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北京:加速金融中心建设(3)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7月09日 12:45 《国际融资》

  反对方:北京不应再成为金融中心

  历来对于同一件事物都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对“北京金融中心”的看法也不例外,在得到诸多肯定的同时,也受到了来自各方面的诘责。

  首先,持反对意见的专家指出:建立金融中心与北京市的定位并不相符。当然,大部分专家承认北京是全国的政治中心和权力中心,发展金融业具有先天的优势,北京明确提出将依托“一行三会”(央行、银监会、证监会、保监会)等金融业监管的总部优势,发展金融产业。但是专家们也指出,作为首都,北京这种“近水楼台先得月”的心态,也是无视市场经济发展规律的一种表现。其实,北京发展这些年来已经出现了几乎所有的大城市病灶,人口集中、交通拥堵、环境污染、物价不稳、城市的生存成本和维护成本高等问题,这些都与作为一个首都的政治中心、文化中心和历史古都的独特地位不一致。并且,可以预见的是,未来北京为了完善金融业一条龙的中心地位,建立证券交易所,乃至期货交易所和黄金交易所也就成了当然的选择。试想北京在删除了建设经济中心的城市目标后,又冒出这么多的经济领域最活跃的因子,北京“国家首都、国际城市、文化名城、宜居城市”的发展目标必然受到影响。甚至有专家提出,北京最好主动放弃建设国际金融中心的战略目标,转而以首都的政策影响力和资源优势,全力支持上海建设国际金融中心。如能这样,国际金融中心虽然与北京无缘,却更符合首都的定位和全国整体经济布局。

  其次,部分业界人士指出,北京还不具备成为现代金融中心的条件。金融中心需要适应金融业发展的环境、文化、气氛、传统、习惯以及法律基础等软条件,并不是划出几条街道、建几栋大楼那么简单的事情,政府短期的优惠政策也不可能成为影响金融业长期发展的推动因素。目前在北京的金融街上虽然集中了一些国家级金融管理机构、全国性银行和非银行金融机构的总部,但是这些机构基本上是决策、监管、调度的功能,而不是全国性的交易中心,因此北京还不是严格意义上的现代金融中心。另外,回溯一下北京市相关部门近几年对于金融业发展的措施,大家发现面对近年来日渐升级的金融中心角逐赛,北京市目前并没有多少领先优势。有足够的数据和事实证明,2001年前后,原本在北京注册的多家基金管理公司和证券公司分别改迁到上海和深圳;而许多新成立的金融机构也都因为税收等优惠将总部设在沪、深两地。长时间缺乏全国性政策为北京吸引金融机构增添了不少难度。

  部分专业人士指出,即使社会暂时承认北京目前可以成为金融中心,但北京仍然不可能成为国际金融中心。国际金融界的专家认为中国的香港现在已经是一个国际金融中心了,未来上海会成为一个国际金融中心,而不太可能在中国再出现第三个国际金融中心,言下之意是认为北京不会成为国际金融中心。无独有偶,国内也有专业人士表示,北京作为我们国家的政治中心,它之所以目前是金融中心,是因为有很多的大机构都进驻北京,它才成为中心。但是随着世界经济的发展,上海跟国际接轨的程度到了一定的时候情况便会改变。所以,很多人认为未来的国际金融中心一定在上海,而不是北京。

  孰对孰错,何去何从?

  如果要判断一下上述两派的观点孰对孰错,我们恐怕很难下定论。事实上,金融中心之争的背后,反映的是各大城市重视金融业在现代城市经济中的地位,努力改进政府角色,为金融业发展提供良好的基础设施和制度环境。从提高中国金融业整体实力、优化产业结构和资源配置、辐射区域经济的角度看,京沪、乃至天津、深圳、重庆等城市间,在发展金融服务业方面存在良性竞争的关系。

  更多精彩评论,更多传媒视点,更多传媒人风采,尽在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欢迎访问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

【 新浪财经吧 】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Powered By Google
·城市对话改革30年 ·新浪城市同心联动 ·诚招合作伙伴 ·企业邮箱畅通无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