冰箱产业重组风云再起 大批国企“待字闺中”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3年04月08日 16:06 粤港信息日报 | ||
-记者王珍 日前,科龙电器董事长顾雏军在新闻发布会上透露,自去年科龙花1000万元接手上菱冰箱设备后,目前仍在研究华东设厂的事宜。 3月中旬,LG电子以4000万美元收购了与春兰集团合资的泰州冰箱基地剩下的50%股权 在年初的美的冰箱经销商大会期间,美的冰箱的有关负责人也曾向记者透露,在以OEM形式顺利切入冰箱业后,美的今年会寻找冰箱生产基地,合适的时候会进行收购。 这似乎在向人们发出一个信号———中国冰箱业,今年及未来几年,收购兼并将风云再起。 大批国企“待字闺中” 中国冰箱去年内销约900万台,出口约500万台,而全国的产能约2000万台。很多工厂吃不饱,如有的企业50万台的产能,一年却只能生产20万台。目前,冰箱业的竞争已经很充分,只是稳定增长的空间很小。明年冰箱企业的动作会加大,今年还只是过渡,越往后动作会越多。为此,国家已成立国资委,加快国有资本从一般竞争性行业退出。目前中国冰箱业,70%—80%的企业仍是国有企业,一批急需转制的企业“待字闺中”,客观上提供了大量等待被收购、整合的冰箱生产资源。 中国冰箱设备的引进,比空调早整整10年。而与近年竞争得如火如荼的空调业相比,中国的冰箱业显得平静很多。这固然与冰箱市场已步入稳定增长期直接相关,但冰箱业主要是国企,不像空调业以非国有企业为主,因此,冰箱业的竞争远没有空调业充分。 其实,平静的水面下,已是暗礁处处。一位业内人士认为,冰箱行业的利润越来越少,现在市面上的冰箱品牌只剩下10多个,其它冰箱厂“没新血液就会死掉。”去年底,冰箱业已开始洗牌,三五年内不少品牌将会被洗掉。 更关键的是,大企业都在采取扩张行动,以收拾残局。业内认为,强势的家电巨头将是未来几年中国冰箱业整合资源的主角,而中小企业将慢慢退出流通领域,替大企业做OEM,或卖设备,或被收购。 三股势力成重组主力 尽管各大企业都口风甚密,未到成交之日不露声色,但依笔者分析,未来几年中国冰箱业重组,主要来自于三股势力: 第一,急欲打造世界冰箱制造基地的国内冰箱巨头。如科龙,据说其试图成为GE在东南亚最大的冰箱生产基地。而顾雏军一直也在冰箱产能的扩张上表现得雄心勃勃,去年就收购了吉林的吉诺尔冰箱厂以及上菱的冰箱设备。另一家冰箱企业美菱,今年3月底,与德国西柯玛合资成立了美菱欧洲销售公司,欲在欧洲市场大显身手。 第二股势力,主要是冰箱新军,如美的、TCL、康佳等。它们都希望从OEM生产,转变为自己的工厂生产。美的有意将冰箱扶持为继空调后第二个支柱性大家电产品,相信在产能收购上今年会有动作。康佳今年已将白色家电从彩电业务中分离出来,成立独立公司,要在白电上有长足发展。TCL集团更是将白色家电纳入到未来集团整体上市的盘子里,一旦集团上市成功,收购之事也是轻而易举。 另一股势力,就是跨国公司。尽管某些公司,如西门子、伊莱克斯等欧洲企业,比较倾向于自己投资建厂,但不排除跨国公司借此机会进行收购,在中国迅速扩大其生产规模。LG不刚刚从春兰手中回购了泰州冰箱基地的50%的股份吗?陕西长岭不是一直替东芝做冰箱OEM业务吗?这正说明跨国公司仍存有收购之心。 收购兼并利弊并存 冰箱业的门槛一直较高,据说,要达到20万台/年产能,营销、开发、生产至少需要投资5000万元。所以,通过收购兼并进行低成本扩张,比新建厂房要划算得多。 一位冰箱业内的资深人士分析说,新建厂房,周期长、造价昂贵,而现成的厂房只要不漏雨,刷新一下就可以使用了。而收购,一是投资成本低,二是可以接收对方的冰箱技术队伍、工艺人员,这才是宝贵的资源。 收购兼并还有其它的好处:实现“销地产”,既可以节省运输费用,又可以使用当地廉价的劳动力,并有助于在当地提升品牌形象,更何况为了加速企业转制,当地政府往往会提供优惠的税收政策。更重要的是,可迅速扩大产能,并把其它竞争对手挤垮,为变成跨国公司的生产基地增加更多筹码。 不过,收购太多的产能,也是有风险的。工厂多,固定成本就自然高,一旦与外方合作的关系出现一点小问题,或者海外的订单受阻,产能闲置反而会自我拖累。所以,还应以“先有市场再有工厂”的原则为宜。 “老牌”冰箱企业急寻出路 据国家统计局的统计,2002年中国电冰箱产量达1598.89万台,冷冻箱累计产量464.64万台,分别较上年同期增长17.81%、18.26%。而据中国家电协会的数据,去年中国电冰箱的外销比例为30.5%电冰柜外销比例22%,分别较2001年同期增长了4%、2%。万宝是中国最老牌的冰箱企业。今年的销售目标是70万—80万台。如此计算,广州万宝去年的冰箱产量仅约为全国冰箱产量的3.7%。 因此,万宝冰箱要在2004年实现冰箱内销10亿元的销售额,需开拓一些重点市场,一是不太发达的大城市;二是较发达的城镇。这可省去大笔的连锁大卖场的进场费,又不会与大品牌“硬碰硬”。 华凌冰箱销售经理纪京松说,冰箱拼的就是制造运输成本,100公里附近。 华凌的目标是2005年进入白色家电前五名。虽然最近与以色列财团的收购没成功,但是华凌还是希望能引入大国际资本,并立足于把华凌的品牌做大做强。五六年前,华凌冰箱在一二级中心城市卖得很好,近年由于外资品牌大举进军,对其带来了很大冲击。这两年,华凌在二三级农村市场稳固了根基,以后就要实施“农村包围城市”策略,今年华凌冰箱的销售目标是比去年增加100%。 事实上,随着跨国公司以及本土大企业的步步紧逼,像广州的万宝、华凌,西安的长岭,杭州西岭等“老牌”冰箱企业恐怕都只能沦为区域品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