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新浪财经

相遇甲壳虫乐队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7月15日 14:01 财经时报

  王勇

  如果有人向我描绘这样一个场景:一位年逾六十的老汉,还穿着大红色的披风,脖子上斜挂着一把吉他,对着你声嘶力竭地唱着流行歌曲,而且还不停地扭动着屁股,我的第一联想一定是在东北大街上,那些每天傍晚扭着秧歌的大爷大妈们。

  然而,当我在慕尼黑的国王广场,真的有机会直面这位红衣老者时,我的感受却是:永远的活力,依然的震撼,感动的折服。因为他的名字叫做保罗·麦卡特尼(Paul McCartney),那个被人们称作甲壳虫乐队(The Beatles)的情感缔造者的保罗·麦卡特尼。

  某日早上7点多,当我走出

慕尼黑音乐与戏剧学院时,突然发现校门口或站或坐,围了许多人。本以为是来看学院音乐会的观众,仔细一看,他们都向着学院前面的国王广场眺望,再往前看,居然有整条街的人都在向同一方向眺望。出什么事情了?素以冷静、富于哲理思考而出名的德国人在他们大选的时候都没有表现出如此的热心。

  远远望去,国王广场的正中,搭起了一个舞台,舞台上方还有一个不算太大的大屏幕。正在我准备找人打听,问个究竟的时候,掌声雷动,身边的人群呼喊起“保罗,保罗”。居然是他?当音乐响起,确信无误,是他!

  我连忙寻找起售票点。国王广场平时是一个开放型的广场,面积大约是

上海人民广场的一半,我们上学路上总是从中穿越,经常在广场上举办各种露天的艺术品展览,类似雕塑、大型造型艺术什么的。而今天,四周全部用一人多高的铁栅栏封闭,栅栏上还拉起了宽幅塑料布,让你无法看见其中。几乎是绕场一周,才找到了一字排开的十来个临时售票亭,可走近一问,尽管票价也不算便宜(75-100欧),但2万余张票却早已经抢购一空。那些依然围在票房门前的人们,和我一样都是希望有人临时退票的。

  既然是露天音乐会,坐不进场里,在外面听听又何妨,反正就算在场子里面,也是看不清,自己安慰了自己一番后,就开始为自己寻找一个好的落脚处。

  再一次绕场一周,仔细观察,发现坐在场外的朋友还真不少,有些显然还是早有准备:有人夸张的带了梯子,斜支在铁栅栏上,宛如随风摇动的墙头草,随着保罗的音乐节奏摇啊摇;有的三五成群,在周围的草地上铺上塑料布,带来了啤酒香肠,在麦卡特尼的歌声伴奏下,享受着野餐;也有一些老人,独自静静地站在墙角,默默地倾听,默默地回忆……和其他的歌星演唱会最大的区别,就是中老年人是今天观众的主体。

  甲壳虫乐队成立于1960年初,在列农和麦卡特尼纵横驰骋舞台,赢得无数鲜花掌声的时候,我还没有出生;在列农被一个患精神病的歌迷枪杀之时,我还在小学背着乘法口诀表。然而,那个时候他们的歌迷,今天已经无不过了不惑之年,甚至不乏耄耋老人。

  甲壳虫乐队的名字,也已经作为一个时代的象征,写入了流行音乐史。可是,保罗·麦卡特尼却依然伫立在台前,不管他的那个时代是否已经越走越远。

  经典到底是什么?或许相对于400年前的巴赫,保罗·麦卡特尼是年轻的,甚至是稚嫩的,然而,一个人和他的音乐可以影响这个时代,并有一大批崇拜者整整追随他40年,你又如何能够不对他肃然起敬呢?

  此时,广场上响起了《黄色潜水艇》的歌声,我发现,广场附近的一对白发老人突然紧紧相拥,随即热吻起来。老人,通常因为惯看了秋月春风,而变得荣辱不惊,此时的情不自禁,或许因为在这首歌的背后,深藏着他们的悲欢离合,深藏着只属于他们的岁月留痕。

  台上,麦卡特尼独自演绎着甲壳虫乐队留下的首首经典,听来,多少觉得有些孤寂。此时,他的脑海中,是否也会念及40年前的黄金时代?是否也会想到他曾经的拍档朋友?是否在这些歌声中,也有着他自己人生的太多回忆?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