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经济时评 > 2006全国两会经济报道 > 正文
 

郑功成:中国吃饭财政已经开始转向公共财政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6年03月06日 18:22 中国新闻网

  中新社记者 巫峰

  今年中国财政部提交十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审议的“二00六年财政预算报告草案”提出,中央财政支出安排将向就业和社会保障等社会发展薄弱环节倾斜。全国人大常委郑功成教授对此用“财力增强、财政转型”八个字进行了解读。

  郑功成称,二00六年中央和地方财政预算草案提出“压缩一般性开支、向农村、教育、就业和社会保障、公共卫生等社会发展薄弱环节倾斜……”可以说明两点,一是中国的财力增强;二是中国财政转型。

  有数据表明,一九九七年,中国财政收入为八千六百余亿元人民币,到二00五年中国财政收入突破三万亿,增幅之大,说明国家财政日益雄厚。

  郑功成表示,随着财力的增强,中国过去的“经济财政”、“吃饭财政”已开始转向“公共财政”,财政用于公共性事业的比重在加大。

  他解释说,公共财政的显著性标志是国家承担社会保障责任。公共财政的公共性表明国家要不断地谋取、增进国民福利,其主要指标是社会保障制度在其中承担了多大的责任。

  郑功成指出,社会保障制度不健全将导致潜在的购买力无法转化为现实。他说,许多东西不是民众买不起,而是不敢买、是后顾之忧太多不敢消费。不敢消费的同时,将会导致国家的经济增长过于依赖外贸出口。

  据财政预算报告草案显示,中央财政今年将安排社会保障补助支出和就业再就业支出一千八百五十九点八亿亿元,比去年增长百分之十四点五。郑功成对此表示,“财政对社会保障的支持力度还应该有较大比重的提升。”

  郑功成说,他希望中央财政对用于社会保障支出占财政收入的比重上升到百分之二十左右,这样公共财政的特色才能显示出来。他表示,只有加大投入,财政资金在改善民生、保障方面才能发挥更大更好的作用。

  更多精彩评论,更多传媒视点,更多传媒人风采,尽在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欢迎访问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