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新浪财经

平静看待晒风骤起 晒工资当成生活调味剂就好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4月19日 10:40 深圳特区报

  “晒工资”:当成生活调味剂就好

  最近,一些网民将自己的工资、奖金收入公布到网上,甚至将工资条以照片的形式发布出来,以显示其真实性。一时间,“晒工资”成为网上的时尚风潮。

  随便在百度、谷歌等搜索引擎上打上“晒工资”三字,便有“晒工资”网页排着长长的队伍。作为一种社会现象和民意反映,“晒工资”已经成为一种网络时尚和现实茶余饭后的谈资。记者近日采访“晒工资”一族及有关专家,试图探求这一风潮背后的社会学原因和经济学价值。

  网上“晒工资”升温

  “我在深圳一家印刷包装企业工作,每天工作12小时,有事只能请假并要扣工资,月薪为税后1500元。”这是近日在网上出现的一条帖子。

  发帖者自称小彭,2006年毕业后来深圳工作,为表明所发信息真实,小彭还将供职企业名称公布了出来,引来不少跟帖者。像小彭这样将自己工资单内容详细在网上公布的人不在少数,他们形象地称之为“晒工资”,并自称为“晒客”。

  从去年年底开始,各个单位相继开始发放年终奖金,“晒工资”随之在网上渐渐流行。在搜索引擎中输入“晒工资”,便可以看到近150万个相关网页。甚至在“晒工资”的网站上,还分城市和地区,让晒客选择合适的地点透露收入。

  记者在一些“晒工资”的网上论坛看到,从公务员到公司秘书,从刚毕业的大学生到硕士毕业6年的“金领”,公布工资条的帖子比比皆是,而且点击率和人气都很可观。发布者不仅主动公布行业、职业、区域、从业年限,还把基本工资、职务补贴、工资津贴、奖金、通讯补贴、保险金、扣税等一一罗列,最终还注明实发金额,有的甚至将工资条的照片发到网上,以表明信息的真实性。

  由于“晒工资”的网民越来越多,很多网站也开始关注这一类的帖子,除了保存一些经典的“工资条”,有的网站甚至将论坛里零零散散的“工资条”做了一番精心的整理:国有企业工资条、教育培训类工资条、毕业生工资条、国家机关工资条、独资企业工资条等等。“晒工资”也因此大有越演越烈之势。

  “晒工资”的动机解读

  多年来,在大部分人的观念中,工资就像女人的年龄一样属于个人隐私,在公开场合谈论收入是不礼貌的行为。然而,“晒一族”不仅堂而皇之地打量别人的收入,还豪爽地拿出自己的工资条大白于天下。这究竟是为什么?

  小彭说,自己“晒工资”主要是想和大家一起讨论一下各自的工资收入,希望通过与别人的比较来了解自己的工资待遇水平如何,以便以后进行职业规划。“在网上大家都隐姓埋名,没有什么心理负担。上网‘晒’一下工资,不必承担什么社会压力。”一名姓孔的网友说,到网上“晒工资”,高收入者可以获得成就感和满足感,低收入者可以博得同情和理解,打算“跳槽”的人可以探明需要的信息,即使是上网闲逛的人也能满足一睹为快的好奇心。记者近日在网上看到一些评论指出,同是晒工资,有人晒出了骄矜,有人晒出了悲凉,有人晒出了自得,有人晒出了忧患。张张工资条的背后,其实正晒出了当下的社会现实,晒出了民生问题、分配问题,同时也晒出了部分网民心态失衡、地区收入悬殊等问题。

  “员工们自发上网‘晒工资’的举动,恰恰反映出一个亟须重视的问题,那就是当前工资分配不够透明化。”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教授乔新生说,仅仅靠网民揭底,就取代公正透明薪酬体系的确立以及财产申报制度,这一方面效用微乎其微,另一方面也很难避免虚假信息的产生和蔓延。

  中国人民大学博士赵星耀指出,由于教育、医疗、住房等支出占居民总消费支出的比重不断扩大,许多人都有着强烈的支出预期,有部分网民借“晒工资”缓解一下压力。

  “晒工资”者分为四种类型

  根据一家知名网站日前的一份调查,“晒工资”者基本分为四种类型:一是炫耀显富,较常见于电信、电力、外企等一些高收入行业,在这些行业里,不少大学毕业没几年的青年就能月收入四五千元;二是自嘲型,很大一部分网友看到别人的工资条后感叹自己的工资太低,住房、医疗开销又高,持自嘲、不平的心态;三是抱怨宣泄型,主要存在于效益不好的企事业单位、基层普通员工中,这些人或认为收入微薄或感到收入不公,通过将工资公之于众表达不满;四是打探型,一些同行业或同职位的劳动者通过交流各自的工资信息,做到知己知彼,这其中更不乏一些有意“跳槽”的人打探某个行业的收入水平并作为参考。

