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新浪财经

警惕繁荣背后的金融危机(4)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5月26日 19:19 经济观察报

  4 我国经济金融体系的不稳定因素

  我国改革开放已历近三十年,虽然中间有些起伏,但基本上是持续高速增长。进入新世纪,经济发展摆脱通货紧缩的影响,增长速度呈现明显加快的趋势,但发展中仍然有不少矛盾和问题,对金融稳定造成重要影响,需要我们借鉴国际经验,积极进行应对。

  一是国外资金大量流入造成流动性过剩的问题。近年来我国经济金融体系的流动性过剩问题日益突出,很大程度上是国际流动性过剩的结果。在人民币升值预期的强烈作用下,资金的逐利性使国际市场的流动性向国内疯狂涌入。正如国际上历次金融危机一样,这些流动性极强、以套利投机为目的的短期资金的涌入,不仅引发国内流动性泛滥,而且加大了我国金融稳定的压力,一旦资金流入的方向发生改变,极有可能引发金融不稳定甚至危机。

  二是汇率问题。汇率问题与流动性过剩实际上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正是由于

人民币升值预期的存在造成了国际资本大量流入进行投机,而国际资本的大量流入又加大人民币升值的压力。国际资金流动推动人民币加快升值,使本币逐步面临虚假高估的风险,资金流入方向的改变极有可能使本币迅速不支,最后高企的汇率对国际竞争力的负面效应迟早要显现出来。

  三是资产价格问题。正如通货膨胀说到底是一种货币现象一样,价格的本质是资金现象。过多的资金追逐有限的资产,必然推动价格快速上涨。在外部资金大量流入的推动下,近期我国股票和房地产等资产价格经历了大幅快速上涨的过程。资产价格不断高企,正在一步步制造泡沫,带动了虚拟经济投资热,贷款炒股炒房,上市公司炒股热,不断对经济发展的基础造成伤害。

  四是信贷和投资过快增长的问题。信贷和投资过快增长与人民币升值的压力使当前经济政策陷入两难境地,限制了政策操作的空间。为抑制信贷和投资过快增长,需要实施高利率的紧缩政策,而提高利率又会进一步增加人民币升值的压力,加速国际流动性涌入。在多次实施提高存款准备金的措施后,政策的空间逐步压缩,边际效应正在递减,对今后的政策取向造成极大困扰。

  五是贸易顺差问题。虽然目前我国保持了持续“双顺差”的局面,尤其是国际贸易顺差屡创新高,并未出现危机前各国普遍的持续贸易逆差现象,但是,需要引起注意的是,巨额贸易顺差存在严重的失真问题,尤其是国际贸易并未受到人民币不断升值的负面影响,顺差的真实性难免引起怀疑。经过研究,专家们普遍认为,巨额贸易顺差确实存在虚增成分,其数量有可能占到顺差总量的30%。虚增的贸易顺差部分除来源于 “过路贸易”外,更多的则很可能是国外资金借助国际贸易渠道,以国内出口商为代理人,人为抬高出口价格或压低进口价格,绕过资本项目的限制进入国内,投机人民币升值的,这就使流动性过剩和人民币升值的压力更加严重。

  六是经济增长的基础和持续性问题。这个问题是前面五个问题综合作用的结果,由于投资和出口的快速增长,我们高速增长的经济对投资和出口的依赖性越来越高,而消费的比重则日益降低,使得经济增长的基础十分薄弱,成为“无本之木”和“无源之水”。由此引发出增长的可持续性问题,一旦投资和出口出现逆转,也将出现对经济增长和持续繁荣的信心发生动摇,从而引发危机。

  通过将我国当前的实际与危机各国在危机前经济金融运行的典型特征进行对比分析,我们多少能在自己身上找到一点这些国家当年的影子。在经济面的不稳定因素不断累积的情况下,未来引发危机的因素可能来自以下方面:一是持续膨胀的泡沫到了无法维持的程度而破灭引发危机,类似于90年代日本的情形;二是国内国际环境的改变导致资金流动方向发生改变而引发危机,类似于东南亚和拉美国家的危机;或者双重因素的综合作用。

  5 强化中央银行的危机管理功能

  有鉴于此,在当前我国经济持续繁荣和国际资金大规模向国内流入的背景下,必须下大力气强化对金融不稳定和金融危机的事前管理。特别是对负有维护金融稳定重要职责的中央银行来说,如何有效管理目前过多的流动性、防范和化解国际资本流动造成的金融危机隐患,成为当前的重中之重。

  首先,强化危机管理功能的前提是要增强危机意识。即使在经济持续繁荣的环境下,负有维护金融稳定重要职责的中央银行亦不能掉以轻心。东南亚危机前,泰国等国家就在经济繁荣、市场持续向好的氛围中放松了对危机的警惕,没有任何一个私人或官方的预测对潜在的不稳定因素进行关注和预警,更没有任何有效的政策反应,最终危机来临超出了所有人的意料,给我们提供了一个现实的借鉴和教训。因此,越是在经济持续繁荣的环境中,中央银行越应“逆向思维”,提高对经济运行可能出现异常波动的警惕,加强对经济金融形势的监测,并及时向社会各界提出预警。

  其次,中央银行应具有明确的政策目标。国际上众多的理论和实践都已证明,币值稳定、经济增长、充分就业、国际收支平衡等各个政策目标实际上难以同时达到,用试图实现每个目标的思想去指导政策行为,兼顾多头往往结果是一头都顾不了。从危机的实践看,正是由于政策的徘徊,使得形势不断恶化,最终政策的操作空间受到极大限制。如日本的国内政策最终在日元大幅升值的压力和国内资产价格的高涨面前陷入两难困境;第二次危机前的墨西哥既要防止比索升值,又要消除资本流入的影响。因此,从中央银行的角度说,应明确政策操作的首要目标,避免政策的反复与徘徊,在首要目标实现的前提下才兼顾其他目标。从我国的实践看,中央银行应进一步加强维护币值稳定、防止资产价格泡沫的政策目标。

  再次,中央银行在经济金融体系中具有特殊的地位,不仅在金融危机发生后作为“最后贷款人”及时应对和处置危机,更重要的是在经济繁荣和良好发展时期,能够“逆风向而动”,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提高对经济发展可能出现波动的警惕,做到防危机隐患于未然。既要做到对金融危机和经济发展规律性的正确把握,同时也要客观认识我国经济金融运行中的内在矛盾,不断加强危机管理功能,及时预防和化解金融风险。

  此外,从中央银行角度看,应对金融风险进行重要的区分。对可能造成全局危机的风险和可能产生连带性和整体性的问题,或从一个机构风险发展为多家机构的金融风险,从一个市场的风险漫延到整体市场的金融风险,属于中央银行高度关注的系统性金融风险的范畴,中央银行应从全局视角着手维护系统性的金融稳定。而对于局部风险和非系统性风险,则应通过市场规则和方式进行化解和处置。

[上一页] [1] [2] [3] [4]

  来源:经济观察报网

  更多精彩评论,更多传媒视点,更多传媒人风采,尽在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欢迎访问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