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留学在外花费无度 父母好心却养出败家子

2013年09月13日 15:40  《华夏理财》 

  文|尹珺图|gettyimages

  送孩子出国留学,已经成为很多中国家长的首选,但很多中国留学生在国外花钱如流水,在国外也发生了多起针对中国留学生的抢劫案件。其实,不论是为了安全,还是从孩子的个人发展考虑,家长都应该对孩子做好理财教育,教导他们“做留学精英,不做败家子”。

  孩子留学在外花费无度

  周先生最近心情很不好。上周,他接到一个电话,是女儿正在就读的美国寄宿学校校长打来的。电话中,校长告诉周先生,他的女儿不久前向同班的3位同学借款3500 美元,一直没有归还。

  周先生当时就火冒三丈,立即打电话给女儿,并在电话中痛斥她一顿。其实,这已经不是父女俩第一次因为花销问题发生争执了。

  周先生的女儿在美国读寄宿高中,但出国之后,原本乖巧的女儿每个月都会超额透支信用卡,用来购买一些奢侈品。为此,学校也多次向周先生反馈,他的女儿过于铺张浪费。在屡次电话沟通无效后,周先生抛出了“杀手锏”,在1 个月前狠心停掉了女儿的信用卡,谁知女儿竟然向同学们借钱。

  身为一家上市公司的董秘,周先生的薪资丰厚。但因为工作繁忙,两年前又与太太离了婚,他平时与女儿沟通并不多。他认为,女孩子独自在外求学需要些钱以

  备不时之需,于是用自己的信用卡为女儿申办了一张副卡。但女儿近期屡次刷爆信用卡,周先生十分担心,生怕女儿习惯于花钱大手大脚,沉迷于奢侈品,最后荒废学业、一无所成。

  与周先生同病相怜的还有王女士。王女士的儿子高考成绩不理想,她和丈夫权衡再三,决定送儿子出国留学,这样一来,两个人的面子上好看,儿子“镀金”回国后也好找工作。

  出国第一年,除去学费,儿子一年的生活费就花了60 万人民币。暑假回国,王女士一问才知道,儿子在国外不仅置办齐全了各种最新款的电子设备,还买了一辆保时捷卡宴代步。

  王女士和丈夫教育儿子要节约,谁知儿子反驳道:“你们送我出国不就是怕我在国内丢人吗?我在国外怎么样你们管不着!”儿子的态度让王女士和丈夫一筹莫展。

  以上两个都是《CM 华夏理财》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的真实案例,两个孩子的表现或许有些极端,但中国留学生铺张浪费、攀比斗富的例子比比皆是。

  孩子借“败家”引起家长关注

  “穷家富路”是国人的传统思想。很多家长认为,孩子求学在外,多带些钱可以让孩子生活上富足一些,还可以用来应对突发状况。其实,对于从理财和自控能力不强的孩子来说,太多的零花钱反而是一种负担。

  在接受《CM 华夏理财》记者采访时,新锐教育专家、决胜网董事长阙登峰表示:在思考孩子为什么乱花钱时,家长首先要反省自己。父母是孩子的一面镜子,父母铺张浪费的不良习惯会直接延续到孩子身上,因此,父母首先要树立起适度消费的榜样。

  另外,父母对子女的关心和爱护不够,孩子们就会表现出逆反的一面,会做出一些举动来引起家长的注意,大把花钱就是他们的表现之一。因为父母的问题致使孩子乱花钱,家长仅靠暴力控制是很难纠正的。

  阙登峰曾经亲自参与解决了这样一个难题:一个在国外就读寄宿中学的孩子有一段时间花费大幅增加。孩子的父母发现问题后,并未训斥孩子,而是增加了与孩子沟通的频率。当孩子在电话中与父母分享自己留学生活中的一点一滴时,父母就抓住孩子表现出的某一点优秀品质对其进行褒奖、鼓励。久而久之,孩子的注意力被转移到父母鼓励的方向上,心理上变得更加强大,生活也更加丰富多彩,乱花钱的毛病也慢慢改掉了。

  因此,阙登峰认为,父母首先要改变自己,多关心孩子,才能引导孩子戒掉花钱的“瘾”。

  对于留学生在国外乱花钱,阙登峰认为第三个原因是“准备不足”。大多数的家长只关注孩子能否申请到排名靠前的“名校”,却忽略了孩子有没有准备好单独应对国外的学习和生活。

  孩子出国留学前需要准备的知识和技能主要包括理财意识、生活技能以及沟通技巧。而孩子理财意识的培养不是一蹴而就的。澳新教育集团留学业务咨询中心总监李冰建议:不论经济条件多么优越的家庭,不论将来孩子是否出国留学,家长都应该从小给孩子灌输理财意识。在欧美等发达国家,购物条件十分便利,孩子面临的诱惑也很多,攀比心理在青少年当中是难免的,这需要家长正确引导。

  合适的学校有助于正确消费观的形成

  伴随中国留学热潮进一步发酵,低龄出国的小留学生越来越多。除了少数孩子有家长陪读外,大多数孩子都是住在寄宿学校里。

  在每学期开学前,校方会给家长清楚地列出本学期所需的学费和生活费,家长只需按时足额缴费,这些费用基本上可以保证孩子一个学期的正常花销。

  在欧美一些主流国家中,公立教育在大学之前是免费的,但我国很多高净值家庭会选择送孩子上国外的私立学校。因此,在国外上私立学校的孩子,家庭条件往往都比较优越,有的孩子在日常消费中会相互攀比。一旦发现孩子出现这样的问题,家庭和学校需要进行双方面的引导。

