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新浪财经

先污染后治理模式已经走不通了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7月28日 13:45 财经时报

  林伯强

  搜索关键词:先污染后治理

  对于目前的环境污染问题,学界的一种普遍的托词是“先污染,后治理”:中国尚处于经济发展初期,更关注摆脱贫困,对环境的需求则较低;随着今后的经济发展,对环境的需求也会变高,会主动采取环境友好措施。

  这种说法的理论基础是环境“库兹涅茨倒U形曲线”。即经济增长和环境污染之间呈现先污染,后改善的形状。倒U形曲线基本描述了发达国家走过的经济增长与环境污染之路。西方国家的成功似乎向人们展示一种推论:即环境问题无需特别注意,可以通过经济快速增长来尽快超过对环境不利的发展阶段,抵达倒U形曲线中对环境有利的发展阶段。

  如果经济发展是曲线出现的充分条件,说明可以在增长中解决环境问题,那么低收入水平下的环保政策可能是奢侈而没有必要的。我们的问题是:西方国家的成功经验是否可以在全球推广?

  回答这个问题,需要说明的是:倒U形曲线的确揭示了发达国家经济增长与环境之间的一种转化规律,但它并没有说明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发展必然会带来环境质量改善。因为时过境迁,污染方式、资源条件和国际经济环境已经大为不同了。

  在西方国家工业化起飞阶段,不可避免地出现一定程度的环境恶化。这里,“一定程度的环境恶化”很重要。目前的人口大国如中国和印度,很难做到这一点。大规模、高速度的经济增长和能源消费很容易接近或者超过资源和环境的临界点,而且可能是到了这个时候才会真正认识到环境约束。如果在经济增长的起飞阶段对这些资源造成严重枯竭和退化,那么可能需要很长时间和很高成本才能恢复。目前中国某些形势的环境恶化,比如水土流失、自然灾害恢复能力的丧失、水库淤积,一些可能已经是不可逆的。

  西方发达国家实现倒U形曲线,通过的是“外部治理模式”:在保持原工业化体系不变和原工业化好处不受损失的前提下,利用工业生产的剩余,在工业化系统的外部用加大外部成本来消除外部不经济,是在资源消耗总量没有减少的前提下,通过工业化的剩余实现的。虽然缓解了原经济模式面临的环境困境,但忽视了现代工业可能面临的资源短缺问题。“外部治理模式”在治理过程中形成了资源的再消耗,结果是加大了整个经济运行的资源消耗,其可行前提是有大量低廉的资源供给,以及治理时环境还没有遭到大幅度破坏。目前中国所处的情况很不一样,高速经济增长将面临资源缺口,资源价格会持续走高,工业化的剩余可能不足以用来消除外部不经济;同时,全球气候变暖已经威胁到人类发展,传统的“外部治理模式”可能走不通。

  发达国家倒U形曲线的快速实现,常以不发达国家的加速污染为代价。中国目前的经济结构和收入还远离可以把高污染产品转向其他不发达国家的水平;即使到了“可转”水平, 以那时中国的需求量和其他发展中国家的生产规模,有可能无处可转。因而,环境恶化的曲线上升区域可能需要很长时间,经济较高增长难以抵消现实的环境破坏。(作者为厦门大学中国能源经济研究中心主任)

  跟帖

  不同的经济增长方式和环境政策下的倒U形曲线具有不同的特征。消极环境政策只是部分考虑了环境成本,通过制定环境标准和环境补贴等政策手段使曲线变得平缓,环境恶化的峰值降低。积极环境政策的曲线则是通过成本内部化,使曲线峰值进一步降低,将经济发展对环境的破坏降到最低限度,从而有效地防止经济起飞过程中对环境的不可逆破坏。

  (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