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排行乱纷纷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03月18日 08:03 中国青年报 | |||||||||
本报记者 万兴亚 不久前,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宏观经济研究院研究员丁元竹见到中国市长协会副会长兼秘书长陶斯亮时,对方告诉他,中国市长协会已经放弃了坚持两年的城市发展报告,不再进行有关城市某方面排名的工作。此前,在2002年首届报告发布会上,协会负责人还曾宣布“今后将每年出版一本”。
中国市长协会并不是最早就城市某一方面指标进行排名的单位。《(2001-2002)中国城市发展报告》出版之前,东南大学就发布过“国内城市经济发展环境和城市竞争力的研究报告”。但第一个中国城市发展报告公布后,有关城市排名的活动一下子多起来。 2002年,香港中国城市竞争力研究会公布中国城市竞争力前3名分别为香港、深圳和上海。记者了解的城市排名活动还包括:“中国内地十大城市最新排名”、“2004中国城市科技创业环境100优排名”、“中国最‘懒’城市排行榜”等,媒体和大众也乐此不疲地参与其中。 城市排行榜纷纷出炉,各种质疑声音也此起彼伏。一名署名“傅新”的作者曾在媒体上撰文说:“这几年,各式各样的城市排行榜纷纷出炉,大有泛滥成灾之势。诸如‘中国城市综合实力排行榜’、‘中国城市活力排行榜’、‘中国城市魅力排行榜’、‘中国城市竞争力排行榜’,等等,你方唱罢我登场,纷纷扰扰,凌凌乱乱,个个声称自己最权威、最公正。然而,如果人们想透过这些排行榜来了解各个城市的真实排名,那一定会大失所望。因为这些城市排行榜经常是各唱各的戏,各说各的理,其结果往往大相径庭,互不照应,甚至会相互‘打架’,看得人眼花缭乱,云里雾里,搞不清到底应该相信谁,哪一个排行榜是真正的权威。” 去年,“2004CCTV城市中国系列活动”组委会举办“十大中国最具经济活力城市”排名活动,10月10日,20个提名城市名单公布,北京、上海、广州榜上无名,舆论哗然。评委之一、北大中国可持续发展研究中心主任叶文虎感慨:“作为一个学者,我不可能对这么多的参评城市都充分了解,也没有大量的数据支持。评选时感到很困难。” 叶文虎表示,由于对“活力”的概念无从把握,对于评选结果,只能见仁见智。“GDP只是政府政绩的一部分,和地区的活力不是同一个概念。”他认为在评选前,应在社会上先开展关于“活力”的讨论,提升人们的认识。“排名不能离科学太远,因为它极有可能影响政府的认识和选择。” 2004年9月,福布斯中文版在北京发布针对中国商业城市的排行榜,也遭到质疑。一名广州记者问:“为什么广州排在14位?为什么深圳仅排在第10位?难道这些城市连宁波、温州、无锡、绍兴等城市都不如?”来自深圳的一名记者则在发布会现场表示,该排行榜关于深圳的数据采集大都不准确,比如人口,福布斯说是139.4万人,而他所了解的数据却是700多万人。 网易曾就上述两个排行榜反映的城市水平真实情况作过网上调查,结果表明,50%的被调查者认为不真实。 丁元竹说,各种城市排行,不但构建科学的指标存在“困难”,而且就我国目前的统计手段来说,缺乏科学的数据来源。“没有科学真实的数据支撑形成的排名,只能提供参考”。 丁元竹还谈到,目前各种排行榜之所以有市场,是因为各个城市为了发展,开始注重打造城市品牌。在这种情况下,各个城市针对各个排行榜,大都采取“各取所需”,拿来“为我所用”的心态,利用未必真实的排名,为城市和城市管理者“涂粉添彩”。 对于社科院刚发布的蓝皮书的可信度,丁元竹也表示质疑:“我不太清楚他们赖以排名的指标体系是如何构建的,他们又怎么能保证选取这些指标是科学的。” 系列报道: 相关评论: 更多精彩评论,更多传媒视点,更多传媒人风采,尽在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欢迎访问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