  对于低龄留学生的家长而言,为孩子选择一所合适的寄宿学校尤为重要。虽然通过学校的管理不能严格控制孩子们的花销,但是身边同学们正确的消费观念可以影响孩子,有利于培养健康的消费习惯。

  阙登峰建议,家长可以从以下3 个方面选择寄宿学校:学校文化、学习氛围和课外活动。学校的管理并不是越严格越好,2000 年以后出生的孩子们,对付家长管理的方法层出不穷,与其如此,不如将他放到合适的文化氛围中去疏导。“有许多中国家长不喜欢孩子选择教会学校,其实我个人反倒建议孩子去上教会学校,这并不是让孩子去信教,而是给孩子灌输平等、博爱的思想。”

  要了解学校的学习氛围,可以参考国外的学校排名,排名靠前的学校基本上学习氛围都不错,学生的素质也相对较高。此外,学习氛围好的学校课外活动也比较丰富,可以让孩子的课余生活更加充实,并且在精神层面得到满足,消费购物带来的吸引力就不那么大了。举例来说,一个热衷打篮球的女生大多不愿意浪费大把时间在逛街买衣服上面。

  此外,需要注意的是,寄宿学校每个学期都会将孩子的费用明细、学习生活、课业完成和成绩单等情况向家长反馈,但是有的家长并不关注学校的反馈。“其实,这是家长了解孩子留学情况的便捷途径,学校的反馈会细致到保险费用缴纳等问题。要知道,再发达的社会教育都不能代替家庭教育,父母不能将孩子送出国后就放任不管,随着孩子的性子予取予求,这样反而不利于孩子发展。”李冰建议。

  打工赚钱最好与专业相关

  在学习之余,很多留学生会选择外出打工,自己赚取零花钱,但留学生打工最好选择与自己专业或是未来发展方向相关的工作。

  Cici是一个开朗的北京女孩。大学阶段,她选择了去英国读书。一开始,出于对新鲜事物的好奇,她和室友一起到快餐店做收银员。后来,有了经验之后,她开始慢慢向自己所学专业靠拢,从婚纱店助理到会议中心的接待,在每份工作中,她都积累了不少经验和人脉。大学毕业后,凭借着曾经在威斯汀酒店打工的经历,她顺利成为威斯汀(中国)的一名管理培训生。

  其实在国外,大学生课外打工是很普遍的事情。李冰也非常鼓励这样的实践行为:虽然是在学校里读书,但也不能脱离社会。在李冰的学生中,有打工经历的学生回国就业明显更加顺利。因为他们较早接触社会,实践经验更丰富、待人接物也更加成熟。

  另外,李冰也提醒想要积累社会经验的留学生们,一定要注意自身安全。国外的人工成本十分昂贵,许多服务机构、餐饮店都很愿意聘请小时工,在工资结算方面也有一套成熟的体系。以英国为例,小时工的工资会以周薪的形式,在扣税之后直接打到学生的银行卡中。但如果是在唐人街的一些地方,商家可能会采取现金交易的形式,这样不用扣税,而且打工时限也不受限制。但是一旦与雇主发生纠纷,留学生的权益是不受保障的,维权也相当困难。

  如果是对未来有清晰规划的留学生,也可以像Cici一样,尽量选择与专业和未来发展方向有关的工作。“一个钢琴十级的学生可以寻找机会在餐厅弹钢琴,或者给当地小孩做家教,大可不必去刷盘子、收银。打工也要找与自己核心技能相关的工作,打工要打得专业。”阙登峰建议。

  专家建议

  阙登峰新锐教育专家

  决胜网董事长

  出国前,家长可以和孩子共同商定一个合理的消费区间。如果某个月需要临时增加开支,孩子可以跟父母商量。

  BOX:

  美国留学花费调查

  1.22.6万人。从2007年到2012年间,我国赴美留学人数已连续5年保持两位数的增长,中国成为在美留学生的第一来源国。2011-2012年度,中国大陆到美国的留学生总数达到19400人,占在美国籍贯学生总数的25.4%。加上港澳台地区,中国在美学生人数达到近22.6万人。

  2.60亿美元。据统计,国际学生在学费和生活费上的各项开支对美国经济的贡献高达一年218亿美元,中国学生对美国经济的贡献约为60亿美元。

  3.60%。根据美国国际教育协会(IIE)20 12年度“门户开放”报告提供的数据显示,超过六成的留学生的学费和生活费支出大部分来自个人和家庭,只有不到1/4的学生主要依靠奖学金或者美国机构的资助,其中主要是研究生。

分享到:
保存  |  打印  |  关闭
猜你喜欢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

  • 新闻叙利亚同意交出化学武器换取西方不动武
  • 体育CBA-尤纳斯阿联同时续约广东2年
  • 娱乐李某案律师称3被告认罪 各赔15万获谅解
  • 财经上海自贸区获批催涨区内房价:一夜涨10%
  • 科技旅行者1号成首艘飞出太阳系人造飞船
  • 博客个税沦为工资税:中产收入阶层最受苦
  • 读书才子佳人更多情:民国惨烈的出轨纠纷
  • 教育北大招100处女大学生供血做研究
  • 苏鑫:开发商情绪指数成楼市主角
  • 杨涛:从银行房贷紧张看地产金融创新
  • 齐格:李嘉诚先生与政治的距离
  • 陶冬:中国经济企稳 改革仍是必需
  • 叶檀:养老金改革不能让国民老无所养
  • 刘杉:中国经济第二季是多雨季
  • 龚蕾:金融危机五周年的思考
  • 潘英丽:国际货币体系改革的正确方向
  • 安邦智库:中国城市经济面临全面转型
  • 谢作诗:为何中国劳动收入占比变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