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查称安徽农民工城里购房者不足1%

2013年03月14日 08:43  工人日报 

  全国人大代表、安徽省总工会副主席陈平提供的一份省内调查数据显示

  农民工城里购房者不足1%

  57%住宿舍、工棚等,38%租房;农民工渴盼保障房“敞开门”

  本报北京3月13日电(记者孙喜保)全国人大代表、安徽省总工会副主席陈平在两会期间提供的一份调查报告显示,安徽省57%的农民工居住在单位宿舍、工地工棚、生产场所,38%租房,在城市购房的只有0.9%。

  据陈平介绍,安徽农民工近1500万,已成产业工人主体,且呈增长态势,但他们生活在城镇里却没有城镇户口,他们实现了地域转移和职业转换,却没有实现身份和地位的转变,无法享有城镇居民待遇,并没有真正由农民变成市民。这样的城镇化只能算“半城镇化”,农民工也只能算城市就业“流浪者”、“边缘人”。

  由于制度不完善,农民工在社会保障、医疗、教育、住房、精神文化生活等基本公共服务方面无法享受与城里人同等的待遇,成为阻挡他们融入城市的“玻璃门”。十八大报告和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都指出,要加快改革户籍制度,有序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努力实现城镇基本公共服务常住人口全覆盖。这是城镇化健康发展的必由之路。

  况且目前农民工已经由原来的建筑等流动性行业,逐渐转入制造业,由暂住居民变为永久居民,安居需求日趋迫切。“解决农民工的住房保障问题,是政府的历史责任,也是一项壮举,其意义之巨大,当在免除农业税之上。”陈平说。

  而事实上,目前农民工很难感受到保障房的温暖。大多数城市的保障房政策中,无论是廉租房、公租房、还是经济适用房,均以户籍为门槛,将农民工排除在外。

  一些城市探索为农民工解决住房难题。自2010年起,江苏南通每年将15%的经济适用房配售给农民工;从今年1月起,在广东的农民工可通过积分制享受保障房;从今年3月起,在甘肃的农民工可以申请保障房。安徽省也将于今年开始试点,把农民工纳入保障房范围。

  陈平提出四条建议:一、从国家层面顶层设计,将农民工住房纳入各级政府城镇住房保障规划;二、将在城镇稳定就业的农民工纳入公共租赁住房、棚户区改造住房、廉租住房供应范围;三、综合运用财政、金融、土地等政策工具,吸引社会资金参与面向农民工的保障性住房建设运营,克服建房资金短缺和用地紧张难题;四、将农民工纳入住房公积金,开辟多元化的渠道。

分享到:
保存  |  打印  |  关闭
猜你喜欢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

  • 新闻国家新闻出版广播电影电视总局将改名
  • 体育亚冠国安2-1日本冠军 贵州客平水原 视频
  • 娱乐曝李天一小学照被疑19岁 李母坚称未成年
  • 财经315随手拍维权活动启动 第五届网络315
  • 科技谷歌宣布7月1日关闭Google Reader
  • 博客政协委员投票后都在干什么(图) 两会博客
  • 读书宋教仁为何与革命战友孙中山不合
  • 教育俞敏洪:大学分等级本身就是一个错误
  • 育儿深圳比基尼美女举牌倡议母乳喂养(图)
  • 甘犁:国五条细则一大亮点两大败笔
  • 姚树洁:上海6000头漂猪与环保意识
  • 张明:债务危机的幽灵
  • 谢百三:我和俞正声的几次交往
  • 管清友: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三次债务风险
  • 徐浩然:王老吉会被加多宝拖垮吗
  • 杨涛:解决房地产迷局需跳出旧思维
  • 罗天昊:国家应确立发展质量的五大指标
  • 赵伟:后危机大国利益得失盘点
  • 李光斗:中国的运动式打假(组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