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融普银股东谱系起底 控制人或隐于股权互持

2014年04月15日 07:10  21世纪经济报道  收藏本文     

               华融普银股东谱系起底控制人或隐于股权互持                 华融普银股东谱系起底控制人或隐于股权互持

  控制人或隐于股权互持 中房联合否认关联关系。

  本报记者 松壑 北京报道

  在部分项目暴露延期等问题后(见本报4月10日、11日15版报道),笼罩在私募机构华融普银投资基金(北京)有限公司(下称华融普银)的股东背景疑云也开始显现出来。

  据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调查了解,在华融普银背后,存在着“中房物产集团有限公司(下称中房物产)”、中房联合集团能源科技有限公司(下称中房能源)、华夏百姓人家投资有限公司(下称华夏百姓人家)等一系列关联公司的复杂股权关系,并在股权设计上呈现出交叉、环状持股结构。

  其中,部分关联公司的背景及成立时间也颇为可疑。例如曾作为华融浦银部分项目担保方出现的中房物产集团,其前身为一家注册资本仅200万元的技术类公司,股东方为两名自然人。

  另一方面,调查显示,华融普银与其声称所属的“中房集团联合投资股份有限公司(下称中房联合)”已无股权关联,而中房联合方面的人士回应21世纪经济报道时也已撇清了这一关系。

  但令人疑惑的是,作为华融普银股东之一的中房能源并非与中房联合毫无关联,其作为出资人出现在中房联合股东名录之中。

  种种迹象显示,华融普银及其关联公司在部分融资类项目推介中,或涉嫌虚假宣传;而隐藏在种种复杂股权关系背后,其真实股东背景或更加扑朔迷离。

  隐现“环状控股”

  在华融普银的多份项目推荐材料中,其曾多次宣称其与中房联合集团的关联关系。“公司隶属于中房集团联合投资股份(中房联合集团),是一家拥有央企背景控股的基金公司。”

  但其实际股东背景究竟是怎样的呢?

  工商资料显示,华融普银成立于2012年9月,注册资本5亿元。在2013年7月以前,华融普银还是一家自然人控股公司,其控股方为董占海和蒋权生,此外另有一名自然人和三家法人股东参股。

  去年7月,华融普银被中房能源及其全资控股的中房能科(北京)投资基金管理有限公司(下称中房能科)收购,二者出资比例分别为90%和10%,法定代表人也由魏薇更换为王捷。

  值得注意的是,截至2月28日的信息显示,和认缴金额4.5亿元相比,中房能科的实缴出资金额仅为1亿元,而中房能源的实缴金额则为0。

  但从目前的股权关系来看,中房能源却并非中房联合的“下属公司”,而属于中房物产,资料显示,中房物产和华夏百姓人家分别持股中房能源51%和49%的股份。

  在去年时,中房能源仍然为中房联合的实际控制公司,中房联合旗下的中房联合置业集团有限公司(下称中房置业)和华夏百姓人家对中房能源的出资额分别为3396.6万元和3263.4万元。

  今年1月27日,中房能源的投资人“中房置业”变更为“中房物产”,控制权发生变更后,中房能源还经过了两轮增资,其注册资本由0.66亿元变为5亿元。

  蹊跷的是,资料显示中房物产的出资人又同样为中房能源及中房能科,出资比例分别为51%和49%,这意味着,中方物产与中房能源之间相互持有彼此51%的股权,形成环状持股结构。

  而中房能源的另一家股东“华夏百姓人家”也存在这一问题。

  资料显示,华夏百姓人家的出资人为两家,分别是华融普银(北京)资产管理有限公司(下称华融普银资管)和华融银安投资基金(北京)有限公司(下称华融银安)。

  事实上,华融普银资管为华融普银全资控股,而华融银安的控股方亦为中房能源,而华夏百姓人家与中房能源等公司的关系也不言而喻。

  至此,华融普银及其多家关联公司的控制人均指向了“中房能源”与“中房物产”两家相互控股的企业。

  “这样做的目的有可能是为了隐藏实际控制人,但也有可能是为了让公司在债权等方面获得一些优势,此外还能加强对相关公司的控制权,防止被收购。”华东一位投行人士分析称,“所以也不排除集团公司让子公司间形成环状控股的可能。”

  中房物产身世存疑

  在华融普银的诸多控股公司背后,“中房物产”的身份格外引人注意。

  在华融普银和中房能科发行的部分已发或在发基金项目中,中房物产曾不止一次作为担保方及回购人的身份出现。如在华融普银年初联合宏源证券发行募集“宏源证券-宏毅4号定向资产管理计划”(下称宏毅4号)中,中房物产就作为该计划的担保出现。

  无独有偶,在中房能科发行的“北京亦庄项目并购基金”中,其还款来源同样为,“中房物产协定以14亿元人民币溢价收购‘北京亦庄项目’,对本基金的退出提供了充足的还款来源和保障”。

  据推介材料宣称“中房物产集团

  成立于2010年,资产达200多亿,未来三年内致力于打造成资产逾千亿,集团年销售收入超千亿的大型国有集团公司。集团经营业务覆盖全国,并在美国、英国、德国、日本、新加坡、泰国、菲律宾、香港等国家和地区建立了境外分支机构。”

  然而,蹊跷的是,这样一家资产规模如此“庞大”的物业集团,并未出现在中房联合的参控股企业名录之中。

  另一方面,据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调查了解,中房物产并非于2010年成立,而是中房能源于2013年收购、更名而来。

