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中国银行管理层对投资者关注的若干问题的回应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3月25日 18:06 中行总行

  中国银行一贯重视与投资者的交流和沟通。针对近期投资者普遍关注的美国次按债券投资、资产质量、宏观经济影响和海外发展战略等与中国银行发展密切相关的重要问题,藉此2007年业绩发布之机,中国银行管理层做出回应如下:

  一、关于美国次按债券投资

  外币证券投资是中国银行的传统优势业务,也是中国银行重要的利润来源之一。近年来,随着境内人民币业务的高速增长,中国银行的外汇资产占比从2005年的43.10%下降到2007年的37.23%。2007年末,中国银行的外币证券投资余额折合人民币7,450.54亿元,在外币资产中的比重为33.40%,其中62.52%投资于美元债券。虽然外币证券投资的规模和比重较往年有所下降,但是凭借多年积累的专业经验和人才队伍,中国银行的外币证券投资始终保持了较高的盈利水平。

  中国银行自2002年开始投资美国次级住房贷款抵押债券,截至2006年末,中国银行持有的美国次级住房贷款抵押相关债券账面价值为106.33亿美元。随着美国次级住房贷款抵押债券的信用风险逐步显现,中国银行管理层密切关注和分析市场变化,及时梳理和调整投资组合,果断停止对美国次级住房贷款抵押债券新的投资,并择机处置了部分风险较高的美国次级住房贷款抵押债券(Subprime ABS)以及与美国次级住房贷款抵押债券相关的全部债务抵押债券(Subprime CDO)。加之相关债券的本息回流,中国银行对相关债券的投资账面价值逐步下降到2007年6月末的96.47亿美元,9月末的79.47亿美元和年末的49.90亿美元,有效控制了风险。中国银行还将根据市场情况的变化,继续调整结构,加强对上述债券投资的监控与管理。与此同时,中国银行进一步完善了证券投资政策和投资决策流程,修订并实施了一系列关于市场风险管理的政策和办法。

  我行遵循国际财务报告准则,完善了《债券投资减值准备管理办法》,进一步明确了减值准备确认原则、计量方法、工作流程。进行债券投资的业务前线部门负责对减值准备进行初始评估,风险管理部门及财务管理部门分别进行独立的风险评估和价格验证,并由外部审计师进行独立审计。

  业务前线部门对所有资产抵押债券(ABS)和非机构担保住房贷款抵押债券(Non-Agency MBS)逐笔分析,根据托管人报告(Trustee Report)中迟付率、拖欠率、收房率及累计损失率等资产池质量的关键指标,测算其预期损失率,与该债券的信用支持率进行对照,持续跟踪其变化,从中甄别出存在减值证据的债券。同时,前线部门还从公开市场、交易对手或聘请专业价格服务机构获取多个价格渠道,选取其中最低者,进行减值准备的测算。上述两种方法交叉验证,基本吻合。

  前线部门经过上述评估后提出减值准备计提建议,报送风险管理部门和财务管理部门。风险管理部门对我行持有的债券,从基础资产状况,如发行年份、迟付率情况、个人信用评分(FICO Score)、本金提前偿还速度等进行独立、逐笔的分析;对债券降级情况,以及债券担保机构降级的影响进行了持续跟踪和分析,对减值数据进行了专业的评估和审核并提出相应的建议。财务管理部门从后线交易对手询价以及其他国际知名专业报价服务商等多个渠道获取更多信息对前线部门的减值测算结果进行验证。我行外部审计师对我行的债券减值确认和减值评估工作也同时进行独立审计。此外,我行还密切跟踪期后市场变动,根据2008年一季度债券价格的变动情况对2007年年末债券减值准备进行了后续评估。

  经过上述程序,我行对次按债券投资按多个价格渠道选取其中最低者进行减值准备测算,做了审慎评估、计量和确认。我行外部审计师对我行2007年会计报表执行了独立的审计程序,并出具了无保留审计意见。

  截至2007年末,中国银行不再持有相对风险较高的与美国次级住房贷款抵押债券相关的债务抵押债券(Subprime CDO),持有的美国次级住房贷款抵押债券账面价值大幅减少到49.90亿美元,占集团证券投资总额的2.13%,占集团总资产的0.61%。其中AAA评级占71.23%,AA评级占25.93%, A评级占1.10%。中国银行严格依据国际财务报告准则有关债券减值评估的标准,为发生减值的美国次级住房贷款抵押债券计提了12.95亿美元减值准备。

  二、关于资产质量

  2004年股份制改革以来,我行连续几年保持集团、境内、境外三个口径减值贷款余额和减值贷款比率的“双降”。集团减值贷款余额、减值贷款率、新增减值贷款率、信贷成本分别由2004年末的1183.83亿元、5.51%、3.55%和1.11%,降到2007年末的903.17亿元、3.17%、1.25%和0.31%。2007年末集团减值贷款余额及减值贷款率较2007年1季度末、半年以及三季度末均持续下降。

