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10月19日13:41 《理财周刊》

新浪基金曝光台:信披滞后虚假宣传,业绩长期低于同类产品,买基金被坑怎么办?点击【我要投诉】,新浪帮你曝光他们!

  监管从严 网约车还能约吗

  文/ 本刊记者 刘 畅

  国庆长假后第一个工作日,北京、上海、深圳、广州、重庆等多地出台网约车管理细则征求意见稿。其中,最引人注意的无疑是北京、上海等一线城市“京人京车”、“沪籍沪牌”的严苛政策,这几乎让打着“共享经济”旗号的网约车平台遭受毁灭性打击。到底是监管过严,还是网约车担当不够?值得深思。

  地方监管细则出台

  今年7月28日,随着《关于深化改革推进出租汽车行业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网络预约出租汽车经营服务管理暂行办法》(“暂行办法”)对外公布,酝酿两年之久的出租汽车改革及网约车新政方案终于出炉。

  根据《暂行办法》的规定,针对网约车,各地政府要出台具体的管理细则,并在今年11月1日正式实施。一般来说,地方性法规都有一个月的听取意见的时间。因此,在“十一”放假期间,多地出台了网约车管理规定草案。

  其中,北京、上海、深圳三大一线城市的细则草案最为严格,也引发了广泛的社会讨论。

  首先,对运营车辆的要求颇高,三地都要求“运营车型的燃油车轴距≥2.7米”。一般而言,轴距越长轿车级别越高,车距≥2.7米表明运营车辆至少要达到B级车(例如帕萨特、奥迪A4L等)水平。据统计,滴滴平台仅有不足1/5车辆符合该轴距要求。同时,车辆还必须配备“车载卫星定位”以及“应急报警”系统。

  而最为引人注目的是,北京要求驾驶员必须北京户籍,车辆为北京牌照;上海要求“沪牌沪籍”;深圳方面在户籍方面稍有放宽,允许持有居住证的外地户籍人士从业。此外,上海还要求,驾驶员的驾照也必须是由上海相关部门核发的才行。

  这是草案发布后受到争议最多的地方,这一“准入”要求与各地对出租车司机的资格要求基本一致。如果细则正式实施,大量的非当地户籍驾驶员、牌照非当地的车辆将被排除在正规网约车之外。

  按照滴滴公布的数据,在上海,滴滴司机共有41万,而沪籍人士只有约1万人。如果再考虑运营车辆要达标,估计在上海合格的滴滴网约车驾驶员只有数千名。

  草案发布后,“上海发布”、《解放日报》等官方媒体上均发布“上海网约车新政热点问答”:

  “网约车属于出租汽车的一种业态,具有明显的地域性特征,交通部《暂行办法》中明确规定,禁止网约车异地经营。2015年末,本市常住人口总数已超过2415万,城市常住人口的大幅增长,对城市资源承载能力和城市综合管理都带来了很大的影响。按照中央和本市加强人口规模控制和管理的要求,本市明确网约车驾驶员应具有本市户籍。

  “在国家政策指导下,此次出租汽车行业改革结合上海实际,以坚持公交优先发展战略为前提,着力构建包括巡游出租汽车(即传统出租车)和网络预约出租汽车的多样化、差异化、品质化出行服务体系。”

  从中不难看出,地方政府对网约车的定位以及严格监管的目的就是——严格控制人口涌入。

  最严新规之下,有网友戏谑称:“以后相亲的时候能听到这样的问话了——你平时有空出去开开网约车吗?这个问题信息量非常大:是否有车,是否中级车,是不是本地户籍,本地车牌……”

  

  “滴滴已死”

  “叫车难”和“打车贵”是传统出租车行业的两个痛点。通过互联网模式,滴滴完美地解决了“叫车难”。而打车贵的问题,滴滴初期通过烧钱补贴的方式阶段性地解决了,但烧钱模式显然是不可能持续的。

  据中国电子商务研究中心公布的监测数据,在滴滴、优步合并之前,两家公司疯狂烧钱的速度令人瞠目结舌:滴滴公司每周要花7000万到8000万美元、每年花40亿美元来补贴司机;而中国优步过去一年的补贴数额也达到20亿美元。

  然而,两家公司都没有能力把这种疯狂烧钱的模式继续下去,今年8月初两家公司宣布合并。随后便进入“涨价”模式:由于补贴大幅减少,乘客感觉网约车价格明显上涨;此外,对司机的各种奖励也大大缩水,而20%的抽成却依然不变,司机的收入明显下降。

  事实上,真正的分享经济只是“顺风车”这种模式,因为顺便拉客,钱多点少点没关系,开心就好。但现实是,绝大多数的滴滴司机都是全职司机,说到底就是冲着丰厚的补贴而来。据媒体报道,一年多的烧钱阶段,月收入2万元的滴滴司机并不少见。

