季末效应减弱:银行理财产品进入7月收益下滑

2014年07月11日 07:19  信息时报  收藏本文     

  信息时报讯 (记者 王文佳) 6月末银行半年考核节点来临,但银行理财产品的收益率并未重现去年时“节节攀升”的场景,预期收益率在6%以上的银行理财产品较去年少了很多。进入7月,银行理财产品的收益率每况愈下,6%以上的产品已很难见到。

  记者查阅昨日广州市场上在售的银行理财产品发现,除了个别几款股份制银行发行的结构性理财产品预期收益率达到了6.5%以上,其余非结构性理财产品的收益率均在6.5%以下。其中,预期收益率在6%以上的仅有3款产品,发行银行多为城商行,如渤海银行、北京银行等。国有大行发行的理财产品预期收益率均在5.5%以下,最高的一款为农业银行发行的“金钥匙安心得利”2014年第1607期人民币理财产品,预期收益率为5.4%,期限为363天,起购金额为5万元。

  在上周,理财产品“季末效应”消退的表现十分明显,进入7月后银行理财市场收益率下行幅度较大,这也导致上周平均收益率大幅下行。据金牛理财网数据显示,上周110家商业银行共新发非结构性人民币理财产品847款,环比减少133款,平均预期收益率环比下跌10个基点至5.18%。来自普益财富的统计数据显示,今年6月,除1个月以下期人民币债券类产品收益上升外,其余各期限类型人民币债券类和组合类产品收益均有所下跌。

  银率网分析师殷燕敏认为,银监会松绑存贷比考核,一定程度上能缓解银行季末年末的揽储压力,但短期内并不能令季末拉存款揽储行为完全消失,而与其共命运的“高收益理财揽储现象”也不会完全消失,但“季末效应”对银行理财产品的收益影响未来将会有所减弱。

  金牛理财网分析师薛勇臻认为,随着年中考核时点的过去,资金面重回宽松格局,银行理财收益率也重新走上下坡路,年中收益率上浮较高的银行理财产品收益率出现大幅下调,尤其是保本类和短期产品。他建议,鉴于下半年银行理财市场收益率可能跌势难改,当前投资者可紧抓年中高收益的尾巴,适当延长投资期限来锁定高收益。

  

分享到:
收藏  |  保存  |  打印  |  关闭

已收藏!

您可通过新浪首页(www.sina.com.cn)顶部 “我的收藏”, 查看所有收藏过的文章。

知道了

0
猜你喜欢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

收藏成功 查看我的收藏
  • 新闻湖南超载校车翻入水库8名幼儿遇难
  • 体育恒大2-1绝杀绿地 穆里奇亲证加盟卡塔尔
  • 娱乐邓紫棋介入张杰谢娜婚姻?遭批炒作
  • 财经国人卖房抄底海外:北京1套换休斯顿6套
  • 科技中央巡视组:科技部发现有科研成果作假
  • 博客水均益:我用“中国伟哥”贿赂伊官员
  • 读书优劣悬殊:抗美援朝敌我装备差距有多大
  • 教育学生成整形客源 称不后悔花四月工资投资
  • 朱大鸣:放松调控就等于让房价涨上天
  • 郭施亮:证监会凭什啥罚个股民410万
  • 易宪容:勿过度解读当前央行货币政策
  • 许一力:为何地下赌球在中国这么猖狂
  • 徐斌:中国经济恰到好处的狗屎运
  • 郭田勇:银行会成财富管理的主流行业
  • 余丰慧:余额宝这一年经起了风险考验
  • 董少鹏:退市制度要破除地方保护主义
  • 水皮:跳水是不是意味A股摊上大事?
  • 周本泉:楼市杀手是财产登记信息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