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新浪财经

抵制妖魔化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7月21日 03:02 财经时报

  王旗

  在我小时候,“大白兔”奶糖绝对是一种奢侈品,一般只有在逢年过节的时候,妈妈才会从某个隐蔽角落拿出一些,跟那些花花绿绿却不值钱的杂瓣水果糖放在一起招待客人。

  那时侯,还不知道甲醛是什么东西。

  虽然早先也听说,中国产的一些食品里面,糖精、安赛蜜、防腐剂等等的添加量,可能会高于一些发达国家的标准,可是这次菲律宾人红口白牙,咬定“大白兔”里面有甲醛,那种被确认的高致癌物质,这让我这个在“大白兔”身上寄托美好回忆的人,有些愤懑。

  可是外国人愿意相信和传播这种事情,就象我们愿意相信和传播“纸箱馅包子”一样。尽管“纸箱包子”现在被确认是一个谎言,而“甲醛大白兔”也可能会被证明是仿冒,但一个事实是,除了当事人,对于此类“坏消息”,在相信和质疑之中,人们往往愿意选择前者。

  为什么?

  一个显而易见的原因是,这类的“坏消息”太多了,多到了人们将这些坏的信息作为了正常的信息。

  近期类似的事件就很多:有“毒”牙膏、问题轮胎、超标海产品、甲醛大白兔……实际上不仅仅是近期,中国的很多产品,长期以来被海外市场热切需求的同时,也被防范。

  但如果据此就说中国产的食品和用品,质量比别国差,是有失公允的。苛刻的美国人甚至都站出来说过公道话,不久前,美国的FDA——一个对食品和药品检测最为苛刻的部门,就宣布他们对印度、墨西哥等发展中国家,以及丹麦这样的发达国家的食品拒收,都要高出对中国拒收的比例。

  这意味着什么?

  我认为,这意味着每一个“坏消息”,都不应被扩大或者上升到“中国产品”的层面。

  国际知名产品因质量安全问题被全球抵制的数不胜数:日本产的汽车、笔记本;英国产的奶瓶;还有一些知名企业的食品、化妆品。但我们并没有因此就去怀疑他们的技术水平、生产能力,甚至是企业的良心。

  伴随着中国在国际物资交流中的作用越来越强,中国的产品也在被“妖魔化”——低价、低质、不安全。

  其实,抛开少数时候掺杂着意识形态甚至政治因素的敌视,大多数时间,这些事情,都是正常贸易往来中的正常商业事件,想到这些,就不会在事情来临时候惊呼或者疑惑,更不用妄自菲薄。

  商业事件,就用商业的办法来解决。对国内的企业而言,最重要的是,掌握一套应对和解决此类事件的方法。

  生产大白兔奶糖的上海冠生园在事情发生的3天内做完了三件重要的事情:给菲律宾方面发函沟通;请权威检测机构SGS对生产线的产品进行检测,并得出没有甲醛的结论;召开中外媒体见面会宣布检测结果。

  而且,冠生园对菲律宾有关机构说:对“大白兔”品牌造成的损害,上海冠生园食品有限公司保留诉讼法律的权力。

  我很期待看到这样的一场法律诉讼,就象当初家具、彩电等等很多行业组织起来进行

反倾销的应诉那样。

  我们已经在价格的问题上打了一些胜仗,现在,轮到质量了。

  (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