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中国改革:携世界文明走向未来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2月17日 15:14 经济观察报

  党国英

  美国《新闻周刊》2008年首期的封面文章是谈论中国的文章,其标题是“一个威猛而又易垮的超级大国的崛起”。这篇文章引述了劳伦斯·萨莫斯(LawrenceSummers)的分析说,在200多年前的工业革命时期,一个欧洲人一生的生活水平上升了50%,而当今一个中国人一生的生活水平会上升10000%!毫无疑问,这里关于差距的描述也许不是十分准确,但作者并无夸大之心,更没有妖魔化中国之心。当今中国和那时的西欧相比,相同之处在于两者都处在社会结构的巨大转型时期,而中国因为承接了更多的近代文明成果,奔跑的速度大大超过了当年的欧洲人。然而,中国转型的终点并没有到来,我们能否真正跑赢200年前的欧洲人,也许还要一个30年再做分辨。但从以往走过的路看,我们完全有可能走好未来30年乃至更长的路。为保持清醒的头脑,需要思考以下几个问题:

  我们究竟承接了世界文明什么样的普世价值,使我们能够通过改良而不是“革命”,最终实现了自己的“和平崛起”?经过30年的改革,我们的社会究竟有了什么样最重要的变化,以至这种变化成为我们继续前行的积极条件?在这条路上,我们还要解决什么问题?如何解决?

  我们承接了什么样的普世价值?

  人类的普世价值并不是抽象的浪漫主义幻想,而是关乎人类福祉的具体的行动准则。自由、公正、民主与和谐,这样一些制度范畴不仅是人类获取自尊、独立和富裕的手段,同时也是人类精神福利的组成部分。人类普世价值在实践上主要是两个互相渗透的制度体系,一个是自由市场经济,一个是民主政治。当代中国政治家所概括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其改革的目标指向实际上是这两个制度的复合体。之于市场经济,我们不仅接受了世界通行的自由贸易规则,还成了影响世界市场的贸易大国;之于社会主义,我们将赋予其灵魂的民主政治理念。以远低于西方成本来学习并适应自由市场经济和民主政治制度,既是人类文明扩张带给我们的运气,更是历史的必然。

  30年里社会发生了什么样的最重要变化?

  改革开放30年,我们的社会发生了数不清的变化,但最值得称道的是我们的社会正日益走向多元化。改革开放以前,国家对经济活动实行集中控制,严格地说,曾经的“命令经济系统”也并不是计划经济。但是,这是一个没有市场的经济体,利益的多元分化受到严格限制。社会也有冲突,但“公”总是对的,“私”总是错的。这个时期,社会看起来是“和谐”的,但这是一种高度紧张下的控制与服从的统一,并不是真正的和谐。这种社会控制方式也必然产生效率的损失。

  1970年代末至1990年代初,是中国当代社会迈向多元化的起步时期,经济领域里的突出标志是国家放松了对农村和农民的控制。食品供应迅速增加,工业品日渐丰富,社会有了活力。多元化的另一个标志是大学教育开始吸收和传播新思想,新一代大学生给正在扩张的媒体服务业、法律服务业提供了源源不断的工作人员,而这些行业的工作人员最容易保持独立意识。

  1990年代以后,中国社会的多元化进程大大加速。

  最能表现社会生活多元化的特征是社会就业结构的变化。1990年到2002年,在国家部门和国有企业就业的劳动者减少了31%,而同期城镇就业人口增加了45%。近几年,这个过程还在继续。“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这个口号的意义已经超过了对效率的强调:它冲击了分配关系,同时也冲击了人们脑袋里的秩序。

 [1] [2] [3] [下一页]

    新浪财经独家稿件声明:该作品(文字、图片、图表及音视频)特供新浪使用,未经授权,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全部或部分转载。

  来源:经济观察报网

  更多精彩评论,更多传媒视点,更多传媒人风采,尽在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欢迎访问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

【 新浪财经吧 】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Powered By Google
不支持Flash
·《对话城市》直播中国 ·新浪特许频道免责公告 ·企业邮箱换新颜 ·邮箱大奖等你拿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