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房价回归理性 理财讲究保本(2)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01月08日 15:51  新闻晚报

  两种人的不同理财对策

  □崔烨 李伟

  老人:忘记成本 适当激进

  在外企工作的张先生2008年的笔记本上,10月9日前打了一个圈,就是在这一天,人民银行挥舞着利率大旗开始了降息之路,这也是央行4年来首次降息。在接下来的短短两个月,利率一降再降,一年期存款利率从4.14%降至2.25%,回归到了4年前,降幅达45.65%。张先生说,同样是存笔钱,只相差两个月,这利息收入就差了接近一半,很是夸张。

  不过与利息收入的减少相比,张先生的股票账户、基金账户的亏损就严重多了。张先生给自己算了一笔账,股票账户在2008年整年亏损了25%,他自嘲地说:“总算泡赢了大盘,或许还战胜了不少私募公募基金呢。”的确,再看看他的基金账户,亏损高达40%,其中一只QDII基金还亏损了61%。

  而哪怕你不是股民、基民,财产性收入也受到了很大的影响。伴随着这波近似疯狂的降息,理财市场遭遇了惨痛打击,即便是最稳健的一类人民币理财产品、债券、信托等,从10月份开始就出现收益率大幅滑坡,直接拖累了全年的收益水平。粗略估算了一下,商业银行的保本保收益型人民币理财产品2008年平均年化收益率在5.5%左右,略高于2007年,但如果没有10月份以后的冲击,整体收益率会更高。

  中国经济正经历一场前所未有的冲击,在很多人眼中,2009年注定都是异常困难的一年。老百姓害怕消费,害怕投资,纷纷把钱存进了银行,坐等收利。可是,在这样的大环境中,央行降息在所难免,预计全年不会低于0.54个百分点。如此看来,就算把全家压箱子底的钱都存在银行,到手的利息也少得可怜。

  在这样的大环境下,我们却要唱唱反调,提倡投资者忘记成本、适当激进。毕竟经过2008年市场的暴跌,不少风险都大大释放,投资价值凸现。对于非专业投资者来说,鉴于2009年的经济复苏尚需时日,正是进行基金定投的最好时间。

  对2009年欲振乏力的市场环境来说,可能是“微笑定期定额投资法”最好的时机——如果你在股市下跌时开始基金定投,待股市上涨至“获利满足点”时赎回,那么你的获利结果不但会优于指数表现,而且比你在股市上涨时开始投资基金获得的收益还要高——将每个月买入的基金净值与最后卖出净值用曲线联接起来,形状就像人的微笑。

  楼市

  房价仍高于支付能力

  普通居民期待真正理性回归

  □徐洁云

  本周二,四部委联合公告表示,目前,各地房价出现了一定的回落,但与社会预期还有差距,仍高于普通居民支付能力。激活房地产市场的关键还在于房价的合理定位。

  而多位有购房需求的市民在接受采访时对记者表示,高昂的房价结合经济危机下的不安全感,让他们仍感难以亲近。房价的理想回归,成为市场2009年共同的期待。

  购房者期待房价 “靠谱”

  “价格还是太高了,七宝地区近两年来价格已经翻了近两倍,而去年年中回调以来,才不过降了10%不到,而与之相比,从2006年到2008年,我的收入仅仅上升了15%。”一位2005年毕业、已被催促结婚的公司职员小张哀叹市区里的房子想都不要想,而外环线的价格也让他深感吃力, “契税和营业税的相关减免能够省掉几万元,但是房子我还是买不起,积蓄的增长只够得上房价飙升的零头。我也没指望房价真能完全降回几年前,只是期望和收入的增长相比不再显得那么离谱。”

  而另一位在某跨国IT业公司上班的软件工程师小吴则对记者表示,眼下购房成本是略有降低,但现在他还是不愿意买。 “我觉得现在的房价还是高,虽然我现在月收入12000元还算过得去,但是在不想把未来若干年的收入在这个时候搭进还看不清的楼市里去。”

  “我们业内,不少管理层及高薪的人工资都减去了20%。而且裁人等事情,会严重影响很多临界状态的人不敢买房子。”在小吴看来,首套房首付下降虽然能降低购房门槛,但实际上真要去买房却有 “饮鸩止渴”的危险。减薪、裁员的风潮让大家对未来的个人财务状况都难打包票,一旦出现财务危机则将难以支付月供。 “我有个中层管理的同事今年10月被裁掉了,到现在新工作还没下落,现在完全在靠之前的积蓄还高额月供,着急得不行。他的惨状让我们都挺害怕。”

  “收入可是自己辛苦干来的血汗钱,凭什么要为楼市的泡沫买单呢?现在楼市正是要跌还没明显跌的时候,我就再等等,跌得少了我不干。我打算到我能一次付掉大部分房款时再买。 ”他表示,虽然也有买房结婚的压力,但已和女朋友及其父母都沟通好了,暂时不着急,观望即可。

  “去年下半年,上海楼市成交量跌到了近5年来的新低,这是使得过高房价下滑的原因。 ”易居中国分析师薛建雄分析指出,但相对于成交量的大幅下滑,房价的降幅还很小。可见,目前房价水平仍然远超上海人的购买能力。

  价格才是核心问题

  尽管本周二财政部官员在国务院办公厅新闻发布会上表示,如果自去年10月底以来陆续出台的购房税收优惠政策效果不显著的话,后续还会有 “更优惠的政策”出台。但业内人士认为,这并不是解决楼市萎靡、促进购房消费的真正关键。

  “实际上,从二手房交易营业税、所得税、到契税的减免,以及二套房的逐步解禁、购房贷款利率的进一步优惠,目前政府一直在不断削减购房的交易成本”,上海易居房地产研究院综合研究部部长杨红旭对记者表示, “实际上,除了非常激进的买房送户口和购房退税,政府能给的已经基本差不多都给了。”

  但交易成本终究还是在 “敲边鼓”,在相关优惠政策几乎尽出而成交仍显疲软之时,核心问题还是房价本身。

    新浪声明:此消息系转载自新浪合作媒体,新浪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Powered By Google

网友评论 更多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flash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