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认识误区论
发展中小企业 比引进外资更重要
◆王艳明
我国中小企业进入萎缩阶段,仿佛是不争的事实了。日前,暨南大学经济学院院长张捷在一学术论坛上提醒:广东实行产业转移时,调整要适度,以防过多密集型产业倒闭,广东肯定仍需要吸纳外资,但与依赖外资相比,广东发展民营经济更为现实。其实,何止于广东,放诸于全国社会经济层面来看,目前或许也存在发展中小企业比引进外资更重要的问题。
我国是个人口大国,劳动力水平也正处于一个发展阶段。从劳动就业方面看,中小企业显然大有可为。虽然目前高新技术产业在城市结构布局中越来越强势,但服务业、加工业在整个经济布局中尚占有重要比重。中小企业萎缩,将影响到下游大型制造企业的零部件和元器件供应。而暂时忽略国情,从发达国家的中小企业经济看,其在国民经济格局中也应该有足够的尊严。
英国政府把发展中小企业作为经济战略重点之一,到2005年初,英国中小企业达420多万个,占全国企业总数的99.9%,并且以每年新建约10万个的速度增长,中小企业吸纳的就业人数占英国所有企业的58.7%,占英国企业总营业额的51.1%。在欧盟的工业政策中,对中小企业的扶持也占有重要地位,原15个老成员国总计有中小企业1800多万家,2/3以上的就业人口工作在中小企业。韩国截至2004年末,中小企业占全国企业总数的99%,就业人口占全国就业总数的86%。在日本,中小企业是经济的主力军,占所有企业的98.2%,从业人员占总数的90%。2003年德国中小企业有10万多家,约占工业企业总数的98%。即使如美国,中小企业也创造了2/3的新增就业岗位,被认为是美国经济的发动机。
上述不难看出,中小企业在上述发达国家往往被当作国民经济发展的基础命脉,并且给予了足够的支持。以英国为例,政府对待中小企业采取了成立专门政府机构、制定法律法规、完善创业环境、实行税收优惠、拓展融资渠道、关注落后地区、支持出口投资等一系列措施。之所以如此重视,是因为中小企业一方面吸纳了大批的劳动力就业,保证了劳动者的劳动收入;另一方面,中小企业所创造的大量利润的一部分,能够通过政府层面转化成社会福利,以更充分地保证民生。
从国计民生看,我国是最应该大力发展中小企业的。但是,在曾经的粗放型经济模式下和GDP至上的思维中,中小企业不仅没有得到重点扶持和制度规范,相关政策反倒起了掣肘的作用。中小企业在整个工业企业布局中,依然禁锢于不入流的观念中。相较于大规模的招商引资,中小企业发展更是很难被纳入议事的台面。现在,发展“中小企业振兴计划”的时候到了。
更多精彩评论,更多传媒视点,更多传媒人风采,尽在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欢迎访问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