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斌:最具黑色幽默的商业领袖
即便是好莱坞最富有想象力的大师斯皮尔伯格,面对如此富有戏剧性的现实,都未免心生慨叹—原欧亚农业主席杨斌,从内地财富黑马到忽然变身为朝鲜新义州特首再到被中国警方传讯,前后仅11天。
作为一位标志性商业领袖,杨斌充当主角的这场大戏在将要达到高潮时落下了大幕。
我们今天再来回看杨斌“神奇”的发家史—5岁成了孤儿;靠年迈的奶奶抚养成人;18岁考进海军第二炮兵学院;25岁去荷兰留学;20世纪80年代末至90年代初,靠勤工俭学攒下的一万多美元,两年内做大生意,资产达到2000万美金;1990年在荷兰创立欧亚国际贸易有限公司;1992年底第二次创业,投资农业;1994年回国,在沈阳对现代农业大规模投资,建立荷兰村。2001年以70亿元人民币身家被《福布斯》杂志评为中国(大陆)第二富豪……
去年7月以每股1.48港元在香港上市的欧亚农业,以生态农业以及经济作物兰花种植和贸易而闻名,曾获国外投资银行誉为“高增长、高效率”的明星民企股,在去年的民企股热潮中受到基金和散户追捧。然而今年10月7日,香港媒体引述了一封发自“中国证监会函香港证监会”信件的英文译本,指出两年前欧亚农业上市时的三年营业额高达21亿元人民币,跟国家税务局手上不足1亿元的记录大有出入,怀疑欧亚涉嫌做假帐或逃税。中国证监会的指控还包括欧亚农业涉嫌非法改变土地用途,约2亿元资产被离奇调走,怀疑33万元税款被隐瞒及拖欠1400万元税款,以及涉嫌提供假文件及伪造验资报告等共6项。
海外媒体估计,欧亚农业在过去4年虚增收入达20倍。市场人士惊呼,欧亚农业是“中国安然”。当人们发现中国欧亚农业与美国安然公司的审计师均来自大名鼎鼎的安达信会计师事务所的时候,这一事件本身似乎又添上—层黑色幽默的意味。
刘姝威:600字粉碎一个神话
2002年初的诸多新闻人物中,一位充满悲情神色的女学者刘姝威给人留下深刻印象。就是这位深藏科研大院,看似弱不禁风的中年女性,用一篇不足600字的短文,把曾经创造中国股市长盛不衰绩优神话的蓝田股份拉下了马,这件事本身就象是另一个神话。
被称作“中国农业第一股”、“中国农业产业化旗帜”的蓝田股份是中国证券市场上一只老牌绩优股,熟悉湖北、了解蓝田股份的人称:蓝田厉害,惹不起,不能动。可中央财经大学研究所的学者刘姝威,却在不经意中闯进了蓝田禁地,捅破了神秘的蓝田股份泡沫。
刘姝威对蓝田招股说明书以及2001年中期财务报告等公开资料进行分析后发现,从蓝田的资产结构看,1997开始,其资产拼命上涨,与之相对应的是,流动资产却逐年下降。这说明,其整个资产规模是由固定资产来带动的,公司的产品占存货百分比和固定资产占资产百分比异常高于同业平均水平。刘姝威觉得应该提示一下银行。于是,她撰写了《应立即停止对蓝田股份发放贷款》。小小一篇文章竟然激起了千层巨浪,不仅让这位名不见经传的研究人员尝到了太岁头上动土的苦果,也让她迅速被媒体捧为金融界的知名人物。
此事最终以刘姝威的胜利而告终。2002年1月,涉嫌提供虚假财务信息,蓝田董事长保田等10名中高层管理人员被拘传接受调查;2002年3月,公司实行特别处理,股票简称变更为“ST生态”;2002年5月,因连续3年亏损,暂停上市。
张五常:被爆炒成明星的经济学家
2002年4月1日,西南财经大学的“愚人节”成了“张五常节”。64岁的张五常和夫人登上了“西财”的“名流讲坛”。前排的学生一拥而上,企望获得一个签名。在几乎留不出一点缝隙的礼堂里,后面的学生挤不上来,就同声高喊:“张五常!张五常!张五常!”
央视《经济半小时》主持人曲向东感叹:“这情形我们只能在大牌娱乐明星的演唱会上才能见到,张五常太热了,简直就是一颗学术明星。”
上世纪80年代,借着《卖桔者言》的非凡传播力,张五常的声名始播于内地。而后,两度晤见中央领导人,并向中国高层领导推荐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弗里德曼等人。张在中国内地的声名很快超越了学术圈。
在经过了1989年后长达4年的销声匿迹,上世纪90年代中期,由于《经济学消息报》开始连篇累牍地刊登张五常的文章,张的名声又重新渐起于内地。
登峰造极的“张五常热”最终出现在2002年。起因于北京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的博士后夏业良在报纸上发表《对张五常热的冷思考》一文,国内学界展开了一场关于张五常的大争论。令批评者始料不及的是,因为争论,主观愿望是要给“张五常热”降温,而客观效果却是给其“增温”。张五常的三本经济学散文集由内地数家出版社陆续出版,再加上《经济解释》在众多大学网站上的张贴,使得“张五常热”持续升温,令张五常成为继吴敬琏之后又一位大出风头的经济学术界“红人”。
无论谁对谁错,吴敬琏也好,张五常也好,经济学家成了明星似的人物,也许是市场经济的产物,也许是中国学术界一种新面貌的体现。
新经济:2002年中国十大经济新闻人物
新经济:2002年中国十大经济新闻人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