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新浪财经

815家麦当劳能否带动涨薪联盟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8月08日 01:53 信息时报

  椿桦

  眼下物价上涨不再是新闻,物价下跌才能引人注目。相应的,工资不涨也算不得什么新闻,只有涨工资才能吸引眼球。譬如:“中国内地815家麦当劳9月起全面涨工资”(新华社8月7日),就非常有人气。这说明,涨工资的行动还是颇具“惊动”效应的。

  我这么说,当然并不意味着在“什么都在涨就工资没涨”的民间语境中,工资真的是一成不变的。国家及地方最近发布的系列统计数字都表明,我们的职工平均工资都有所上涨,上涨的消息一经发布,也都具有很高的关注度。就像政府希望猪肉涨价的好处能够落实到农民头上一样,政府当然也希望工资上涨的好处能真正落实到所有职工的头上。但事实上,许多城镇职工对“人均工资上涨”没有明显感觉,就像很多农民并没有感受到猪肉涨价给他们带来了多大好处一样。

  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广州上半年职工平均工资同比增长14.2%,市民称‘没感觉’”(《广州日报》8月7日)的新闻,帮我们道出了原因所在——原来,人均工资上涨的数据仅局限于国有企事业单位,广州市统计局负责人说,广州作为省会,中央驻穗和省驻穗单位较多,还包括了一些垄断企业,这些单位职工的收入相对高一些。而一大批民营企业、乡镇企业等劳动密集型企业、低收入群体的工资并不纳入统计范围。原来如此,这就难怪国有企事业单位的职工一个个都不说话,而国有企事业单位之外的职工对平均工资上涨“没感觉”。那些“没感觉”的职工背后,其实就是大量私营企业对职工生活“没感觉”。

  相信,从下个月开始,在非公企业麦当劳工作的职工将对工资上涨会有“感觉”。据报道,麦当劳这次工资的涨幅在12%至56%不等,平均增长30%。我们知道,最近一些行业的提价,理由基本都是一样的——成本增加。这当然是最充分最有说服力的理由。当这些理由越有说服力,就越加证实了职工工资上涨的必须性,原因当然也是“成本增加”——生活支出增加。尽管麦当劳此前曾身陷低薪违规用工丑闻,但在目前民生成本增加的形势下高调加薪,我认为意义深刻。

  近段时期,“涨价联盟”一词颇热,小至方便面、豆腐花,大至石油、飞机票,统一的提价行为一度遭到舆论质疑以及政府警惕。涨价导致的民生成本增加,并不必然引发涨薪效应,但是像麦当劳815家餐厅集体统一的加薪行动,对其同行多少会产生不同程度的启示效应。在非公企业的加薪问题上,政府的作为有限(难以把非公企业职工收入纳入统计就是一例),企业间的影响力反而更管用。道理明摆着,眼下给职工加薪无异于雪中送炭,改善职工待遇是留住人才与吸引人才,促进生产力提高的有效方式。而企业如果始终实行低工资政策,无疑将导致人才外流,企业生产技术更新与经营策略失去活力,职工越穷的结果不一定是企业越省钱,更有可能是企业越穷。

  当然,企业要想在人力资源身上省钱,有一条路可走:迁至越南。这个启发来自于著名学者李剑阁教授,李教授曾经宣称:学界在关注低收入者时要谨防唤起平均主义的诉求。如果工资提得太高,投资者把产业都转移到工资更低的越南去了,我们打工者连工作的机会都没有了。我认为,李教授的担忧建立在两个方面:一是如果职工工资上涨了,企业家们通通都会放弃中国市场;二是为了有工作可做,职工们还是对加工资少点期待为妙。果真如此的话,企业家们就不要去搞什么创新、发展、市场扩张了,一门心思地挖掘“剩余价值”得了,如果有一天越南的工人也要求加工资的话,那么就迁到阿富汗,这样折腾下去,看最后能赚取多少“剩余价值”。

  综上所述,一个正常而健康的市场秩序,理所当然地要解决劳动力价值与市场之间的关系,形成良性的工资体系。

    相关链接:

    毕舸:有感于麦当劳全面涨工资

  更多精彩评论,更多传媒视点,更多传媒人风采,尽在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欢迎访问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