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宏观调控面临操作问题 利率管制可望加快淡出(3)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2月16日 11:30 华夏时报
换句话说,央行在通过长期实践之后,在利率政策上正由“政府定价”走向“市场定价”。 央行行长周小川曾经说过这样一段话:“如果不能够实行利率市场化,用‘一刀切’的利率来对待不同类型的企业,一些风险性贷款的损失就难以得到覆盖。小规模的损失长期逐渐积累,也会形成大量的不良资产。因此,利率市场化的进展会影响不良贷款的产生和处置。” 可以看出,目前央行的利率政策改革,正是遵循这一思路进行。近年来,央行已为利率市场化改革做了一系列制度准备。其中包括:完善计息办法;扩大贷款利率浮动幅度;建立再贷款浮息制度;进一步完善外汇管理,释放外汇需求,让外汇市场真正反映市场供求等等。可以说,加快利率市场化改革的基本条件已经具备。 毫无疑问,利率市场化必须建立在管制放开的前提下,但这不仅是央行利率管制的放开,还需要财政部负担起建立长期国债收益率曲线的责任,需要发改委放开债券发行管制,需要银监会放开金融业务准入限制增加市场交易对手,也需要商务部放开租赁等类金融业务管制……没有真正完全的市场开放,就永远不会有市场化的利率。 3.完善Shibor还要解决许多问题 在当前的Shibor市场上,人们发现3个月以内的Shibor与交易价之间的价差较小,市场交易比较活跃;但3个月以上的中长端Shibor报价与实际交易成交价之间的利差仍然较大。如果我们再将期限延长,会发现期限越长的金融产品,其成交的利率市场化程度越低,总是存在各种各样的利益安排和调整问题。 从整个宏观市场而言,市场要产生真正的市场化短期利率,总应该是与长期利率进行比较之后,再得到短期利率。同理,真正的市场化长期利率,也总应该是与短期利率进行比较之后,再得到长期利率。虽然央行深知在利率市场化问题上真正的利率基准并非是一个公开的短期成交价格这么简单,而是要建立起利率调控的框架或体系,但央行现在却只考虑短期利率市场化,这想来不为无因。全世界的央行从诞生以来,都是只管资金的流动性,只管货币市场,并没有为长期资本市场的利率基准负有责任,因为那是财政部的事。 对于中国的利率市场化而言,真正的问题并不是金融企业不愿意采用Shibor定价,而是长期资本市场可投资品一直高度匮乏,并且到目前为止,供给也是高度管制的,使得长期利率高度畸形。金融企业迫不得已只能使自己的定价水平与管制利率挂钩,否则,他们在市场上找不到真正市场化的最高信用产品的长期利率基准,自然更不可能凭此确定合适的短期利率定价水平。 央行在利率市场化问题上所做出的种种努力的确值得赞许,但中国利率市场化道路上一直存在的一个悖论是:如果管制不完全开放,Shibor又何以成为基准?目前各大银行对利率预期高度一致,使得自由交易得到的Shibor事实上与管制利率挂钩。在此情况下要等到Shibor成为市场公开认可的权威基准,恐怕是不现实的。就像易纲副行长所指出的:目前的Shibor还存在报价的真实性和质量问题。 Shibor报价的真实性和质量问题之所以引人关注,是因为事实就是如此,既然大家预期差不多,自然难以成交,而成交的,则往往可能存在一些利益安排、利益调整问题,都是与特定交易对象成交,而不能与其他交易对手成交。有的交易价包含了一些超出市场安排的因素在内,包括与对手方的其他利益安排、利益调整等,所以能和这个对手方成交的价格,并不能与其他对手方成交,现在类似的情况依然存在。 新浪财经独家稿件声明:该作品(文字、图片、图表及音视频)特供新浪使用,未经授权,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全部或部分转载。
【 新浪财经吧 】
不支持Flas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