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北京服务生日记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2月17日 14:26 经济观察报

  李惠民

  将近午夜时分,在一家小餐馆工作的22岁服务生尹亚林结束了一天的工作,回到自己的家。这里是一个外来务工者聚集的平房住宅区,尹亚林每月1000元工资的30%被用来租住这间够放一张床、一张桌子和一个用于盥洗的桶的房间。冬日的冷风从破旧的窗沿钻进来,惟一能帮他抵挡严冬的是一床电热毯。

  尽管如此,他说他很快乐,也很自信:“如果你不得不活着,与其哭着活,倒不如笑着过日子。”在怀揣对家人的思念和对未来衣锦还乡的憧憬的同时,他快乐地工作着,因为他说他的老板为人很好,他和同事也相处甚好,而且,他每天在接触形形色色、有意思的客人。

  20岁的小龙在Subway快餐店工作,拿与尹相仿的工资,住着与尹相仿的租房。“我对我的生活并不满意,”他说,“早上睁开眼睛就去上班。晚上回家就是为了第二天继续去上班——这是什么样的生活?”

  尹和小龙一样是从外地来到北京的打工者,一样每天工作12小时,生活条件一样恶劣,一样没有福利,但他们又有不同之处:他们一个在当地的小餐馆工作,一个在外资快餐店工作;当他们谈论自己的生活和工作时,一个选择微笑面对,一个却眼泪夺眶而出。

  这样的差距从何而来?无关收入、无关待遇,而在于两类不一样的企业的工作环境对心理和人际关系带来的不同影响。

  当这样的现象成为所有在国际餐饮连锁店从事服务业的人们共同的问题时,西方对个性主义的重视和中国对团队和谐的推崇之间形成的反差似乎已使这种压力变得越来越难以承受。

  顶嘴

  在很多食客眼中,不少北京小餐馆的服务生不友好、反应冷淡。相反地,友好是坚持国外服务行业标准的国际餐饮连锁店对员工的首要要求。

  在小餐馆工作的蔡云不会被老板或顾客责备。“如果他们想怒吼,就让他们吼好了。”说到自己是如何回应的时,她俏皮地笑笑,“我可能会顶嘴,或者不给他们上菜,让他们一直等。”

  在她工作的位于海淀区的某个小饭店里,蔡云和同事们聊着天,当老板当着所有人的面朝她发火时,她丝毫不显得尴尬,继续跟同事说话,说完后才慢吞吞地走向顾客。

  已在小饭店工作四年的蔡云俨然已是个老手。她说,作为一种体力劳动,饭店服务员的工作往往被社会上很多人鄙视。她说:“自从我开始从事这个工作,我就一直很清楚自己是谁。我不会接受更差的待遇。”

 [1] [2] [3] [下一页]

    新浪财经独家稿件声明:该作品(文字、图片、图表及音视频)特供新浪使用,未经授权,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全部或部分转载。

  来源:经济观察报网

【 新浪财经吧 】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Powered By Google
不支持Flash
·《对话城市》直播中国 ·新浪特许频道免责公告 ·企业邮箱换新颜 ·邮箱大奖等你拿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