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10月24日09:39 中国证券报-中证网

We want you!2016首届中国波特菲勒奖评选正式开始!基金、保险、券商等金融机构资管能力孰优孰强?请点击【投票】,选出你心中的最强机构!

  □本报记者 黄莹颖

  基金业协会最新发布的数据显示,截至9月底,私募基金行业认缴规模为8.57万亿元,较二季度末规模(6.83万亿元)增长25.48%。这一规模与公募基金仅有0.26万亿元的“微幅”差距。过去多年的发展演变,令私募基金在资本市场的实力和影响力显著提升。

  私募基金规模扩容

  数据显示,截至9月末,国内基金管理公司管理的公募资产规模达到8.83万亿元。从过去两年数据看,这意味着私募基金行业规模的增速大大超过公募基金行业。

  根据Wind资讯,2014年底我国公募基金行业规模为4.53万亿元,同期私募基金总规模为2.10万亿元,公募基金规模比私募基金超过一倍有余。从2015年6月开始,私募基金规模增速明显提升,当月即增长40%,其后尽管遭遇A股大幅调整,但仍继续保持增长势头,至2015年底,私募基金行业规模已达5.07万亿元,同期公募基金行业规模为8.4万亿元,差距明显缩小。

  进入2016年,1-9月私募基金行业规模分别为5.34万亿元、5.5万亿元、5.7万亿元、6.1万亿元、6.45万亿元、6.83万亿元、7.47万亿元、8.03万亿元、8.57万亿元。反观公募基金,1-9月公募基金行业规模分别为7.25万亿元、7.7万亿元、7.73万亿元、8.09万亿元、7.09万亿元、8.28万亿元、8.53万亿元、8.83万亿元,规模并未发生明显变化。

  私募基金8.57万亿元规模中,以实缴规模6.6万亿计算,其中证券类私募规模为2.4234万亿元,股权类私募规模为3.56万亿元,创投类私募规模为0.34万亿元,其他类私募基金规模为0.33万亿元。从公司数量上看,已登记私募基金管理人17710家中证券类私募7981家,股权类私募8019家,创投类私募1235家,其他类私募为475家。在规模和数量两项指标上,股权类私募已经占据绝对多数。

  此外,大中型私募一直呈现平稳的增长态势。格上理财统计数据显示,20亿元以上规模的私募机构数量从2015年1月底的271家增长到2016年9月底的758家,呈现匀速增长态势;百亿元以上的私募机构数量占比则从2015年1月底的15.87%上升到2016年9月底的19.79%,行业的集中度不断提升。

  公募行业瓶颈待打破

  私募基金行业经历过数轮整顿,今年7月“史上最严”私募新规祭出备案制,更使得私募基金数量大幅减少。但显然,监管层的整顿规范从另一层面促进了行业的健康发展,使行业发展渐入佳境。按照前海旗隆董事总经理徐馨漫妮的说法,目前监管思路非常清晰,条块化、模式化,要求信息披露的公开、透明化。私募行业正驶入发展的快车道。

  “与其他资管机构快马扬鞭、迅猛发展相比,公募基金行业发展似乎进入瓶颈期。”博时基金总裁江向阳撰文表示,在投资管理端,公募基金投资范围主要集中于股票、债券和货币市场。投资策略单一以及避险能力不足与日益多样的投资者需求不相适应。再如产品开发端,公募基金产品结构不合理,混合型基金占比过低,在行业利润率增长乏力的同时,也直接阻碍着中国基金行业主动管理能力的提升。并且,公募基金产品同质化情况较为严重,同类产品扎堆发行,产品开发的“羊群效应”亟待打破。

  与此同时,公募基金机构还面临缺乏长期资金提供、合规风控与行业创新不匹配、人才加剧流失等诸多问题。业内人士认为,正是上述问题,成为了公募行业资管规模增速不如私募等资管机构的重要原因。

责任编辑:张伟

下载新浪财经app,赢iphone7
下载新浪财经app,赢iphone7

相关阅读

债务违约下的万亿投资机会

随着债转股和商业银行剥离不良贷款资产的深入推进,以及A股市场上越来越多的ST公司破产重组,嗅觉灵敏的投资人正在迅速布局不良资产投资市常未来我们也许可以看到,这个市场上会出现更加丰富的投资产品,以供机构和个人投资者参与。

普通投资者无需大规模购进美元

对于普通投资者而言,大规模卖出人民币、购进美元的投资行为已不可取,人民币双向宽幅波动将成为一种常态,投资者和普通家庭需要做的是多元化配置自身资产,而不是简单地进行对赌美元升值、人民币贬值的换汇操作。

万达携巨资入侵好莱坞?

万达携巨资而来,甚至与青岛政府在东方影都出台补贴40%制作费的强力优惠政策。好莱坞可以获得更低的成本、更高的收益,管理和技术人员也可以扩大自身的用武之地。随着中国竞争力的提升,美国享受产业落差红利的机会还有多少?

标普敲响中国信贷恶化警钟

首先,中国企业信贷恶化状况及银行不良信贷资产是否得到真实反映?是继续放任各种不良贷款虚报还是将不良贷款的真实盖子揭开?不良贷款数据直接关系到中央政府宏观调控决策是否准确,更关系到化解金融危机的政策措施是否到位。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