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随笔砸谈 > 伊利高管被拘 > 正文
 

郑俊怀 不可饶恕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01月07日 17:23 工人日报企业周刊

  本刊特约观察员 黄昕   

  郑俊怀的问题不是如何实现企业家价值的问题,而是经营者贪欲膨胀,假借MBO之名,滥用信托责任,肆意侵吞公司资产,侵害债权人和公众股东利益,危害资本市场信心的恶意行为

  上市公司伊利股份董事长郑俊怀等5名高管人员被刑事拘留,成为这些天来的焦点新闻。在圣诞新年平安祥和的节日气氛中评价郑俊怀,我首先想到的是宽恕。

  郑俊怀功绩显赫。将地处偏僻的国有小厂创办成了乳品行业的领军企业,为国家上缴了巨额利税。伊利的成功,郑俊怀的个人贡献似乎不亚于国有资本的作用。而且,在大量国有资本毫无收益的情况下,郑俊怀的贡献更引人注目,也更容易被夸大。

  然而,不容忽略的是,在伊利成长过程中,出资人和郑俊怀所承担的风险是不一样的。通俗的说,就是如果伊利亏损,出资人赔钱,郑俊怀不赔钱,也不一定赔得起。既然不承担风险,也承担不起风险,那伊利的收益自然应归出资人所有。

  至于郑俊怀的价值,出资人并非没有给予肯定。在中国产权改革不彻底,经理人市场尚未形成,无法为企业家准确定价的阶段,企业家价值的肯定和实现表现为,不菲的现金收入,随意报销的费用,几乎不受限制的经营自主权,以及可以换来其他东西的各种国家级荣誉称号。

  郑俊怀还不满足。他希望自己不仅是伊利的经营者,而且是拥有者。这本无可厚非,只要他采取正当手段,真正市场化的手段。例如,他可以用自己的全部收入购买伊利股票,日积月累,他持有的伊利股票也能达到相当规模,而且还可以增强市场对伊利的信心。他没有,截至目前,他名下仅持有75316股伊利股票。

  郑俊怀希望长期持有伊利,他不在乎股票的流动性,也希望能以更低的价格购买。他也可以成立公司,购买伊利的法人股;自有资金不够,他甚至可以借款购买法人股。随后将买到的法人股抵押给贷款人,然后用自己的收入和股票分红偿还贷款。此时作为借款人,郑俊怀必须自己承担风险,一旦伊利经营不利,分红不足以偿还贷款,他不仅将失去伊利股权,甚至个人有可能破产。

  郑俊怀只想拥有伊利的股权和收益,但不想冒个人破产的风险。于是,在2000年至2001年,董事长郑俊怀等人未经董事会同意,先后挪用1590万元和1400万元分别给呼和浩特华世商贸有限公司和启元有限责任公司用于经营。这两家公司随后成为伊利的法人股东。

  在乳业市场竞争日趋激烈,各家企业不断加大投资的时候,郑俊怀未经董事会同意,将巨额资金委托给一家小券商进行国债投资。不久,金信信托出资2.8亿元,从呼和浩特财政局手中购买伊利14%的股权,成为伊利第一大股东。

  此次转让,国有股东实现了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拿着现金从伊利退出了,虽然现金可能来自自己有份的口袋中。新股东也十分蹊跷,既不派董事也不派监事,几乎不行使股东权利。天下居然有如此不关心自己投资的股东,除非这笔巨额投资不是自己的。

  作为一家上市公司董事长,而且是一家社会公众股东持股66%的公众公司董事长,郑俊怀的问题已不是如何实现企业家价值的问题,而是经营者贪欲膨胀,假借MBO之名,滥用信托责任,肆意侵吞公司资产,侵害债权人和公众股东利益,危害资本市场信心的恶意行为。

  虎毒不食子。在挪用资金满足私利,危害伊利发展的时候,作为伊利董事长的郑俊怀,心中还有伊利吗?

  伊利的职工不能宽恕郑俊怀。债权人、公众股东、资本市场不能宽恕郑俊怀。法律更不能饶恕郑俊怀。

  



评论】【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