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新浪财经

两利相权取其重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6月23日 00:01 财经时报

  笔者的一位朋友原先在某商业银行的顺义支行担任行长,最近被调到了市区的某支行。职务仍然是行长,离家也近了,但这个哥们却并不是很开心,他说主要是“拉存款比以前难了”。

  刚开始我还有点疑惑:市中心居民的平均收入远高于郊区居民,揽储应该更容易才对啊。

  他的回答很耐人寻味:现在越富的人越不存钱。他说,他们北京分行的各个支行中,存款余额能够保持增长的,基本是郊区的支行,位于城郊结合部的分行基本只能保持稳定,而越是靠近市中心的,存款流失得越厉害, 存款都流失到哪里去了?这位行长解释和现在媒体与学者们的说法大同小异,大同是被股市分流了,小异是提款买房的人也多了起来。

  因此,有一点结论应该是毫无疑问的,那就是中国居民的存款正在大规模转为资产(

股票或者房产)。按照央行的统计,上个月央行存款余额少了2700多亿,同比更是少增了7000多亿,相当于约7%的存款总量流失!这个比例不可谓不惊人。而“越富的人越不存钱”的现象则意味着,现在收入越高的人,财富资产化程度越高,收入越低的群体,财富的存款比例则越高。

  因此,我们可以进一步得出这样一个结论:目前的利率水平和股市、楼市的繁荣,从整体上说,反而加剧了中国城乡居民贫富的差距。因为,这两年资产价格上涨速度远远超过消费物价(CPI)上涨,而最近两个月的CPI又开始超过了银行存款利率。

  当然,如果除去食物和燃料价格上涨,目前中国CPI只有1%左右,仍然低于现行利率,这也成为了许多经济学家反对加息的主要依据(或许正是受到了这个观点的影响,央行在5月份宏观数据出台后没有作出加息决策)。

  事实上,西方的经济学家们在分析通胀形势和考量货币政策时,更注重的是核心CPI,也就是排除食品和燃料价格变动因素外的其它消费价格变动的指数。中国的这一指数应该就在1%左右。

  但需要指出的是,食品以及燃料价格之所以没有被西方国家列入核心CPI,首先是它们的变动更多的是受季节影响,与宏观经济形势关系不大,其次是这些商品的消费比重很小。

  而对于恩格尔系数在几年前才跌破50%的中国来说,食品消费在整个支出中的比例仍然具有战略性地位(食品在中国的CPI中所占权重达到三分之一)。因此,在吃饭一直是最大社会问题的中国,食品价格绝对不能被排除在“核心”之外。

  更具有深远影响的另外一个变化是,由于

能源紧缺与生物燃料的兴起,粮食和能源价格已经开始深刻受到全球经济周期的变化,季节变化已经只是次要问题。事实上,这次国内学者们都已经注意到了这次猪肉价格“反季节”上涨的现象。

  另一个值得注意的变化是,在最近几年,西方国家尤其是欧洲各国在公布宏观数据时,已经开始淡化核心CPI(不信大家可以去搜索一下,现在关于普通CPI的报道远远多于核心CPI)。而且,无论是美国、英国还是欧元区,最近两年来,其基准利率水平不仅都超过了核心CPI,也都超过普通CPI一到两个百分点!这与最近两个月的中国CPI与利率水平的倒挂形成鲜明对比。

  因此,无论从国际惯例,还是中国具体国情(低收入者存款比重高于高收入者)来看,目前中国存款利率低于物价涨幅的现状都是不公平的。

  当然,除了公平,效率在经济学中具有同样的重要性。而正如我在此前的文章中曾提到的那样,货币政策属于全局调控手段,而财税政策则是局部调控手段,因此,货币政策偏重于追求效率,而财税政策更偏重于实现公平。

  在中国,直接“受众”最广的税种莫过于利息税,但在“越富越不存钱”的环境下,这一税种却与财税手段的实现公平的初衷背道相驰;反过来说,取消这一税种,有助于缓解社会分配的不公平性。

  除了公平性,取消利息税比起加息还有更强的可行性:加息对于楼市固然有降温的作用,但按揭利率的提高却会使得“房奴”的压力有增无减;而且,加息对楼市的冲击,还会将更多的热钱挤到股市中,使得股市热度更甚。而取消利息税,其实际效应相当于只加存款利息不加贷款利息,因此绝无上述二弊。

  而如果央行直接采取只提高存款利率而不提高贷款利率的手段,商业银行却会受不了,因为如果要达到取消利息税的存款“加息”效应,银行的存贷款利差将缩小0.76%左右,这将使得中国各商业银行的大半净利润化为乌有,到那时,调到市区当行长的那位哥们只能是愁上加愁。

  或许只有

财政部不大高兴取消利息税,因为每年将因此少了1000来亿的收入。不过,这次提高印花税,却至少能增加2000亿岁赋,补上堤内损失绰绰有余。

  但取消利息税千好万好,却有一点不好,就是得人大开会讨论才能决定,这比起财政部提高印花税,央行加息要麻烦得多。

  越是好事越麻烦,越是负面作用大的政策越容易出台,这很有些耐人寻味。

  鲍迪克

  baodike@hotmail.com

  (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更多精彩评论,更多传媒视点,更多传媒人风采,尽在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欢迎访问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