  2013年以前,中房物产的名称还是“北京先进明创科技有限公司(下称先进明创)”,为一家注册资本仅200万元,经营范围主要为“技术开发”的一家“小公司”;其出资人也是两名自然人,分别是“孟甦”和“刘晓明”。

  2013年9月9日,中房能源及中房能科出资1亿元,成为先进明创的法人股东,而“孟甦”和“刘晓明”则消失在投资人名录中,当月,先进明创更名为“中房能源物资有限公司”。

  而去年12月10日,该公司才正式更名为“中房物产集团有限公司”,同时经过多轮增资,中房物业的注册资本也于今年年初达到10亿元。

  目前,中房物产旗下的确投资有包括供应链管理、机电安装工程、健康产业管理、建筑设计、酒店管理在内的5家公司。

  但蹊跷的是,这些公司的成立时间或更名时间较为“密集”,且均在距今不远的今年3月。

  这意味着,华融普银和中房能科的部分基金项目关于中房物产的介绍情况并不成立。

  除此之外,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此前访问中房物产网站(www.zfwcjt.com)时发现,在该公司“子公司风采”一栏,仅出现了“华融普银”和“华融银安”两家公司。

  而在本报此前报道华融普银事件后,该网站已无法访问,但在搜索引擎中的快照选项处仍可浏览。

  而种种迹象表明,华融普银及中房能科在其项目材料和公司宣传中或涉嫌虚假推介。

  不过,在部分问题项目的延期兑付上,华融普银方面或“仍有信心”。

  “4月底前兑付问题会全面解决,5月份公司就能恢复正常。”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从其他渠道了解时,一位华融普银人士表示,“每个客户的钱都会兑付到位,延期的客户也都额外支付利息。”

  中房联合否认关系背后

  除了上述股东方和关联关系的疑云外,华融普银多次宣称与重点宣传其与中房联合集团的关联关系,事实上目前也已不存在。

  据华融普银官网介绍,其由中房联合集团下属的中房能科100%全资控股,但据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调查了解,目前华融普银已与中房联合集团无实际关联。

  3月17日,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根据中房联合集团网站查询其旗下基金时,华融普银、华融银安及中房能科尚存在于中房基金名录之中;然而4月10日查询时,三家基金公司已在该名录中消失,不过,中房能源依然出现在该网站的中方企业名录之中。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致电中房联合,并询问其与华融普银有何关系时,对方澄清其已与华融普银“没有关系”。

  “我们已经和他们没有关系了。”中房联合有关人士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所有有关系的企业都已经在网站中显示出来了,之前是有股权关系,但现在已经撤资了。”

  这一回应与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此前调查了解到中房能源出资人于1月27日,由“中房置业”更迭为“中房物产”的信息形成了印证。

  不过据接近中房联合人士称,其股权结构的变化背后另有隐情。

  “公司股东结构的变化,其实都是资产重组的一种方式。”一位接近中房联合人士暗示,“中房的情况比较复杂,比如当时中房为什么会划归到中交建,到后来中房联合的成立,这里面涉及许多问题。”

  资料显示,中房联合成立于2006年,注册资本2亿元,截至2月28日,包括中国房地产开发集团公司及其多家子公司在内,其出资人多达130家。

  而其中包括中房能源、中房集团山西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在内的六家股东出资额在1000万元以上,其余股东出资额则为0至200万不等。

  这意味着,中房能源不是与中房联合毫无关联,虽然其并非如华融普银所宣称,属于“中房联合的下属公司”,但其仍然作为中房联合的股东之一,保持着同后者的股权关系。

  复杂的股权关系下,隐藏在环状控股结构背后的实际控制人究竟是自然人还是中房集团,而除参股外,中房能源还与前股东中房联合还有怎样的关联,市场不得而知。

  4月10日和14日,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多次致电华融普银了解这一事实,但电话始终无人接听。

分享到:
收藏  |  保存  |  打印  |  关闭

已收藏!

您可通过新浪首页(www.sina.com.cn)顶部 “我的收藏”, 查看所有收藏过的文章。

知道了

0
猜你喜欢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

收藏成功 查看我的收藏
  • 新闻官媒刊文驳“中国26人养1名公务员”说法
  • 体育"飞鱼"菲尔普斯复出 目标直指里约奥运
  • 娱乐独家:马伊琍独自现身幼儿园不苟言笑
  • 财经日本粮商潜伏30年:控制中国两成大豆进口
  • 科技安卓应用审核乱象:诈骗软件冲上榜首
  • 博客马未都:老北京人为何方向感极强
  • 读书优劣悬殊:抗美援朝敌我装备差距有多大
  • 教育小学生春游致8死32伤 校长称不敢再组织
  • 童大焕:“中国模式”遭遇内忧外患
  • 股民老张:房地产行业最终会被谁玩死
  • 张庭宾:中国已步入债务高风险期
  • 许一力:水污染谁才是真正的造谣者?
  • 小小鸟:人民币国际化进展太快了
  • 黄人天:金融改革要像反腐一样打老虎
  • 李锦:混合所有制的标准是什么
  • 钮文新:中国的舆论谁主导?
  • 张炎夏:自贸区的N-1PK保税区N+1
  • 易宪容:沪港通的核心及所面临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