  可见,滴滴的超高速发展中充满泡沫,结束烧钱模式的滴滴是否还对乘客、司机有吸引力——这要打一个大大的问号。加之各地对网约车实施严格的管理和较高的准入门槛,不少业内人士发出惊呼——“滴滴已死”。

  就在各地网约车新政发布的几个小时后,占据网约车市场大半壁江山的滴滴第一时间发表强硬声明,希望与有关部门商榷,也希望与社会各界一同探讨。滴滴方面认为:“网约车新政将导致车辆供给骤减,司机大幅减少,出行效率大幅降低,老百姓亦将重新面对痛恨已久的‘打车难’旧况。”

  然而,今年刚刚登陆新三板的神州优车对新政回应则相对淡定。

  据了解,目前,网络约车模式在中国主要有C2C和B2C两种商业模式。 C2C模式即由专车公司提供平台,匹配乘客和社会车辆及司机,司机用私家车参与运营,代表的企业主要包括滴滴、Uber等。B2C模式,即由专车公司提供车辆和司机,为用户提供专车服务,主要是以神州、首汽为代表。

  不难看出,B2C模式相比C2C模式在政策合规方面更符合导向,便于监管,安全性也相对较高。

  争论之一:监管过严

  网约车管理细则草案出台后,引发社会各界讨论,其中“户籍门槛”、“车牌门槛”成了市场议论的焦点。反对户籍门槛的网友们认为,本地司机才能开网约车是一种地域歧视。

  还有专家从更深层次的人口政策角度加以剖析,比较有代表的声音是梁建章。梁建章的一个身份是携程网董事局主席,另一个身份却是人口学者。

  他撰文指出:“要求京沪网约车司机必须有本地户籍,根源在于大城市严控人口的政策。以规范管理网约车为名,排挤掉数十万计的外地专车司机,这种政策思维对大城市的集聚作用没有充分认识。”

  有人担心说上海、北京已经2000多万人口,交通极为拥挤,还能容下多少人口呢?对此,梁建章认为:“事实上,北京、上海还有大量的空地可以容纳人口。就以上海和东京比,两地的一个显著区别是东京的土地开发率远远超过上海。由于大量土地处于未开发状态,上海的城市‘留白’太多,拉低了市域面积的实际使用率,导致上海过度‘拥挤’。”

  “如果北京、上海能够按照5000万人口来规划,那么房价、交通、公共设施等各方面都会得到改善,能吸引大量年轻人,包括高素质创新人才,也包括大量像专车司机、快递这样的服务行业的从业人员。这样既可以拉动内需,加快城市化,也可以缩小全国的贫富差距。反之,继续执行严控人口政策,把农村人口挡在大城市之外,将加剧贫富差距,大城市的创新活力也会大打折扣。”

  争论之二:社会责任谁来承担

  网约车起始于社会车辆在冗余时间内的存量资源共享——上下班路上,顺路带个人,补贴一点油钱,而且也丰富了人际交往关系,这是共享经济。但当大量并不持本地牌照、亦没有本地户籍、甚至此前从未在本地居住和工作过的人,发现网约车是一条快捷的生财之道,便开着私家车从老家来到“北上广”做起全职生意,这就远离了“共享”的初衷。

  因此,监管政策草案公布后,更多的议论指向在网约车市场占据绝对统治地位的滴滴公司。

  媒体评论人士吴泯认为,滴滴实质上就是出租车公司——几乎不负任何责任的出租车公司;对所在地,也没有税收贡献,但这些网约车的日常运营,却占用了所在地的大量资源。例如,大量网约车的涌入直接导致道路资源紧张和排放加剧,这都是显而易见的成本。

  另一个巨大成本是不可控的安全风险。数据显示,2016年1月1日至9月29日上海共受理网约车投诉37460件。而2016年以来,涉及平台、专车、软件的非法客运案件3331件,其中大量因为车与人均不在上海注册登记,监管部门执法难度很大。

  尤其是今年以来,各地爆出的网约车司机恶性案件层出不穷,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网约车对司机的资格审查不严、缺乏相应的管理。

  当媒体和专家谴责滴滴时,滴滴及其辩护者给出的理由非常简单——作为一家互联网公司,滴滴不可能像传统出租车公司那样在每个城市都设立分支机构,那样一来,滴滴和传统的出租车公司有什么区别?

