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12月02日11:23 《钱生钱》

基金经理老鼠仓,说好保本变巨亏,买基金被坑请到【基金曝光台】!信用卡无故遭盗刷,银行存款变保险,理财被骗请猛戳【金融曝光台】!

  机器代替人工的喜与忧

  有一个盛传的概念叫“黑灯工厂”。所谓黑灯工厂,就是说车间里没有一个人,都是机器人,所以不需要开灯。黑灯工厂可以说既是顺应技术进步的时代潮流,又是应对中国劳动力成本提高,制造业持续紧缩问题的重大举措。

  用机器人代替人工,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机器人大部分都要经过大量编程,要求所处理的东西全部按部就班,不能有一点点意外。但是工厂中很多生产工作都要求有一定的灵活性。依赖人工智能的机器能否以不变应万变,对于技术而言是一个极大的挑战。但是技术进步的趋势是不可阻挡的,因此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工厂别无选择。尤其当中国的劳动力已经不再廉价,用机器代替人工来降低生产成本无疑是最好的解决方法。

  近期,鸿海集团董事长郭台铭在世界互联网大会乌镇峰会“中外政企对话”分论坛上,说:“目前富士康的几个工厂已经可以进行生产流程的智能全记录,并且每一个步骤都会自动化检测,最终做到关灯生产了。关灯生产以后我们可以将人拿掉,过去传统的自动化,传统的机器人生产,都是用人跟机器作为控制的界面,现在完全是物跟物跟机器之间自己联网的界面,工厂从物联网进入无人自主生产。”

  就在我们拥抱“黑灯工厂”的同时,中国几百万工厂工人的未来则是前途未卜。机器人技术或许是拯救中国制造业的方法,但同时也会加重失业等相关社会问题。但是机器人的大规模应用是企业面对日益上涨的成本压力而积极自救的一种措施。虽然会造成失业问题,但是从工厂发展角度而言却也无可厚非。

  更何况,机器人和自动化的大规模应用,带来的影响不仅仅关乎国内,更关乎国际。如今,全世界几乎四分之一的产品都是在中国制造。如果中国可以用机器人和其他先进技术来改造从未有过自动化的生产类型,这可能将中国从现在的世界血汗工厂变为高科技创新中心。

  那些对大规模使用机器人心存质疑的人,同样还有另外一种担忧。面对不可回避的成本问题,有的企业选择使用机器人,有的企业却选择直接从员工工资开刀。

  虽然国家多次上调最低工资标准,今年前9个月,北京、上海、江苏等9个省份上调最低工资标准,平均涨幅达10.7%,但是物价、房价的上涨早已经将工资的涨幅完全抵消,更何况有的企业根本就没有涨工资这种说法,困难时期甚至会希望员工主动降薪。

  我们都知道员工降薪这条路是走不通的,用机器人代替人工又会造成工人大量失业,企业要想加速前进,可谓困难重重。

  然而,劳动力成本上升是社会发展的必然阶段,有其合理因素在内。曾经依靠人口红利实现经济快速发展的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依靠廉价劳动力来实现经济增长,并不是一件可持续的事情。尤其面对新增劳动力总量持续减少的情况,供需关系的失衡必然导致劳动力成本的上升。

  那么进退两难的企业该如何抉择?

  最近国务院发布《关于激发重点群体活力带动城乡居民增收的实施意见》提出,“坚持促增收与降成本相结合。有效降低社会保险费率等劳动用工成本和阻碍劳动力流动的制度成本,助力各类市场主体轻装上阵。”简单来说就是,企业降低用工成本,不能紧盯着工资,而是应着眼于社保费率与其他制度成本,从而促进企业综合成本的降低。

  从另一方面讲,大规模机器人的使用可能会替代一部分流水线上的劳动力,但新设备的操作、维护也会相应创造出新的岗位和需求。历史经验已经充分证明,技术进步、产业升级,将带来更高的产值增长,增加更多的就业岗位,因此,那些被机器人取代的流水线上的工人就有可能在新的岗位上找到适合自己的位置。唯一的前提条件就是要求大家主动学习,主动接受培训,不断提高自己的劳动技能来适应市场的需求。

  企业生产经营和员工之间是相辅相成的关系,不是根本对立的矛盾。经济发展要以增加人民福祉为最根本目标,给企业减负,不是要降低工人工资或者不涨工资,提高劳动生产率和降低附着在工资上的其他用工成本的同时,减免税收,让企业有更多空间给劳动者涨工资,这样才能形成良性循环。(文/碧琪 图/网络供图)

责任编辑:王琛

下载新浪财经app,赢iphone7
下载新浪财经app,赢iphone7

相关阅读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