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企业软实力建设需要融入航天精神(2)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02月03日 18:19  《企业文明》

  使命,是出自于对于远大理想的一种自觉的承担,是神圣的,需用坚韧不拔的意志去捍卫和完成。几十年来,我国数代航天工作者自觉地把个人理想与祖国需要紧密结合在一起,将发展航天事业作为崇高使命并为此倾注了毕生精力,创造了不朽的业绩。新中国成立后不久,以钱学森、梁思礼、任新民、屠守锷、黄纬禄为代表的一批从国外归来的科学家,怀着满腔的报国热情,毅然放弃海外优越环境回到祖国的怀抱。当1956年,新中国为了发展导弹和航天事业的时候,他们又听从祖国的召唤,立即着手中国火箭、导弹研究的组织工作。面对既无人才、又无设备异常困难的境况,国外在这方面对中国完全实行封锁,他们不仅不改回国参加建设的初衷,而且坚信只要经过努力,中国人也可以掌握研制火箭和导弹的技术。一天,陈赓大将问钱学森:“你看中国人搞导弹行不行?”他坚定地回答:“外国人能干的,中国人也能干!”正是这些无数的航天人,满怀“科学救国”、“工业救国”理想,为了祖国的航天事业,在困难面前坚忍不拔、百折不挠、默默奉献,在成就面前永不自满、永不懈怠、淡泊名利,勇敢地瞄准世界航天科技前沿,勤于探索、勇于创新、不懈奋进,攻克了一个又一个尖端课题,创新了一个又一个成果,不仅大大缩小了与世界航天大国的差距,而且在一些重要技术领域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

  搞事业要有使命感,搞企业同样需要树立使命感。美国通用电气公司的创史人爱迪生做灯泡时说:“要让天下亮起来。”于是整个公司致力于发展电灯泡,最后他们的电灯泡扬名天下。正因为有了这个使命,才有今天通用公司的地位。因此,只有拥有强烈的使命感,才能产生无穷的向心力和前进的动力。面对新时期的要求,我们要铸就世界级的企业,就必须在观念、技术和服务上都要有所创新!这就要求我们的企业家要以英雄的航天工作者为榜样,像他们那样具有热爱祖国、为国争光的坚定信念,勇于登攀、敢于超越的进取意识,以强烈的使命感和紧迫感负重前行。

  人才

  ——伟大的人成就伟大的事业

  人才是推动中国航天业自主创新和实现航天事业跨越式发展的决定性因素。中国航天始终坚持广揽人才、尊重人才、重用人才、优待人才、培训人才的方针,培养造就了一支思想过硬、作风过硬、技术过硬的航天科技人才队伍。在组建这支队伍初期,中国航天就采取内外并举的方式,千方百计地从国内外广揽人才。对内,全力以赴协调工业部门、高等院校和军队,选拔了第一批急需的技术专家;对外,通过各种渠道,争取在国外的科学家回国,并委以重任。在党和国家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下,在航天事业的感召下,一批又一批国际一流的技术专家、有为青年,胸怀报效祖国的崇高理想,投身航天,献身航天,施展才华,并先后涌现出以钱学森、任新民、屠守锷、黄纬禄、梁思礼等老一辈专家为代表的杰出人物。

  在抓好组建航天人才队伍的同时,中国航天始终把“国家利益高于一切”放在首位,围绕使命和责任,把人才队伍建设作为发展的主题来抓,并从人才规划、机制创新、优化环境抓起,从事业吸引、培养提高、待遇保证等环节入手,为优秀人才施展才华,创造了良好的环境与条件。坚持重点工程与核心人才同步发展,通过老专家的传帮带、加强培训教育和在关键岗位上实际锻炼等办法,使大量的优秀人才脱颖而出,实现了航天技术人员新老更替。随着神五、神六、神七的相继发射,中国航天的“少帅军团”逐渐为世人所知,200余名型号“两总”的平均年龄只有44岁,45岁以下的占70%;月球探测工程研制队伍平均年龄不到40岁,正副主任设计师中1970年以后出生的占到65%。在这次神七任务中,火箭试验队的科技人员平均年龄不到40岁,飞船试验队人员平均年龄在30岁到35岁之间。一批才华横溢、奋发有为的中青年科技专家、管理人才和能工巧匠迅速成长起来是中国航天事业未来健康发展的根本保证。

  更多精彩评论,更多传媒视点,更多传媒人风采,尽在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欢迎访问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


    新浪声明:此消息系转载自新浪合作媒体,新浪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Powered By Google

网友评论 更多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flash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