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新浪财经

薪酬不是外资行战胜中银行制胜法宝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7月15日 12:26 财经时报

  银行家“绝杀”大战

  闻锋

  中国金融市场的不断升温,中国工行一度成为全球市值第二大银行。而这不过是整个中国银行业持续前进的一个缩影。

  伴随着中国加入WTO(世界贸易组织)承诺的兑现,一系列国有银行的改制、上市,外资银行的全面进入,已经让今天的中国银行业悄悄地发生着质变。

  遭遇挖角

  无论是在北京的CBD(中央商务区),还是上海的陆家嘴,越来越多的白领开始把花旗、渣打等外资银行的名字挂在嘴边。

  外资银行已经杀入中国银行业的腹地,开始挖最有价值的客户。

  前两年,就在国内银行业正忙于处置不良资产、机构改革、上市之际,外资银行静悄悄地使出杀手锏,疯狂“挖角”,将熟悉国内金融市场,拥有大量优质客户资源的中资银行中高级管理人员以他们难以拒绝的高薪挖至麾下。

  而这,正是外资银行最“令人恐怖”的竞争方式。

  在充实了这样一批高级“本土人才”之后,外资银行将根本不用大张旗鼓地在国内花费高昂成本大建分行。

  这是因为,未来外资银行“一批业内精英+先进的银行经营模式+重点地区设立分行”的经营方式,将足以保证他们攫取国内最丰厚的金融利润,这将对既缺大量优秀人才、经营成本又过高的国内银行形成巨大压力。

  除了直接猎取中高级人才外,外资银行在人才培养和梯队建设上,也下足了功夫。

  打开国内的前程无忧、智联招聘、中华英才等各大招聘网站就会发现,汇丰、渣打、花旗、荷兰、东亚等外资银行的身影闪现频率越来越高。

  反击

  值得注意的是,面对竞争对手的咄咄逼人,中资银行并没有被动挨打,而是坚决地竞争到底。

  薪酬已经不是外资银行得以战胜中资银行的制胜法宝了。

  据一位2000年起就在一家外资银行北京分行工作的人士透露,当初他跳槽到外资银行时,工资拿的是原来的五六倍,但是现在随着中资银行收入的提高,情况已经发生了很大变化。

  就目前而言,虽然中资银行的工资奖金以及加班费不如外资银行多,但是很多中资银行的住房补贴、逢年过节发放的福利等,加起来也相当可观。

  在人才建设方面,中资银行也不遗余力。

  不但中、农、工、建、交五大银行将目光瞄准各大高校,不少股份制商业银行也将人才的准入门槛放在了重点高校。今年初开始的招商银行2007年度全国校园招聘宣讲会活动种,招商银行就遣出重将,由总行副行长唐志宏亲自挂帅,进入校园招聘宣传。

  但是,这种治标不治本的办法,能从长远解决中国银行业的人才瓶颈,进而确保整个中国银行业在激烈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么?

  恐怕还不够。

  深层的考虑

  在中资银行界看来,加强“银行家”的培训,才是未来决胜的法宝。

  今年7月28日,将有20多万人走进位于全国36个省会(计划单列)城市的考场,参加银行业从业资格认证公共基础科目考试。报名者的踊跃程度远远超过协会的设想。

  2006年11月,中国银行业从业资格考试举行了首次试点考试,4817名应考者参加考试,最终1834人通过了考试和资格审核并获得证书。

  这标志着,中国银行业将逐步告别从业人员无证上岗的历史。

  与此同时,银行业从业人员资格认证考试培训项目也正式启动。2007年1月30日,中国银行业协会与2000年成立的北大商学网正式签署了战略合作协议,标志着中国银行业协会在推进资格认证工作上取得了新进展。而与北大商学网达成合作,也标志着不断提高中国银行业从业人员的素质又进了一步。

  对于中国的银行业从业人员而言,或者,将范围缩小到中国银行业协会和北大商学网这两家主体看来,这类的考试,绝对不仅仅是一次考试那么简单。

  从业资格考试表面看起来是考生个人的事情,但本质上是整个中国银行业未来发展的基础。

  尽管考试本身设置了相当高的区分度和淘汰率,但是金融业界更希望尽可能多的从业者能在尽可能短的时间里掌握应该掌握的专业知识和技能,从而加快中国银行业整体服务水平提升的速度。

  (作者就职于一家上市银行)

  更多精彩评论,更多传媒视点,更多传媒人风采,尽在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欢迎访问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