帝国时代皇权和相权的关系一直没有处理好。汉初皇权和相权的关系解决的还好,越到后来相权越受到限制,朱元璋生前要做的事情就是集中皇权,干脆把宰相取消掉了。

  经济观察报:但是到明中叶万历的时候,皇帝是不管事的,甚至多年不上朝。

  易中天:但是帝国还是维持下去了。这个时候本来是可以 “虚君共和”的,这是一次机会,为什么没有呢?因为我们没有文化基础,没有“虚君共和”的观念。“虚君共和”必须是宰相层面这些人代表不同的利益集团,谁也吃不下谁,然后共同尊奉一个名义上的国家元首,自己轮番执政、轮流做庄。从秦汉开始,政治制度上的一个问题就是,国家元首和政府首脑的关系一直没有处理好,这是一个教训,应该明确国家元首和政府首脑之间的关系,国家元首就是国家统一的象征,他不能行政。

  经济观察报:但是美国总统不也是大权在握吗?

  易中天:首先,美国是联邦制,我们是郡县制。美国的50个州都有自己的宪法和自己选出的政府,总统的职责就是会议召集人;第二,国会是两院制,众议院是按人口比例选出来的,参议院是一个州两个,一百个参议员;第三,最高法院是独立的,最高法院有权判决总统行政违宪。因为人家有个最高的东西——宪法。我们过去最高的东西是“天”。

  经济观察报:“天”是虚拟的。

  易中天:“天”是一句话没有说过的,宪法说得清清楚楚,这是不一样的。宪法把所有东西管起来了。美国是宪法治国,总统只是一个执行人,而且是众多执行人之一。另外他是选民授权,对总统可以问责。

  经济观察报:对中国古代的帝国来说,这些都是不可能存在的。皇帝是至高无上的,没有任何人可以制约。

  易中天:只有“天”能制约,但是“天”是没有意志的,“天”不可能制约,所以他不受制约。

  经济观察报:授权也是很暧昧的。

  易中天:很暧昧。两个问题:产权不清,层级太多。汉代是最简单的,中央、郡、县三级,到东汉多出一个州来。然后历朝历代都是这样,不停加东西。

  经济观察报:这样层级必然越来越多,导致最终管不过来。所以皇帝不断派驻自己的亲信,包括派驻太监去地方监军、监督。

  易中天:只有限权,没有宪政。限制官员的权力是保证皇权的无限,皇权是不受限制的。

  经济观察报:这套制度的核心就是皇权,一切都是围绕皇权来设置的。但是这个核心也是最不稳定的,最不可靠的。

  易中天:因为邦国制变成帝国制以后,所有都不世袭了,惟独皇帝是世袭的。皇帝可以世袭,但必须是虚的,虚君就可以世袭,实君不能世袭。虚的没有关系,反正是摆设。如果当时是虚君共和、皇帝世袭、宰相民选,那可能还是一个比较好的制度。

  经济观察报:历史不能这么假设。

  易中天:只是回过头来总结。在不可能产生另一种制度的情况下,其他设想做不到。至少从周开始,天下就是打下来的,怎么保证世袭的皇帝不被颠覆呢?这种“老子打天下、坐天下”的观念两千多年一直延续下来,从来没有谁想和平交权。陈立夫曾跟沈钧儒说,“我们流血打下来的江山,怎么可能在谈判桌上就给了你们呢?这不可能!”他没有想到,实际在现代政治里恰恰就是这样的。主权在民,人民选谁就是谁,通过谈判,通过妥协,通过竞选,这样才能够实现权力的和平交接。根本还是没有解决权力在谁的问题,主权在民,还是主权在君?帝国的根本问题是主权在君,君权天授。民主制度是主权在民,君权民授。

  君权天授,怎么可能产生民主?

  经济观察报:主权在君,君权天授,皇帝不用对谁负责,帝国的治理结构必然出现问题。

  易中天:虽然说 “唯以一人治天下”,但是实际上皇帝作为“孤家寡人”是不可能治理一个庞大的帝国的,他们需要代理人。在隋唐实行了科举制度以后,到宋逐步形成了官僚政治,官员成为皇权的“职业代理人”,代理皇权。

  经济观察报:如果说皇帝和“天”之间没有真正的代理关系,这时倒是有代理关系了,但是代理过程又出现很多问题。

  易中天:当然会出现很大问题,一个最大问题就是代理人的利益。代理应该有代理人利益的,而在帝国制度框架下官员代理皇权是没有代理人利益的,只有非常低微的俸禄,根本不够养家糊口,那只有以权谋私。

  经济观察报:皇权代理人的俸禄那么低,也是符合帝国制度本身的架构的。

  易中天:为什么那么低呢?就是以德治国。中央集权、以德治国、官僚代理,三大特色是连为一体的,根本分不清楚。

  经济观察报:在那种体制下不可能提倡“高薪养廉”。

  易中天:康熙没有做,雍正皇帝想这样,已经做不了了,乾隆也是任其腐化。科举制度以后做官实际上是一种职业,但是又不肯承认,他不承认。非说它是忠君爱国,报效朝廷,非要道德化。

  经济观察报:非得说是爱民如子。

  易中天:非得说是这个,但是矛盾啊。说得再好听,实际上就是统治人民,因此排场不能不讲,官衙、官帽、官服、官轿、跟班都不能少,钱又不给,那不腐败怎么办?

  经济观察报:这种腐败是制度性腐败。

  易中天:逼出来的。只能乱收费,要不怎么维持?古代那些所谓圣贤在设计国家制度的时候,不知道国家机器运转是需要成本的。作为一个庞大的帝国,中央集权、分级管理、幅员辽阔、人口众多,这样一个庞大的帝国,国家机器运转怎么可能不需要成本呢?但是在“仁政”、“王道”这样一些理念下又规定了不能高税,中国历史上的利税一直是很低的。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新浪财经独家稿件声明:该作品(文字、图片、图表及音视频)特供新浪使用,未经授权,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全部或部分转载。

  来源:经济观察报网

【 新浪财经吧 】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Powered By Google
·《对话城市》直播中国 ·新浪特许频道免责公告 ·企业邮箱换新颜 ·邮箱大奖等你拿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