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新浪财经

中国威尼斯国家馆的曲折路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6月09日 17:09 财经时报

  本报记者 杨时旸

  6月10日,即将开始的第52届威尼斯双年展,对于中国艺术有着不同以往的意义,因为从今年开始,中国在双年展上拥有了永久性的国家馆。西方大多数国家早在上世纪30年代就建造了自己的国家馆,而中国却一直因为缺乏固定的场所而在很长时间内受到种种限制。但是,由于资金、场地等等的问题,今年的国家馆还不能尽如人意,未来的方向还在探索之中。

  历尽曲折

  从严格意义上讲,这一届威尼斯双年展是中国第三次以国家馆的方式出征,只不过前两次历尽坎坷,与这次情况极其不同。

  2003年,原本由范迪安和王庸策划的“人造风景”是中国第一次以国家馆的名义进入威尼斯,但是因为突如其来的“非典”而被迫取消,最终只能改在广州展览。第二次,则是在2006年的威尼斯建筑双年展上,策展人王明贤带领着艺术家以国家馆的名义参展,却又遇到了很多预想不到的困难。

  “当时原本建立国家馆的地方已经满了,组委会就把一个旧油库给了我们作为场地。范迪安开始的时候就对那个地方不满意,觉得有汽油味。我就劝他说,去年有汽油味,一年多过去了,今年应该没有味了,范迪安好不容易才妥协了。可是,人家那边又告诉我说,连那块以前有味的地方也没有了。”王明贤说,最后他得到的通知是,连旧油库都没有了,中国馆最后只能在室外的场地举行。

  就这样,中国馆定在了户外一片空地上。王明贤不太满意,他们想尽量拖延一下时间,以便能等待一个更适合的场地,但是却因此错过了很多办理手续的时机,最后,因为没有签署合同,在运输参加展览的几万片瓦片的时候被威尼斯海关扣住不放。王明贤又找到国内的相关部门开证明,最后才得以放行。王明贤在事后对记者无奈地说,“如果有一个固定的国家馆,事情就不会这样复杂,但是需要的资金太庞大,在近期建立的难度很大。”

  侯瀚如做策展人

  转机似乎在今年的这一届来临了。2007年1月,中国对外文化集团对外宣布,今年的国家馆由他们来承办,并确定了由侯瀚如作为今年中国馆的策展人。

  “其实,2003年那次国家馆也是我们集团在做。2006年,文化部正式批复,以后的威尼斯和圣堡罗双年展国家馆的项目都由我们来承办。”国家馆项目的负责人王琛说。

  其实,很早之前王琛他们就拿到了场地的资料。威尼斯双年展的场地分为两个部分:一个是绿园城堡,都是一个个建造好的国家馆,大部分是上个世纪就完成的,现在已经被占满了;另外一块叫军械库,是一个连通的大仓库,是主题展的区域,这次的中国馆就被安排在一个相对独立的空间中。

  “那个地方没有办法挖地基,没法盖房子,但是地方很大,也比较独立,所以很适合做国家馆,于是我们就对外发起了一个中国馆的方案征集活动。”王琛说,最后他们收到了三百多份方案,“有的确实不错,但是因为场地的情况比较特殊,所以可以执行的也不多。”

  对于展览内容的方案征集也在几个著名的策展人中间进行着,最后由专家委员会决定了侯瀚如作为这次中国馆的策展人,整个过程一共用了三个多月。

  “因为今年威尼斯大展的主题公布得比较晚,再加上场地情况等等,就需要策展人执行能力比较强而且要很灵活,所以大家就一致推举了侯瀚如。”王琛说。

  策展人的愿望

  2006年,威尼斯双年展的组委会曾经对中国的策展人表示过,他们想再开辟出一块地方,给那些想再建立国家馆的国家使用,希望中国能带个头。

  王琛也证实了这样的说法,但是在他看来,想再找出比现在这块地方更适合的场地可能性不大。

  王明贤去年曾经对记者说,如果真的搭建一个国家馆,至少要有几千万元的资金,而这样庞大的数目更多的只能依靠国家的拨款。

  “现在主要的资金还是国家拨的,我们也找了一点企业的现金和实物赞助,但是数量很小。”至于国家拨款的数字,王琛表示不方便说,只是说拨款能够把这个项目做出来。而据圈内一些不愿透露姓名的人士说,国家拨款的数字是200多万元。

  “那块场地是威尼斯组委会和他们的市议会签定的合同,每五年签一次,原则上只要坚持续约,中国就能一直用下去。但是毕竟还有个五年一次的期限,而且即使以后有了资金,能在那里盖一个房子,是不是还在那里接着办也是个未知数。”王琛说,“所以从这个角度来说,说永久也是永久,说是暂时也可以。”

  国家馆的修建似乎有了些眉目,但是最大的障碍仍然是资金。在与企业谈赞助的时候遇到的阻碍也让王琛苦恼不已:“他们不做的理由基本有三个:一个就是根本不清楚威尼斯双年展在国际上的地位;第二,就是觉得当代艺术还是个小众的东西;第三,他们觉得这个活动在国外举行,对于自己的品牌没什么宣传作用。”王琛说,有的企业眼光太窄了。所以,原本希望能有中国企业赞助中国馆的设想落空了,最终只能求助于一些国外的大型基金会。

  在王琛心里,能盖一座房子才是最终的愿望,“那样才是永久的国家馆。”他说。

  文化上的探讨和呈现

  谈到威尼斯双年展,人们总是愿意用“奥林匹克”来比喻,强调它的地位。而这次中国的策展人侯瀚如却不太喜欢这样的说法。在这次威尼斯双年展的发布会上,他说,“对于把双年展比作当代艺术的奥林匹克,我并不赞同。艺术不是用高度、强度、速度来衡量的,不是体育、娱乐,不是竞争,而是文化上的实验性探讨和呈现。”

  “坦白地说,现在很多国家的文化展览都受到政治因素的影响,威尼斯双年展是惟一一个还存在国家馆的展览,国家馆体制有它自己的问题存在,但也是一件很有意思的事情。很重要的一点是艺术家可以在自己的国家馆中对本国艺术进行定义,而不需要为了去迎合别人而做一些不真实的表现。”本届展览的总策展人罗伯特·斯托在艺术领域工作了二十五年,同时又担任着耶鲁大学艺术学院院长的职位,是威尼斯双年展历史上第一位美国策展人。他用了很长时间周游了全世界,直观地考察了包括中国在内的很多国家的艺术发展状况。

  “艺术的变化相对于政治和经济来说,可能反应会显得慢一些。人们经常会强调艺术有一个中心,但根据我在艺术领域二十五年的工作经验,艺术并没有一个中心,而是有许多个中心,它们之间的关系是互相联系又不可预测的。”在与中国媒体座谈的时候,罗伯特·斯托说,“一些媒体、策展人或其他的业内人士倾向于把双年展看成政治、金钱的较量或者不同艺术流派之间的勾心斗角,但对我来说并非如此,它应该是对艺术家和艺术作品的展现。到双年展去参观的大多是普通的市民,这是我很关心的一点,就是让他们只看到艺术本身,感受艺术本身的魅力,而不是背后的那些内幕。”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