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融资破局论
拯救中小企业 需要盘活金融资源
◆阮占江
有报道称,国家发改委目前正同有关部门研究建立 “国家中小企业银行”。在税收方面,有可能把中小企业纳税规模标准从年纳税额30万元提高到约50万元,提高所得税门槛。
今年以来,许多中小企业纷纷因为资金链断裂而破产、倒闭。在如此背景下,无论是提高中小企业所得税门槛,还是研究建立“国家中小企业银行”,确实都直接、充分体现了国家对中小企业融资困局的重视。而对广大中小企业来说,这些无疑都是值得欣喜与期待的利好消息。
但是,对于有关方面研究建立“国家中小企业银行”的做法,笔者并不认为这是值得期待的一种治本之策。因为重新建立一种银行,不仅需要耗费大量人力、物力与财力,也需要一个较长的时间与过程,这个过程只怕大多数中小企业等不起。为此,笔者认为,与其另起炉灶去新建银行,还不如通过现有的国家与政府努力,去更多盘活与利用现有银行金融资源。
首先,可以更多地让现有国内银行调整信贷政策,加大对中小企业的融资扶持力度。实际上,目前我国中小企业之所以普遍面临融资困局,主要还是在于很多中小企业的贷款数额不大,收益不高,风险较大。作为追逐利益最大化的企业,众多银行不看重中小企业贷款,这也在情理之中。如今,各级政府已充分认识到了中小企业对国民经济的重要性,明确强调要从信贷、财税、产业政策等方面加大支持力度,那么,就应该更多地通过行政力量,逐步调整各国内银行对中小企业的信贷政策,更多地加大融资扶植力度。具体而言,可以让现有的国内银行在强化金融产品创新的同时,更多地加快信贷结构调整,逐步提高信贷分配的科学性与合理性,多渠道解决企业经营发展过程中遇到的融资难题,从而在银根紧缩的大背景下对中小企业网开一面,实现“区别对待、有保有压”。
其次,可以更多地鼓励与支持民间金融机构。7月份,浙江省率先发出了《关于开展小额贷款公司试点工作的实施意见》,这无疑是各地中小企业破解融资困局的一个很好出路。实际上,如今很多地方的民间资金不仅相当丰厚,也具有丰富、成熟的信贷经验。在当前国家银根继续紧缩的宏观货币政策背景下,只要各级政府能积极、稳妥地加以规范和引导,这些民间资金与金融机构,会成为很多中小企业的“及时雨”。
再次,可以更多地利用国外银行资金。据报道,针对中小企业贷款难的现象,渣打、汇丰、花旗、东亚等15家外资银行专门推出了中小企业融资产品,一些外资银行机构也开始大力发展中小企业贷款。这告诉我们:“既然中小企业信贷本身就是一块诱人的大蛋糕,自然难免会有大量外资银行盯住。”对此,有关方面只要不放弃必要的监管,完全可以加以更多的运用
更多精彩评论,更多传媒视点,更多传媒人风采,尽在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欢迎访问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