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制造”的含金量到了重新估价的时候。
在国际品牌扎堆的北京赛特购物中心,标价动辄五六位数的高端家电产品上注明产地在中国的已不鲜见。该中心家电部谭经理表示,消费者购买高端产品时只认“原装进口”的情结越来越淡了。
在连锁巨头国美经销的8大类上千个电器品种中,原装进口产品比例大约只有1%—2%。无论是东芝的背投、松下的等离子屏、LG的液晶电视等高端黑电产品,还是西门子、伊莱克斯的洗衣机、冰箱等高端白电产品,或是摩托罗拉、诺基亚的高端手机无一例外都是在中国生产的。同时长虹精显背投等国内厂家的高端产品也有了一席之地。
“中国造”试探潮流
西门子家电在过去1年多的时间里已经在国内市场连续三次推出最新高科技洗衣机产品。该公司高层日前在新品发布会上表示:“将世界顶级产品率先放在中国亮相,这标志着中国家电市场已经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国际品牌将不可能再把过时的生产线简单地输入国内。也不可能只做贴牌搞OEM,必须把最新的技术、最好的产品在第一时间投向中国,才能稳居高端,把握主动。”
中国市场正成为全球的战略性市场,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跨国公司的制造业务蜂拥而入,一时间,国内市场几乎挤满了全球同行业竞争者。以白电为例,松下、日立、三菱、LG、三星、伊莱克斯、西门子、惠而浦等公司均在国内投资设厂。随着中国本地企业竞争力的提高,加上入世“强心针”的刺激,企业竞争已空前激烈,技术战难以避免。
高端产品在国内与国际两个市场推出的时间差正在不断缩短。以产品更新换代频繁的手机市场为例,各大厂家都尽快向国内引进新技术和新产品。诺基亚在国内推出新型号手机的上市时间仅比欧洲市场晚1个月。而IT产品正趋于国内国际同步上市。
业内正在形成一种共识:“中国将是全球家电的标志性市场”。这意味着,今后谁能在中国市场获得成功,谁就能很大程度地在全球市场获得成功。中国市场上的产品也将越来越多地成为全球市场上的导向产品。
“中国造”抢占高端上月25日,松下电器宣布其年产600万台,目前全球最大的空调用压缩机生产基地在中国广州正式投产。据悉,松下已关闭了在美国的压缩机生产工厂,把原在美国的先进技术设备和机种等全部移入中国。先锋最近在广州建立了最先进的DVD机制造厂,只比日本晚生产几个月。而日本公司的战略性产品在本国生产五个月后就转向海外生产,在以前是难以想象的。
实际上,在向中国转移高端产品制造业务方面,日本企业已落在欧美企业的后面。外经贸部国际经贸研究院跨国公司研究中心主任王志乐指出,近年来跨国公司在华投资额急剧增加,单个投资项目平均超过1000万美元,超过1亿美元的项目越来越多。同时,加大了核心部件制造业务向中国转移的力度。以资金和技术密集型行业半导体制造业为例,越来越多芯片生产线在中国投资兴建。仅美国AOS半导体公司与首钢正在合资建设的两条晶圆生产线,建设投资将达133500万美元,采用了世界最先进的电力电子半导体技术。
高端产品制造业务向中国转移,随之而来的是跨国公司研发的本土化。据调查,跨国公司在华设立的比较重要的研发项目已经有几十个。像微软、英特尔、摩托罗拉、松下等公司在华研发投入均超过500万美元。部分研发中心的工作重心正在从贴近本地市场的适应性需求开发转向基础性技术创新。这无疑会大大提升“中国制造”的技术含量。
“中国造”全球分量
日本公司已经在检讨以日本市场为中心进行梯次产品转移的战略。以前,日企基本上是将低附加值、低技术含量的产品拿到中国,利用当地大量的廉价劳动力,降低生产成本,只将中国视为组装基地,而最新的定位是“成为以代表业界最高水准的最低成本为目标的规模生产基地”,开始用最新的技术生产最新的产品。
中国的制造基地正成为跨国公司全球攻略的重要组成部分。DBS的研究人员分析认为,近3年来,外商在国内的直接投资越来越多地来自于战略性投资,目标包括中国市场和高科技产品出口市场。跨国公司瞄准的不仅仅是13亿人口市场的庞大购买潜力,更是看好中国市场辐射作用和全球分工角色。很多跨国公司在中国生产的产品已经不是单纯满足中国市场需要。2000年诺基亚从中国向欧洲、东南亚地区出口产品总值达到15亿美元。其在苏州的合资厂生产的手机机站,85%产品出口。而摩托罗拉公司宣布在华准备增资160亿元人民币,旨在打造亚洲通信产品生产基地。
松下公司在华投资举动只是日本公司高端制造业务“移师中国热”的一个缩影。近期一项调查结果显示,日本全国700家制造公司中,约有百家已经或者计划将生产线转移到海外,在生产线转移的目的地中,中国占了其中四成,位列第一。有业内人士分析,松下将先进的空调用压缩机生产线转移到中国,主要是捍卫松下在该领域世界前三名的地位。这反映了日本企业正在修正对中国“制造基地”的单一定位,而是更趋向于将之看作一个确保企业竞争力的全球化基地。
随着国内劳动力素质的提高,基础设施、商务环境的改善,中国本地企业的崛起,“中国制造”在国际市场的品牌形象正在提升。实际上,跨国公司将高端产品制造业务向国内转移,也促进了本地企业的产品技术含量的提高。以彩电业为例,包括丽音、纯平、等离子等高端技术在合资品上率先推出不久,国内品牌就迅速跟进,其时间差不到2个月。
在国际市场上,制造基地品牌竞争很激烈。“中国制造”给人的印象曾经是低档品,含金量远不敌“日本制造”、“韩国制造”、“新加坡制造”。但是这种情况正在发生变化,借助技术升级的契机,“中国制造”的品牌日益变得响亮起来,中国正在成为高附加值的复杂技术产品的可靠制造中心。
股票短信一问一答,助您运筹帷幄决胜千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