  从2004年开始,我行在国内商业银行中率先按照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的要求和方法,计提贷款减值准备,其中对1500万元以上的大额公司减值贷款,采用单独评估方法逐笔计提减值准备,对其他所有贷款,采用组合评估方法计提减值准备。2007年,我行继续采用相同方法和标准识别减值贷款并计提贷款减值准备。为审慎计提贷款减值准备,我行一贯采取比监管要求和同业标准更为严格和审慎的贷款风险分类标准,例如:我行对中国内地逾期90天以上的零售贷款,无论何种原因或是否抵押充分,一律降为不良。

  2007年,我行信贷成本较2006年有较大幅度下降,集团当年计提82.52亿元贷款减值准备,较2006年减少40.90亿元。直接原因有两个方面:一是关注类贷款、新增减值贷款减少。2007年,我行在继续对关注类贷款按高、中、低风险进行分类监控和管理的基础上,建立了1亿元以上大额高风险贷款和退出客户贷款名单式管理的制度,主要筛选信用等级在A级以下,分类为关注类的贷款,逐户制定管理措施或退出计划并按季督促分行执行。截至2007年末,两个名单的客户数由上年末的1787户减少到843户,合计压缩贷款257亿元,有效防止了这些风险相对较高的贷款下滑为不良贷款。通过上述措施,2007年末集团关注类贷款同比减少531.54亿元,关注类占比从2004年的19.77%下降到2007年末的5.08%;集团逾期贷款和逾期90天以上贷款同比分别减少219.53亿元和110.24亿元。集团当年新增减值贷款330.06亿元,同比减少89.22亿元,新增减值贷款率同比下降0.55个百分点。二是我行继续加大不良资产清收力度。境内机构全年现金清收公司不良贷款252.24亿元,与前几年保持基本一致水平,合计回拨减值准备约93亿元,基本可以抵消为新增减值贷款所增提的减值准备。尽管2007年信贷成本大幅下降,但集团减值贷款拨备覆盖率仍较上年末增加15.03个百分点,达到106.37%。

  风险管理体系的加强是我行过去几年资产质量持续改善的根本原因。股改以来,中国银行不断加强和完善风险管理体系、机制、流程、方法和技术,着力提高风险管理的独立性、集中化、专业化,促进授信业务持续健康发展。具体措施包括:(1)完善公司治理,成立了董事会风险政策委员会,独立于管理层制订风险政策;(2)加强业务管理,成立了独立于前台业务部门的授信执行部门,对已批准贷款,严格审核发放前提条件后才向客户发放。完善了以尽责审查、授信评审和问责审批为核心的“三位一体”授信决策机制;(3)集中审批,从2004年起,将公司贷款审批权限上收至总行和一级分行,其中总行审批授信金额约占50%。在一级分行建立零售贷款中心,将零售贷款审批集中到一级分行;(4)集中评级和分类,从2005年起,将A、B类客户的信用评级认定和全部公司贷款风险分类集中到总行和一级分行,其中总行负责80%公司授信资产的风险分类认定工作,我行是国内大型商业银行中唯一将分类认定权限集中到总行和一级分行的银行;(5)加强风险管理队伍专业化建设,聘请有国际先进银行工作经历,经验丰富的专业人士担任集团信贷风险总监,由总行统一在全辖选聘分行信贷风险总监和总分行专业审批人。到2007年末,32家分行的信贷风险总监全部到位,总行及分行42名专业审批人也已开始履责。引入专职评委制度,由总行统一明确专职评委任职资格,统一组织专业资格考试选拔总行级和省行级尽责审查人员,选拔总行级客户信用评级和债项评级专业人员,提高尽责审查、信用评级和风险分类的专业化程度。

  从2004年起,我行一直严格贯彻落实国家宏观调控措施,对宏观调控措施涉及行业,采用更高的准入标准,在企业准入评价指标体系中,不仅设置了产量指标,还增加了技术装备水平和能耗水平等指标,引导分行向规模大、技术水平高、节能环保项目提供授信支持。例如严格执行国家节能减排和控制高耗能高污染行业的调控政策要求,坚持“环保达标”一票否决。房地产开发贷款原则要求本地块抵押,个人购房按揭贷款更多采用有别于同业的“直客式”营销模式等。通过这些有前瞻性的行业授信管理措施,我行在国家调控的过剩及潜在过剩、高耗能及高污染行业贷款得到有效控制,而且这部分贷款的质量好于我行境内机构公司贷款平均水平。境内机构房地产贷款在同比增加300.24亿元情况下,减值贷款减少37.18亿元,减值贷款比率下降4.56个百分点,达到4.87%。

