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05月17日10:27 《钱生钱》

  债市基石要崩塌?

  债券,我们通常的理解是国家或企业借钱,到期之后偿还利息。特别是国债,几乎等同于无风险的存款。不过,近期竟然出现了“债券风波”,搞得金融界人心惶惶,甚至影响到了股市和宏观经济,到底咋回事?本期《钱生钱》就给大家说一下债券。

  债券其实也是资本市场的组成部分,只不过个人投资者很少,因此大家了解不多,但现在既然上升到经济层面,就有必要多说几句了。以机构交易为主的债券市场一向略显高冷,但近期债市利率的大幅上行加之各种特色违约事件频繁发生,一时间债市万人瞩目,牵动了全市场的神经,系统性担忧升级,股票市场也深受影响,转为突然的下跌。中国债券市场到底怎么了,系统性风险究竟有多大。

  首先,我们客观看看债市到底有多重要,中国债券市场目前全球第三大、亚洲第二大。2015年末,国内各类债券余额48.8万亿元,同比增长38.1%,债券融资余额占社会融资规模的比例为19%,中国债券市场逐步接过中国从间接融资转向直接融资的接力棒,并处在日益国际化的黄金时期。所以,债市无疑是直接融资市场最重要的阵地,在经济中具有无可替代的重要性。债市稳经济稳,债市崩无疑经济金融一地鸡毛。

  现在债券市场最大的问题是:一向令人无需担忧的“知名企业”,现在也进入“债转股”的名列,债转股是啥,我们在之前的杂志专门写过一篇文章。当时的股市把债转股奉为利好,可是仔细想想,经营良好的企业为何要债转股?明显是还不起债用股权和固定资产抵债,这算什么利好?!

  随着千奇百怪的特色式违约集中显现,信用风险事件由点状向系统性扩散。在高负债率宏观环境下,市场对信用违约并非完全没有预期。在牛市环境下,市场也经历过不少信用事件,但是市场并没有对这些事件做出极端反应。投资者更多把这类信用事件当成点状风险,并相应调整了持仓结构,越来越集中于城投和大国企的发行主体。有关近期的信用违约事件,市场有一个特别形象的比喻:被视为中国债券市场的“信仰”崩塌了。在民企和过剩产能行业发行主体信用风险居高不下的情况下,前期市场集中在国企、城投等“信仰债”,然而,中铁物资、河北和海南提前兑付的信用事件的发生,相当于在这个早先市场比较认可的领域投下了“信用炸弹”,同时颠覆了市场对中国特色信用文化的认知,进而导致了风险从点状向系统性扩散的风险。而2016年4月的前25天,至少有103个发行人的近1200亿元人民币债发行计划推迟或取消,涉及的发行人包括中国铝业大唐发电、青海国资、广晟资产、大连万达等央企、地方重要国企和大型民企,对于中国债市与中国融资崩溃的言论一时四起,从而引起了债市大动荡,并且向金融市场的其他领域扩散。

  债券市场的影响面极广,除了股市,人民币汇率也会受到影响。债券市场如果违约频现,会导致海外投资人对中国债务和资产价格的担忧上升,给汇率带来进一步的压力,实际上,人民币汇率的巨幅波动,应该也与这一因素关系不小。

  而债券市场对宏观经济的压力体现在过剩产能企业身上。市场对于过剩产能行业的担忧,已导致这些行业的融资困难,如果对信用风险暴露节奏或者方式不加以控制,就会加剧这些行业在二级市场融资的难度,融资能力的丧失会进一步加速信用风险的暴露。供给侧改革如果无法顺利推行,那么经济下行和转型的压力就无法消除。

  债市是融资市场的基石,债市崩,经济无解,后患无穷。(文/博闻 图/网络供图)

责任编辑:邹枫 SF168

相关阅读

йûмתĿռ

йĺ۾ߣ̫ܷתʽı仯һûڶûҪûһɹйáת䡱ܵ

ϣ

Ȩʿô

δҹ߽ص㣺һǽעػ߶Ŀƽ⡣ҹʻԻߵĸЧӦǽڴ¹߽һǿߵ

˭Ҹ˰

ͽǴô۸ɵɵֲ塣ʵʿ˵Ĺֵûдﵽй˾ʲ100%Ǿ飬Ǿǽǡشģ鲻Ҫո

ȡԤǷزĸͻƿ

ӹԣȡԤʵϾҪͿ̵IJܸˣ̷õءŵĶܣٽزҵԻع顣Ƕ˿̵ġҡ𿪷̵Ŀ־塣ֿ־岻عȵǺͷŴ󣬳ǿ̾Ӱطߵ򲢲ʵʵ...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