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06月02日10:31 《钱生钱》

  深港通存在的意义

  有了沪港通,深港通就更好理解了。沪港通的上海A股标的范围是上海证券交易所上证180指数、上证380指数的成份股,以及上海证券交易所上市的A+H股公司股票。沪股通占上交所市值的90%,港股通标的占港交所总市值的75%到80%。交易门槛上,覆盖了50万以上个人投资者和基本所有机构投资者。

  沪港通可以说是“成功”的,不管上一轮大牛市具体原因是什么,至少是以沪港通启动为标志的。今年以来,沪市的日成交均量在1800亿到2000亿,深市的成交均量为3000亿左右。从2013年深圳中小创引领的深强沪弱的格局开始,深圳市场交易量就开始慢慢超过沪市50%。除了2014年11月底的“二八行情”时段,其他时间,基本深圳市场交易量在国内A股市场的占比超过六成。深港通后,从沪股通,深股通,到港股通,会变成一个国内和港股市场一体化的金融市场交易格局,覆盖沪市A股90%以上市值以及深市A股80%市值。港股端基本可以覆盖港股市场95%的市值,三地市场基本可以形成一个整体。因此,深港通是A股与港股全面联动的必然产物。

  除了这个,其实深港通启动还有一层深意,那就是从香港股市的角度出发。港股市场目前的格局是:2015年,外地机构大概占了总成交金额的31.3%,本地机构占了19.4%,加上交易所参与者本身的交易21.9%,港股市场机构总共占了七成,剩下的三成则主要是本地的散户(两成)和外地的散户(一成),港股是机构的天下。从交易额看,过去5年,外资贡献了港股市场52%的成交额,其中欧美投资者保持着60%左右的主导地位。但中国内地投资者的交易贡献比重在快速增加,比重由2014年的5%上升至2015年的9%。

  而从港股整体的市值上看,如果扣除所有中资股(包括所有H股、红筹、腾讯、复星等知名民企,以及其他各类内地企业),以及汇丰银行、港交所、友邦保险等少数几家国际性巨无霸和香港五大家族上市公司外,香港本地其他上市公司整体市值在港股市场占比预计不超过5%。从中我们可以看出,港股市场目前的市值格局是中资股加上五大家族蓝筹加上香港本地几个传统金融蓝筹,基本和香港本地其他公司关联度不大。

  香港经济从98年金融危机之后,产业空心化严重,除了地产金融集团依附内地获得利益继续发展外,香港本地90%上市公司都在走下坡路,所以垃圾股遍地。因此,对于港股通来说,香港更有动力,为的是拯救香港岌岌可危的金融中心地位。当然,鉴于港股的“稳定性”,内地也不用担心分流太多资金,加之香港社会情绪还不稳定,顺水推舟卖个人情是再正常不过的了。

  与此同时,开启港股通我们也不是完全奔着拯救香港金融业去的,对我们自己也有益处。中国已经像30多年前的日本一样,成为资本的输出国。国内200多万亿的人民币资产总量,并且M2还在以每年10%不可逆转的速度增长,以及人民币国际化不可逆转的趋势,加上已经沉淀在海外金融市场数以万亿美元计价的国内资本,势必需要一个流通渠道。深港通的推出,更利于人民币资产在海外的沉淀,避免其对国内金融领域的冲击。

  另外,当某一天港股市场80%以上上市公司的市值和香港经济没有半毛钱关系,港股市场本地的投资者慢慢被边缘化,并且和95%的港人没有关系,成为一个纯国内资本和外资的角力场时,在互联网交易普及和人民币国际化前提下,港交所在香港、上海和深圳,成为中国的国际板、战略新兴板,多赢局面瞬间形成。

  这是一个多么精妙的设计!(文/博闻 图/网络供图)

责任编辑:孔瑞敏 SF167

相关阅读

离开廉价劳动力怎么发展制造业

很多人将中国制造竞争力下跌归咎于劳动力成本走高。如果这个逻辑正确,那德国和瑞士这种劳动力成本奇高的国家早就不应该有大规模工业生产了,这两个国家劳动力成本比美国都高出20%到30%,但恰恰是他们在制造业的金字塔顶端游刃有余。

营改增后银行业税负降了吗

“营改增”的实施对于银行业系统和流程改造带来较大挑战,给银行业的财力、人力等方面都提出较高要求。因此,后续相关政策应对于银行业加以一定扶持,并给予适当优惠。

股市大方向:选股不选市的一年

这是选股不选市的一年。今年以来的A股几乎又是“熊冠全球”,目前的沪深300指数基本上已经接近花旗对于今年沪深300的目标价格,下半年上涨的空间还是非常有限的。

以泡沫攻泡沫方能解房价困局

如此纠结的困局究竟该怎么破?去除房地产的抵押物属性是治本之策,即大力发展信用融资逐步置换房地产抵押贷款。不过,这是个长期政策,需缓缓图之。短期内想破局,可能要再制造一个泡沫,资金自然会离开房地产领域。下一个泡沫也许是股权市常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