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私募冠军罗伟广:一级市场得意 二级市场失意

2014年04月03日 06:54  证券时报网  收藏本文     
罗伟广私募业绩罗伟广私募业绩

  证券时报记者 杨卓卿

  2009年度私募业绩冠军罗伟广正逐渐将精力向一级市场倾斜。

  如今,他投资的私募股权投资(PE)项目超过20个,已退出的个别案例也带来不俗的回报率。但他在一级市场的得意,却无法掩盖他在二级市场的失意。

  这位私募基金经理在连年不景气的股市中,不仅承受着旗下投资公司资金规模骤减的压力,还遭遇团队核心成员接连离去的尴尬。

  据证券时报记者了解,广东新价值投资有限公司管理资产规模已由高峰时期的50亿元左右回落至目前的10亿元左右,与罗伟广另外创办的私募股权投资基金(PE)公司资金规模相当。

  转战PE初尝胜果

  “其实我对一级市场投入的精力并不多,但成果却要比二级市场好不少。”广东新价值投资公司投委会主席罗伟广对证券时报记者说。

  2010年11月,他创立的PE公司纳兰德投资公司成立。加上此前罗伟广以个人名义投资的数个项目,纳兰德团队投资的PE项目数已超过20个。

  据他介绍,上述项目中,已通过并购退出的项目有星辉车模新时达,两者均带来数倍收益。而最让他骄傲的案例是投资天拓科技。

  纳兰德于2011年投资天拓科技,当时天拓科技还处于经营困难阶段。2010年~2011年这个公司开始自主研发网页游戏,2012年进入腾讯开放平台并推出了《倚天》,此后单月最高流水超过4000万元。

  “我们投资天拓科技时,整个公司估值才1亿多,现在公司一年的净利润都接近这个水平了。”罗伟广说。

  公开数据显示,2013年前三季度天拓科技实现收入逾1.35亿元,净利润约0.5亿元。

  罗伟广对证券时报记者说:“目前纳兰德投资人员不足10人,资金规模在10亿元左右,主要来自于股东和熟人圈。它将投研工作外包给广东新价值。”

  罗伟广表示,由于他在一级市场及二级市场的操作理念相差无几,一级市场并没有牵扯他过多精力,他的主要精力仍在研究二级市场,只是二级市场长期低迷让他只能静待翻身机会。

  “我对目前二级市场的判断比较中性,仓位维持在七成左右。”罗伟广说,随着管控资金规模扩大,他逐渐由趋势投资者转变为价值投资者。

  资金规模缩水约40亿

  如今的罗伟广依是私募圈人士熟知的人物。他声名远播的很大原因在于2009年曾以年度收益192.57%摘得私募冠军头衔。

  在2009年~2011年初那段好光景,手法激进的罗伟广让广东新价值管理的资金规模从5亿元跃至50亿元。然而,在最近几年弱市中,管理的资金规模已缩水至10亿元左右。

  “我也算私募圈的一个典型案例吧。尤其在2012年遭遇一场大失败,所以客户赎回的情况比较突出。”罗伟广说。

  确实,最近几年新价值旗下产品总体收益并不如人意。广东新价值官网数据显示,目前该公司仍运行的产品有20只,截至2014年3月21日(产品净值最近更新日),净值在1元以上的产品仅有新价值3期及新价值15期两只,净值分别为1.0926元及1.2681元;其他不少产品净值甚至在0.7元以下,最低者为新价值19期,单位净值仅有0.4986元。

  在产品净值缩水、客户赎回潮袭来的同时,新价值投研团队核心成员相继离开。2012年以前,罗伟广、邱伟、黄云轩、陈延泰、李涛这5人搭档,如今仅剩罗伟广一人坚守公司。“由于个人原因,他们都已离开公司,或自立门户另行创办公司,或转作其他投资。”罗伟广解释说。

  如今,上述20只产品悉数挂于罗伟广名下管理,其中7只由他与其他基金经理共同管理。但更替之后的基金经理资历明显不如前者,据该公司官网资料,其中一位基金经理证券从业仅有4年。  

  “这几年,尽管二级市场的投资不如意,但我们一直在做事,已在PE行业站稳脚跟,也在等待二级市场下一波机会。”罗伟广说,大起大落对他来说并不可怕,至少他还在这个市场生存。

分享到:
收藏  |  保存  |  打印  |  关闭

已收藏!

您可通过新浪首页(www.sina.com.cn)顶部 “我的收藏”, 查看所有收藏过的文章。

知道了

0
猜你喜欢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

收藏成功 查看我的收藏
  • 新闻记者目击上海女游客在马来西亚被掳走
  • 体育遭韩国双杀!鲁能2-4浦项 恒大负10人全北
  • 娱乐外媒:“巨星”文章出轨 网友:冠希2.0
  • 财经官员曝房产申报漏洞:只能报三四套难如实
  • 科技中移动回应香港套餐优惠质疑
  • 博客马伊琍父亲求放过声明系写手代笔?
  • 读书优劣悬殊:抗美援朝敌我装备差距有多大
  • 教育男子因大学挂科成黑户:家庭事业全毁
  • 苏鑫:揭秘SOHO中国卖房子的秘诀
  • 周彦武:反腐扫黄让中国经济下滑
  • 慕容小散:限购松绑之后冰火两重天
  • 张化桥:中国必须加息 才能减息
  • 徐斌:不能老眼光看本届政府政策
  • 张明:改革国际货币体系难度不小
  • 叶檀:银行高股息为何不讨投资者的好
  • 杨再平:住宅政策性金融机构改革建言
  • 郎咸平:京津冀要警惕曹妃甸悲剧
  • 陶冬:消费税救不了安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