  2008年,我行将进一步完善风险管理体系,认真贯彻宏观调控政策,优化授信结构,加大存量授信结构调整力度,优化客户结构,继续提高高信用等级客户占比。优化、整合授信管理流程,完善授权管理体系,提高授信决策质量。加强风险监控预警体系建设,继续实施关注类细分管理,大额高风险客户和退出客户名单式管理措施,严格控制新增减值贷款。继续通过现金清收、核销、结构性交易等手段大力清收化解存量不良贷款。我们有信心保持资产质量持续改善的趋势,年末减值贷款比率进一步下降。

  三、宏观经济调控对我行业务带来的挑战和机遇

  2007年全球经济增长开始有所放缓,通货膨胀压力日益增大。国际金融市场波动进一步加剧,经济运行的不确定性和潜在风险明显增加。中国经济2007年继续保持平稳快速发展,但也面临着增长由偏快转向过热、价格由结构性上涨演变为明显通货膨胀的风险,中国政府为此采取了一系列宏观调控措施。国内外宏观经济环境的变化,给中国银行业务发展既带来挑战,也提供了新的发展机遇。中国银行将充分利用国际化和多元化优势,扬长避短,从容应对经济周期调整的影响,继续保持又好又快的发展。

  下面,我们从贷款平稳增长、净息差持续改善和中间业务发展三个方面,介绍中国银行将如何利用自身优势,实现又好又快的可持续发展道路。

  1、关于贷款增长

  中国银行坚决执行国家宏观经济调控要求和从紧的货币政策,将按照人民银行确定的贷款规模及发放进度进行控制。2008年我行人民币贷款新增规模将与去年相当,境内人民币贷款增长速度虽会由于贷款总体规模的增加而有所减缓,但仍会保持13%左右的增长速度。

  2008年,中国银行将充分发挥自身优势,采取各种措施发展贷款业务,提高收益。第一,积极调整和优化贷款业务结构,公司贷款向优质客户倾斜,发展中小企业贷款,调整贷款品种与期限。第二,不仅要重视增量,更要做好存量。一方面要加大不良贷款处置力度,为新增贷款腾出空间。另一方面,要加大产品创新力度,通过多种形式满足客户融资需求,增加中间业务收入。第三,要充分利用全球化和多元化平台和在外汇业务方面的优势,加强境内外业务联动,共享全球客户和服务资源,推动境内外贷款业务的发展。

  2、关于利率变动

  根据我们的测算,目前国内外利率环境的变化趋势,对我行综合的财务影响是中性偏正面的。2007年,人民银行先后六次调整人民币存贷款基准利率,虽然定期存款利率上调幅度略高于贷款利率,但由于活期存款利率调整幅度较小,且货币市场与债券投资收益率提升,总体来看,近几轮加息实际上有利于我行提高财务收益和扩大净息差。此外,我行还采取了多种措施,努力提高贷款收益率。2007年我行境内人民币净息差较上年拓宽了46个基点,达到2.70%。

  2007年下半年,美联储三次降息100个基点,同时人行维持境内小额美元存款利率不变,对我行净息差有一定的负面影响。但由于中美利差大大缩窄,我行为资产负债管理及融资需求而叙做的外汇衍生交易成本随之降低。并且,当前中国内地市场美元资金利率高企,我行境内外汇贷款、贸易融资、存拆放等各主要外币生息资产收益率大幅提升,在一定程度上抵销了美元降息所带来的影响。我行还将通过各种措施将美元进一步降息的影响降至最低,例如:拓展外汇存款来源;调整外汇存款结构以降低资金成本;在确保资金来源的前提下,通过适当增加境内外汇贷款规模提高外币贷款的收益率等。总体上看,美联储降息对我行的财务影响有限。

  3、关于中间业务发展

  2007年中国银行手续费及佣金收支净额增长幅度达到91.92%,占营业收入的比重从2006年9.65%的提高到15.04%,在国内同业中名列前茅。2008年,中国银行将继续大力发展中间业务。

  2008年以来,中国资本市场出现震荡,与资本市场相关的中间业务受到一定影响,但对中国银行影响相对有限。2007年,我行抓住市场有利时机,中国内地基金代销收入同比增长约11倍,但该部分收入仅占集团手续费及佣金收入的17%左右。由此可见,我行手续费收入增长对国内资本市场的依赖程度低于其他国内同业。主要原因在于,一是我行的手续费收入来源多元化,其长期稳健增长的核心始终是我行传统优势业务如国际结算、清算和贸易融资项下的收入等,这部分收入占集团手续费及佣金收入的27%;二是中银香港等海外机构手续费及佣金收入同样增长较快,对集团的贡献比重很大。2007年手续费及佣金收入增长的33%来自境外。因此,即使2008年国内资本市场出现调整,中国银行的手续费及佣金收入也不会发生大幅波动。

