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新浪财经

请倾听千余名美国经济学家理性的声音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8月03日 02:47 第一财经日报

  1933年,经济学家凯恩斯写道:“同很多英国人一样,我从小被教育要尊重贸易自由,要知道那不仅是一个受过教育的、理智的人不会怀疑的经济理论,而且可以说是道德守则的一部分。”因为要求双方敞开大门,开放市场,彼此互利,自由贸易精神赢得了人们的信仰与尊重。

  不过,美国一些参议员似乎并不认同凯恩斯的想法。或者说,在集团利益和选举利益的驱动下,部分参议员故意忽略了自由贸易的精神与原则。由民主党参议员鲍卡斯、共和党参议员格拉斯利、民主党参议员舒默和参议院银行委员会主席克里斯·多德等分别提出的两项提案,近日最终在美国参议院财政委员会和银行委员会获得通过,从而为美国对中国的汇率政策实施惩罚性措施打开了一扇大大的“可能之门”。

  尽管如此,部分美国参议员力推的这两项提案,并不得人心。即便在美国国内,反弹的声音也很快出现。美国政府多位高官迅速表态,对提案的通过表示反对。如美国财政部部长保尔森、商务部部长古铁雷斯和美国贸易代表苏珊·施瓦布等人公开表示,参议院的两项措施可能会极大地削弱美国为促进中国和世界重要经济体制改革所作的努力,同时也会影响美国出口贸易的快速增长,从而损害美国工农业生产者的利益。

  如今,我们又听到了来自美国经济学界更为响亮的声音。包括多位诺贝尔奖获得者和联邦政府前重要财经官员在内的1028位经济学家,在一份正在发至国会的请愿书上连署,要求国会反对针对中国的报复性贸易措施。而在77年前,同样是1028位美国经济学家在一份主题相似的请愿书上共同签了名。“1028”这个数字,固然是今人模仿历史的有意行为,但体现出了美国主流经济学界对贸易保护主义行径的不满和抗议。

  千余名美国经济学家的举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人民币汇率以及中美贸易等经济议题,与美国当下的选举政治和利益集团压力紧密挂钩。正如这份请愿书的发起人、美国“增长俱乐部”总裁帕特·图米所说的,为了不输给竞争对手,几位热门的民主党籍总统候选人统统将克林顿执政时期民主党奉行的自由贸易政策抛到了脑后。人民币汇率和中国出口商品的关税议题,成为美国一些政界人士为“政治私利”而操纵于手的绝好武器,却不顾及美国从自由贸易中获得的好处,以及众多美国民众真正的福祉。

  显然,千余名经济学家发出的声音是理性而中肯的。在他们看来,中美之间若保持良好的经贸关系,最终的结果必然是双赢,也就是说,“意味着更多可支付得起的商品、更高的生产力、更多的就业机会和更高的生活水平”。但是,如果一些利益集团以及为其代言的国会议员执意要置双方整体利益于不顾,强行推进贸易保护行为,在联名请愿的学者们看来,恐会导致中美双方的贸易战。如此,美国消费者和商界将为之付出沉重的代价——他们将不得不承担更高的物价、更少的就业岗位以及减慢的经济增长速度。

  其实,千余名经济学家发出的警告,如美国消费者将承担更高的物价,目前已经有了初步的显现。在本报昨天的相关报道中,就提到了这一点:美方刻意制造贸易壁垒,成为导致中国输美食品价格明显上扬的直接因素。而食品价格的涨价,已经影响到了美零售商和消费者的利益。本报昨天的社论中也明确指出,美方以贸易壁垒方式取代双方互利的自由贸易,终将会伤害美国消费者的利益。

  富有见识的经济学家们对美国贸易保护主义的逆流大声说“不”,这个举动无疑值得赞赏。但我们应看到,千余名学者们所阐述的道理并不复杂,其所表达的主旨也一直是我们所强调的。这就是说,美国压人民币快速升值无助于解决其贸易逆差问题,美国推行贸易保护主义,也并不能拯救其根据“比较优势”理论处于弱势状态的产业。美国一些政界人士一而再,再而三地在这些议题上动心思,究其根本,还是“大选心理”使然。

  美国当下的经济形势并不乐观。在以利益集团竞争为核心的美国政治中,政治行为体之间借助热门议题转移更严峻命题,谋取选举利益的动机不难理解。但77年前,一些政界人士和利益集团奉行贸易保护主义而带来的惨痛教训应当记取。正如图米所称,希望国会能够悬崖勒马,不再重蹈历史上《斯姆特-霍利关税法》的覆辙,拒绝支持舒默们提出的法案。这些理性的声音,值得美国倾听。毕竟,那次保护法令,导致的是整个美国经济长达多年的“大萧条”。

  相关报道:

  1028位美学者联名抗议国会贸易保护提案

  更多精彩评论,更多传媒视点,更多传媒人风采,尽在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欢迎访问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城市营销百家谈>> ·江南水乡商业开发反思 ·新浪邮箱畅通无阻 ·携手新浪共创辉煌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