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三十而始:重新出发的价值与想象(2)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12月30日 01:31  21世纪经济报道

  此前的三十年,是从建设市场社会转而建设社会市场的三十年。人们曾经认为“国家退出”是一切发展的前提,现在则发现不仅追求社会公平的事业需要国家介入,而且没有国家介入就没有市场经济,也无法摆脱市场发展的周期性危机;人们曾经认为经济发展快字为先,“效率优先,兼顾公平”,如今则发现应当又好又快科学发展,“更加注重公平”;人们曾经认为市场化就是要建立优胜劣汰而无需考虑社会失衡的市场社会,现在则感到市场社会的潜在危险,建设在发展的同时缩小社会差距的伟大社会。

  因此,即将在未来十五年逐渐担纲的一代人的三十年,并不是直线前进的三十年,而是经历了内在调整和转型的三十年。不过这种内在转型并非是这一代人共同的转型,他们在这个转型过程中逐渐出现分化,一部分人仍然保持着改革开放内在转型之前的意识,一部分人则推动或者认可了三十年间思想心态和发展模式的转型。而将在未来三十年后半程开始担纲的一代人,则是在此前三十年内在转型的过程中成长起来的,他们不再有父辈们在改革开放初期那种困顿与自卑,他们在经济快速增长的环境中养成了一种父辈难有的自信,他们是此前三十年间内在转型的产物。被称为80后的这一代人,在2008年的那些难忘日子里喊出了这一代人的自信和自强。他们将在金融危机和经济增长方式转型的过程中经受考验,但是“中国加油”的吼声未必不是他们对自己的加油。

  在未来十五年逐渐担纲的一代人将面临的一个基本问题,将是如何协调改革开放初期的社会意识和经历了内在转型之后的社会意识,如何消化此前三十年间所形成的社会意识分化。未来十五年,不同的社会意识占据社会主流,将给中国带来不太相同的面貌。无论从目前的全球风向,从中国目前已有的转型进程,还是从80后的基本动态来看,目前时势的动能更多地在自主自信、科学发展、增长转型、重视民生、社会均衡的方向上积累。

  将在未来十五年逐渐担纲的一代人面临的另一个基本问题将是,作为第一代建国后出生的担纲者,他们也是基本没有经历过建国一代亲自“传帮带”的担纲者。对于他们之前的几代人而言,建国一代的问题意识往往是不言自明的思考前提,在代际传承过程无需过多强调便可心领神会;但是对于他们这一代人而言,由于缺少建国一代“传帮带”的经验,对建国一代的问题意识也就相对缺乏切身感知,以往那些不言自明的东西就不再如此,这个时候只有更为努力地了解和把握建国一代的历史和意识,才能恢复建国一代的问题视野,从而巩固共和国的精神根基。正是基于类似的原因,美国等国家才在公民教育过程中强调对建国一代精神的了解和领会,不断地在当代美国精神与国父们的精神(特别是宪法)之间建立起必要的联系。共和国每一代担纲的公民,对建国一代的问题意识是否有深入的体认和把握,将决定这一代担纲者所确立的格局和规模究竟能否超越建国一代。

  因此建国六十周年所标示的并不是一个普通的纪念时段,而是共和国代际赓续过程中非常关键的承上启下的时段。这种特殊性意味着,对于共和国赓续而言,在未来十五年逐渐担纲的这一代人将是非常关键的一代人。在这一时段,共和国的继承者们能否从建国六十年来的历史中重新理解建国一代的问题视野,甚至将是影响共和国未来命运的一个重要关节。

  2009年将是建国一代的基本问题意识向未来担纲的几代公民重新呈现的一次历史契机。重建建国一代的问题视野,和评价建国一代的得失经验,是有关系但并不一样的两个问题。建国一代面临晚清以来旧秩序全面崩溃,新秩序的重建要全面回应“国家要独立,民族要解放,人民要革命”的诉求,这一代人的问题意识是根源性的:我们希望有一个什么样的“中国”?我们希望有一个什么样的世界?是一个有独立主权的中国,还是一个栖身于其他国家之下的附属国?是一个平等自由公正的中国,还是一个为各种不平等关系所宰制的中国?是一个由强权所主导的国际秩序,还是一个平等相待和平共处的国际秩序?

  更多精彩评论,更多传媒视点,更多传媒人风采,尽在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欢迎访问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Powered By Google 订制滚动快讯,换一种方式看新闻

网友评论 更多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flash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