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起古人有三上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01月24日 09:28 工人日报天讯在线 | ||||||||
管成子 去年岁末,媒体传来一则让读书人相当沮丧的报道,那就是五年来我国国民的阅读率持续走低,也就是说咱们读书人的队伍与阵容日见缩小和式微了。 这份两年一度的由中国出版科学研究所主持完成的最新科研成果《全国国民阅读与
“有病方吃药,无聊才读书。”这是前人对读书的一种反讽,其实,书籍是人类开启心灵、探讨知识的圣地,谁也不可能忽视读书的重要作用。但没时间读书,却是快节奏的现代社会给人们带来的现实问题。四下里看看,老人忙着健身,成年人忙着生活,孩子们忙着挣学分,再加上多元化的传媒和互联网抢夺,能潜下心来专心致志去读书的人的确是不多了。调查还发现,作为纸张和印刷术的古文明发祥地,我国国民中有读书习惯的读者,大概只占到5%左右,远远不及发达的西方国家,即便是阅读率最高的上海市民,每年人均8本,也远不及日本人的年人均18本和美国人、德国人的年人均25本。上面所举出的种种不及,都是我们以“忙”为借口造成的。 难道说一个“忙”字,就可以让我国国民阅读率再继续呈下降趋势吗?这让人想起老祖宗读书的方式,从刻苦精神看,他们有凿壁偷光、囊萤映雪读书的佳话;从阅读方式上看,他们有利用各种空间技巧,比如我们熟知的“三上”故事,即利用马上(也就是现代的旅途)、厕上、枕上的余暇读书。鲁迅则把读书时间比作从海绵里挤出来的水。科学家苏步青的经验是“读书多用‘零头布’”。不会算时间账,不把时间抠紧点,不用“零头布”,是不可能从从容容读完一本书的。 “窗下,是文人的坟墓。”这是鲁迅先生对读书和写作的极沉痛之语,也是一个文化战士的时代檄文。到了今天知识经济时代,读书人似乎再也不必为此付出昂贵的代价了。但是,为了中华文化的薪火传递,为了提高民族素质的精神需求,养成读书习惯的人应该是越来越多才对。正因为如此,我们不能再以忙为借口,让我国的国民阅读率继续走低了。 更多精彩评论,更多传媒视点,更多传媒人风采,尽在新浪财经新评谈频道,欢迎访问新浪财经新评谈频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