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商银行

证券类阳光私募弱市融资难 三季度仅增135亿

2012年11月15日 07:05  证券时报网 

  证券时报记者 张伟霖

  今年三季度股市表现惨淡,阳光私募普遍遭遇融资难题。中国信托业协会最新统计数据显示,投资于证券市场的阳光私募三季度新增规模仅在135亿元左右。而从融资方式看,管理型产品沦为配角,类似于“借贷”炒股的结构化产品成为主流。

  发行难困扰阳光私募

  该统计数据还显示,投资人继续“弃股投债”,今年前三季度,投向股票市场的新增证券类信托资金规模约为409亿元,其中第三季度为135亿元。而前三季度投向债券市场的新增证券类信托资金达623亿元,其中第三季度约为210亿元。

  从融资方式看,在新增股票类信托中,管理型产品完全沦为配角,类似于“借贷”炒股的结构化产品则占据了主流。由于结构化产品采用优先、劣后设置,优先级资金收取8%左右的固定收益,而阳光私募管理机构则投入劣后级资金为优先级做安全垫“托底”。业内人士表示,结构化融资方式的盛行,某种程度上反映了投资人对股市的谨慎态度。

  中信证券统计数据显示,今年第三季度阳光私募共发行227只产品,其中非结构化产品68只,结构化产品159只。与去年同期相比,结构化产品增加84.88%,非结构化产品则下降40.89%。而按照三季度当期新增135亿元规模资金计算,平均每只阳光私募的融资金额约为5947万元。

  10月份发行量进一步锐减

  值得注意的是,监管部门9月份明确信托公司可自行开设证券账户参与证券交易,一度“洛阳纸贵”的信托账户使用费也随之降低。然而,证券信托产品在近两月的发行情况也不太乐观。Wind数据显示,10月份仅发行27只股票型阳光私募产品,创下年内发行数量新低。

  北京一位私募人士表示,阳光私募发行产品募集资金,而资金一般都由私募自己找来,或是有投资者看到业绩表现后慕名而来。以当前的市场行情,私募的业绩不可能成为吸金的招牌,而且在发行新产品的时候,还免不了要给银行、券商好处费。在当前的行情下,大型渠道商也多数要求私募以“安全垫”的模式进行融资,其设计则基本类似于“对赌”协议。

  据介绍,所谓安全垫管理型产品,是以投资顾问的一笔跟投资金作为普通投资者的安全垫。举个例子,当产品收益低于-10%时,产品清盘;当在收益-10~0%时,投资顾问承担全部损失;当产品收益在0~15%区间,收益100%由投资者获得;收益超过15%以上部分则50%归客户所有。

分享到:
保存  |  打印  |  关闭

猜你喜欢

  • 新闻习近平李克强当选十八届中央委员会委员
  • 体育赵鹏头槌王大雷失误丢球 国足1-1新西兰
  • 娱乐姚晨曹郁机场被拍 婚讯曝光新西兰办婚礼
  • 财经日本专家算账:砸辆丰田损失中国要占6成
  • 科技三星高管称不会效仿HTC与苹果和解
  • 博客“张贤亮包养情人”真相 吉林大雪(图)
  • 读书解放战争:中共五虎上将所辖兵力大排行
  • 教育高富帅研究生入伍参军(图) 中国教育盛典
  • 育儿丈夫月薪3千妻子全职称幸福无关钱
  • 陈岳峰:2012年中国零售业发展回顾
  • 白明:从320个字读出的对外开放新高度
  • 艾诚:美国大量印钞让中国赚钱
  • 辜胜阻:十八大报告经济发展新亮点
  • 陶冬:日本拖不过第三个失落的十年
  • 黄鸣:揭黑打假是搞烂行业?
  • 老股民:中国会不会无限期推迟巴三新政
  • 如松:楼市再大涨会引发出口企业大倒闭
  • 刘远举:照顾偏才让中国考试制度更不公平
  • 于晓华:墨西哥教训对中国未来十年的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