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
|
|
中国消费者是否真喜欢小排量车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6月09日 17:43 财经时报
文刀 近来有一个现象备受业界关注:到今年前4个月,小排量车销量继续下滑,以1.3升及以下排量代表的小排量产品市场呈现负增长态势,总体表现并不如业界普遍预期的“小排量车将迎来车市春天”,这一去年小排量车在各地“解禁”以及汽车消费税改制以后的论断。看来中国消费者并不买政府的账,之前,国家鼓励消费和使用“低油耗、低排放”小排量轿车。 同样,权威的市场调查机构报告也说明了这一点。知名市场研究机构新华信近期针对近1.5万名准备第一次买车的潜在消费者,进行了“我要买什么车”为主题的专项研究,在消费者准备购买汽车的排量选择中,1-1.5升及1升以下的消费者只有25.4%,52.6%接受1.6-1.9升排量,2.0升以上占21.9%,也就是说有近四分之三的第一次购买消费者,不会考虑1.6升以下的小排量车。 而另一份来自知名厂商内部的深度研究报告也显示,通过对北京、上海、广州、成都等六城市近四千名已有车主的定点面对面深度访问,有一半以上车主分别在2年、3年和5年内有换车计划,准备换车的车型平均要比已有的车高两个级别以上,有90%以上的消费者要选购C2级别以上车型(中级车以上,包含D、E、进口车和SUV),选择1.6升以上排量车型的消费者高达92%,而且没有明显的城市和地区差异,这是普遍的心理预期。在消费者排量选择中,只有“80后”的消费者选择1.6升排量以下的数值略高,也仅为可怜的16.6%,厂家市场研究认识估计,这个原因也可能是年轻人的购买力不如年龄更大消费者的因素。 这些压倒性的调查数据证明,无论是第一次购车,还是已有车近期准备换车的消费者,小排量车都非他们的首选。所以,看起来政府和媒体大力宣传的小排量车应该优先发展的舆论导向,对于心理上还是“以大为美”的中国消费者来说,多少有些一厢情愿。 的确,从全球角度来看,小排量车应该是世界汽车消费的潮流,在以石油为主化石燃料越来越少和全球气候变暖的大环境下,小排量车节能和环保的特色,应该是中国的主流和趋势。一位资深的业内专家也评述说,随着中国经济的起飞,汽车将作为居民消费最高端产品之一,将大批量进入家庭,但是地域和消费水平发展不平衡的现象将长期存在,正是未来中国消费水平的多层次性和复杂性,决定了中国将是全球最具有潜力的小排量车市场。这样的业界观点没错,不过他们恰恰忘了中国汽车社会的特殊性。 成熟的欧美市场也好、我们近邻日本和韩国市场也好,都已经历经了几十年,甚至上百年的汽车社会,而我们则刚刚进入,指望我们类似成熟汽车市场中的消费者,对汽车的认知仅仅把车作为是代步工具是不现实的,中国消费者在汽车消费过程中,还有“面子”和“里子”都要的实际考虑。对于很多第一次辛辛苦苦攒了钱买车的消费者来说,好不容易买辆车,当然要买辆气派点、够面子、并能符合全家出行需要的车,这样的想法是很容易理解,而且多数消费者认为小排量车技术相对落后、安全性差,而目前小排量车多数为自主品牌产品,合资厂商由于这个细分市场的利润有限或不如中高级别车丰厚,而不愿意花力气引进或经营,因此市场上相当多的产品,如夏利、奥拓等,都维持着十几、二十年前的老面孔,这也是消费者对小排量车提不起兴致,不选择小排量车的深层次原因。 改变目前小排量车的尴尬局面,恐怕非短时间可为,还是需要政府的行政力量来进行政策上的疏导。毕竟中国并不是一个人均资源大国,如果全国家庭都能开上汽车,哪怕是再小排量的产品,整体的燃料消耗,就是一个海量数字,这对于今后经济欲保持稳定发展、强调国家能源安全、以及加入《全球温室气体减排公约》的中国来说肯定是个噩梦。 因此政府除了加强使用节能环保的“低油耗、低排放”的汽车舆论攻势之外,还有必要对小排量车提供税费、年检、通行权等方面的倾斜,以直接在政策上对消费者进行指引。另一方面,厂商也应多设计和生产精品小车,以打消消费者对小排量车技术含量和安全性上的疑虑。但是厂商还是以市场销售为导向的,在目前市场上中高端产品还可以很轻松获取大量利润的阶段,再加上没有大排量车的消费限制,如果不能根本改变消费者对小排量车的选购误区,再多再好的小排量产品也是惘然的。 一位网友的观点很有代表性,“大排量汽车迎合了中国人的虚荣心,要治理这种现象,先把油价提上去,然后规定公务用车一律小排量,政府要起到表率作用,才能逐步解决这个问题。”因此从根本上说,“就大不就小”是中国刚刚进入汽车社会的消费特征,小排量车要想大行其道,需要的不仅仅是时间和消费态度的转变,多种手段齐上是必要的。 更多精彩评论,更多传媒视点,更多传媒人风采,尽在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欢迎访问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
【发表评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