  我行认为,人民币持续升值和美国经济衰退对我国出口贸易会有影响,但也有利于进口贸易的发展,因此我行国际结算业务总体仍将保持良好发展态势。我行将继续在财务资源配置上对国际结算业务给予倾斜和支持,结合客户需求推出具有竞争力的新产品,调整国际结算业务结构,进一步促进贸易融资、贸易结算业务发展,实现贸易融资和结算手续费继续稳步增长,巩固和拓展我行的竞争优势和市场份额。同时,我行会抓住中国企业“走出去”的契机,采取多种措施积极发展保函、保理等优势产品,有效带动国际结算业务的发展。

  四、关于海外发展战略

  经过近百年的发展,中国银行已经拥有了覆盖28个国家和地区的689家海外机构,并建立了横跨商业银行、投资银行、保险、基金、资产管理和租赁的多元化平台。充分发挥国际化和多元化平台优势,大力发展海外业务和多业并举,是中国银行整体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我行在战略上区别于其他商业银行的竞争优势。

  近几年,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推进,中国经济保持了较高的发展速度,中国银行的国内业务也取得了突破性的发展。我行境内业务税后利润占比已经从2004年的40%上升到2007年的58%,人民币资产所占的比重从2004年的66%上升到2007年的80%。我行国内业务的发展有力地支持了我行海外业务的发展。同时,通过发挥集团整体优势,加强海内外联动,我行海外机构的资产规模在过去三年以平均5.17%的速度稳步增长,营业利润平均增长14.50%,有力地带动和促进了国内业务发展。实践证明,中行充分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带动海内海外业务良性互动,分享经济全球化带来的好处,潜力巨大。

  中国银行海外发展要通过对海外机构进行专业化经营、集约化管理和一体化发展,大力拓展亚太市场,巩固美欧市场,紧紧跟随“走出去”的中国企业和个人,为与中国有业务往来的当地机构和当地中、高端个人客户等重点客户,提供贴身的全面服务,提升集团的核心竞争力。

  中国银行银团贷款业务目前已稳居国内第一。2007年以来,我行进一步整合海外银团贷款平台,先后成立了欧非、亚洲、美洲三个银团贷款中心,从而可以更好地利用中国银行的品牌和资金实力,参与国际重要的银团贷款业务。例如,中银香港目前已经是香港地区最大银团贷款安排行。由中银香港负责运营的亚洲银团贷款中心,业务已扩展到了整个亚太地区,大大提高了中国银行集团在亚洲银团贷款市场的影响力和收益水平。

  我行的多元化平台建设也取得了重大进展。中银国际去年在香港新股承销金额蝉联中资投行之首,境内国债和政策性金融债承销业务蝉联券商间市场第一,获得《亚洲资产管理》、《理柏》、《亚洲货币》等杂志颁发的重要奖项,被评为中国CEO心目中“最值得信赖的10大投行”;中银集团保险在内地设立的全资子公司——中银保险,于2007年获得批准作为中资保险机构监管,其经营范围及区域不再受到外资保险公司规定的约束。中银保险正在借此契机加快推进机构建设并开拓业务领域,去年一年完成了12家内地分公司的筹建工作,保费收入增长3倍多;中银集团投资有限公司是我行自己的投资管理公司。近年来,中银投扩大了投资领域和规模,在股权投资、不动产投资和不良资产处置等业务领域,均获得好效益。

  兼并收购是中国银行海外发展重要途径。我行正在积极考虑各种并购的机会,在符合我行战略的前提下,通过兼并收购的方式加速拓展我行的国际化和多元化平台。但我行不会盲目进行并购,并购的目的是配合我行战略实施与业务协同作用的发挥,拓展业务领域、延伸机构网络、巩固和扩大多元化业务平台;并购的目标要与我行有良好的战略协同性和业务互补性,应有助于丰富我行的产品线,提高收入来源的多元化,为客户提供更加全面的金融服务,为股东带来长期增长的价值回报。

  体现上述战略的典型案例,就是中国银行于2006年成功收购新加坡飞机租赁公司,并将其更名为“中银航空租赁”。该公司目前拥有76架飞机组成的机队,服务于19个国家的29家航空公司。中国银行藉此一举成为中国首家进入全球飞机租赁业的银行,同时中国银行亦将发挥与国内航空公司的传统合作关系,在蓬勃发展的国内航空租赁市场上抢得先机。2008年,我行将以更加进取的态度,积极寻找合适的投资机会,通过购并形式加快拓展我行的国际化和多元化业务平台。

【 新浪财经吧 】
Powered By Google
不支持Flash
·《对话城市》直播中国 ·新浪特许频道免责公告 ·诚招合作伙伴 ·企业邮箱畅通无阻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