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投资楼市莫忘风险
——理性看待深圳部分购房者的“断供现象”
本报记者 胡谋
半年时间,深圳房价跌幅超过三成,高位入市炒房者被套,有人甚至断供(停止支付贷款月供)。
断供者虽然只是少数人,且其中自买自住者少,但影响很大。一方面,购房者把包袱甩给了银行;另一方面,政府的楼市调控政策面临压力。
深圳,去年是房价涨幅榜的全国“冠军”,今年却一直在“领跌”全国。
据深圳有关部门统计,今年5月,深圳新建商品房销售均价每平方米11014元、跌至年内最低,与去年10月每平方米17350元的历史最高位相比,深圳房价半年下跌了36.5%。
房价的不断走低,一方面让许多深圳市民“看到了买房的希望”,另一方面,却让去年高位入市的部分购房者“身累心也累”:所购房产大幅缩水,不少按揭购得的房产,现价甚至不抵偿还银行本息。
于是,一些人把房子甩给银行、停止偿还贷款。断供,成为他们弥补经济损失、宣泄心理不平的“自救”手段。
但是,许多专家和业内人士认为,断供只不过是房地产市场在调控中激起的几朵不能成“潮”的“浪花”。
负资产与断供
按目前普遍的“首付三成、银行按揭”,只要房价下跌超过30%,购房者不仅首付化为乌有,手中的房产按市场现价也无法抵偿银行贷款,成为名副其实的负资产。
有购房者去年底在布吉街道“东方盛世”楼盘购买一套住房,现在还没有收楼,所购房产就由当时的133万元变成93万元,缩水40万元;另有宝安区购房者去年8月以每平方米8000元购入“泰华大厦”房产,今年6月,该楼盘销售价已降至5600元上下;南山“浪琴屿花园”的房价,今年年初就跌破了首付款。
于是,深圳一些购买房产成为负资产的购房者开始断供——停止按月偿还按揭购房的银行贷款本息。据该市国土房产局和人民银行深圳市中心支行对深圳25家商业银行的初步调查,2006年以来按揭购房、逾期90天未偿还购房贷款的断供购房者共有3612人;另据该市银监局统计,至今年6月底,深圳的个人住房不良贷款余额为17.35亿元,比年初增加2.11亿元。
断供房自住率低
银行在对断供者的调查中发现,在宝安区以每平方米8000元购入“泰华大厦”房产的购房者,名下共有5套房产;南山区“浪琴屿花园”一位断供者,去年总共买入4套住宅,由于名下房产过多无法申请贷款,其中两套以其妹妹的名义购买。
调查表明,在3612名断供购房人中,拥有两套及以上住房的人数占比为33.8%、套数占比为60.6%,真正用于自住的比例较低;中国人民银行深圳市中心支行货币政策分析小组的一份报告则显示,在2007年贷款购房户中,多次置业比例较2006年增长近14%、投资比例较2006年增长5%,尤其是2007年4至7月的市场成交高峰期,房价不断创新高、且投资者纷纷“跟风入市”。
更多精彩评论,更多传媒视点,更多传媒人风采,尽在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欢迎访问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