  因为是创新型企业,就可以试图不承担社会责任,直接从市场上获利——这个逻辑似乎难以服人。

  广州市交通委员会客运管理处处长苏奎指出:“企业追求利润,资本追求最大回报,这无可厚非。不过,只有尊重社会责任的企业才可能持续发展,相应的资本才能取得可靠回报。事实上,无规则的恶性竞争使得一些平台的车辆准入门槛名存实亡,大量的‘黑车’司机‘洗脚上田’,不断积累的负面效应可能会反噬自身。”

  在微博“交通安全蜀黍”针对是否支持“京沪网约车新规要求司机本地户籍车辆本地牌照”的网络调查中,1256名参与网友中有1057名表示支持,支持率高达84%,另有171人表示不支持,只占调查总人数的13.6%。这表明社会公众的大多数对严格监管网约车抱有支持态度。

  ----------------

  (链接)

  网约车新规中的部分内容

   北京 上海 深圳 户籍 本市户籍 本市户籍 本市户籍

  或居住证 资质 取得网约车驾驶员证 本市驾证,取得网约车驾驶员证 取得网约车驾驶员证 车牌 本市车牌 本市车牌 本市车牌 车龄 无限制 无限制 ≤2年 车型 燃油车轴距≥2700毫米 燃油车轴距≥2701毫米 燃油车轴距

  ≥2702毫米 排量 ≥2.0L或1.8T 符合上海市排放标准 ≥2.0L或1.8T 装置 车载卫星定位、应急报警 车载卫星定位、应急报警 车载卫星定位、应急报警

  ----------------------------------------

  (短评)

  “信任”是共享经济的基础

  文/ 本刊记者 刘 畅

  

  马云的平台“淘宝”,滋生假货,广为诟病;李彦宏的平台百度,滋生虚假广告,引发血案。而程维的平台滴滴,野蛮生长,引发社会对乘客安全的担忧。

  这些事例都反复说明,新经济在高歌猛进的同时如果忽略了社会责任,就会变得不可爱了,而是可怕。这也道出了一个老生常谈的话题——“灵魂”和“步伐”如何兼顾?

  在传统企业里,这个“灵魂”可以理解为社会责任。在以大为美、以资本实力衡量强弱、以创新为核心的互联网经济里,这个“灵魂”依然应该是社会责任。

  尤其是在当下的中国社会,对于在商业领域重新塑造人与人关系的互联网企业来说,更需要担负起社会责任。原因很简单——当下社会普遍缺乏人与人之间的相互信任。

  经济学家周其仁曾经写文,论述“共享经济的产生有四个先决条件”:一定的富裕程度、信息的爆发式增长、物品的丰富会造成其他资源严重的匮乏、切实可靠的供给。

  其实,这四个先决条件都是客观条件,还有一个重要的主观条件他忽略了,那就是人与人之间的“信任”。尤其是陌生人之间的“信任”程度,可以说是共享经济的基础。

  “网约车”等共享经济的案例在国外一些国家发展得不错,为什么呢?去那些国家旅游的人会有一个普遍的感受——陌生人之间的信任度高。例如,陌生人会对你说“你好”,会对你微笑,会问你“要不要帮忙”。

  然而在国内,陌生人这样对你,你定会吓一跳。这说明,目前中国恰恰是一个信任度较低的社会。信任度低与社会整体的道德水平低有关,道德水准为何会低,又是一个涉及文化、历史的复杂话题,暂不展开。

  总之,在信任程度低的社会环境里发展共享经济,注定是要面对众多挑战的。

  然而,滴滴,曾经是打破低效、垄断的传统出租车市场的鲶鱼;滴滴,曾经是挥舞共享经济的旗手;滴滴,曾经是年轻一代的楷模。

  那么,就请你担负起更多的社会责任吧。

     

  -------------------------------

责任编辑:王琛

下载新浪财经app,赢iphone7
下载新浪财经app,赢iphone7

相关阅读

房产税能长久有效稳定房价

欧美政府征收了高额房地产税之后,大量提供各种类型且租金稳定的住房,使多数普通民众无需非得购房而居。如新加坡政府筹建的公共房屋——组屋,就是绝大多数新加坡人的住所,这就使得人口密度远超北上广深的新加坡的普通百姓根本不必为住房而担忧。

飞机高铁票价放开意味着什么

此番机票价格进一步自主放开,会促使客流大的航线机票价格上涨。但航空公司应调整航线网络,优化与高铁直接竞争航线的运行班次,形成阶梯竞争与空铁合作。

中国应对危机的措施优于西方

全球经济数据证明,中国新阶段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措施与效果远比西方成功。事实也说明,这种成功归功于中国经济的社会主义性质。但这种具有社会主义性质的供给侧政策并非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开放选项。因此,后者将继续经历缓慢增长。

环境污染不是追求GDP导致的

印度没有像中国一样去追求GDP,但中国存在的环境污染问题等等,印度也一样存在,而且比中国还严重。所以,这些问题只是因为中国过去追求GDP才导致的吗?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