  专家提醒

  “晒工资”要摆正心态

  “我是一个乡镇的小学教师,我的工资:月薪900元+补助100元每月+津贴奖金200元每月=1200元。幸亏我还没有结婚,只要养活我一个人,要不就惨了。”一位自称为教师的网友在网上“晒工资”后,发出如此感慨。

  “看到工资和我差不多的工资条,我一般不大关注,而只要是看到收入很高的工资条,心理就会感到非常失衡。”小彭说。

  针对小彭等低收入者的看法,国家级心理咨询师彭熠表示,在了解别人收入后,一些人会产生一些消极心理。如对自己的能力进行否定,失落感增强,或心理不平衡,会对单位不满或对收入过高的人产生怨恨心理,变得偏执、仇富,影响自己的心情,甚至做出过激行为。

  彭熠提醒说,要学会及时调节心情,不能因为自己收入水平较低就牢骚满腹,要乐观地看待自己的收入。由于各地的收入和消费都不一样,因此在“晒工资”的过程中要全方位衡量,不能只看收入,还要看支出。如在北京、深圳等大都市生活,如果没有房子,一个月五六千元也不会怎么宽松。

  对社会学颇有研究的深圳大学教师周礼红指出,目前网上很多人晒出来的工资都比较极端,不是低得要命,就是高得吓人。无论是出于攀比,还是存心抱怨,这都不是一种健康心态。“晒工资”只是部分人的一种随意行为,网上公布的工资条是否真实也值得怀疑,且很多行业工资条上的收入并不能完全代表其总体收入。

  链接

  网上四成人认可“晒工资”

  最近一家媒体进行的一项民意调查显示,47.5%的人上网看过工资条,37.7%的人愿意本着“匿名填写,保证真实”的原则,把自己的工资条在网上公开。

  本次调查表明,11.5%的人坚持认为,工资是个人隐私,不该在网上公开;49.7%的人觉得,“晒工资”是为了让工资更透明;45.1%的人认为贫富差距加大,“晒工资”能帮助大家认清自己的社会地位。

  据某网站的统计,教育、石油石化、

邮政、公务员、银行职员等五类职业的工资条最受网民关注。

  国外为何没有“晒工资”现象

  国外的网络很发达,但他们的工资似乎是高度隐私,没有产生类似国内的“晒工资”现象。是因为他们对自己薪酬的满意度更高,还是另有原因?

  据此,专家指出,有三点原因值得关注。首先,国外的职业教育很发达,许多人在很小的时候就有基本的薪酬教育和相应的理念。其次,在西方社会,人们对隐私的尊重是约定俗成的社会习惯,一旦被列入隐私之列,就会得到大家的普遍理解和尊重。但我们的文化中似乎缺少这样的基因,不少人酷爱了解他人的隐私,这也使得“晒工资”有了一定的社会文化心理基础。第三,国外有相应的组织机构提供权威的岗位薪酬信息,一些国家的劳工部门每年都会公布相应岗位的薪酬,但我国这方面的基础信息建设还很欠缺,缺少可信服的参考信息。于是一种民间的非正式的自助方式便应运而生了。

  平静看待“晒风”骤起

  去年9月,北京大学副教授阿忆在博客上公布自己的工资条,称月收入总计为4786元,不够日常开销,不得已要到处打工。

  这篇文章一周内引来近85万次的疯狂点击和超过4000条评论。由此掀起了网上“晒工资”的热潮。随之,中国互联网一股“晒风”也骤然而起,从结婚照到化妆品、从新

装修的房子到新买的衣服、从厨艺作品到育孩心得、从工资条到炒股。

  今年年初,在互联网上,热衷交流的网友们又发起了晒股票、基金甚至晒孩子过年红包的行动,纷纷把自己在去年的股票、基金投资获利情况、孩子过年所得红包数量公之于众,争相切磋

理财得失,互相讨论理财计划。

  这股网络晒风渐有愈吹愈猛之势。据统计,深圳晒客晒得最多的是工资条、股票和基金三类,与全国情况相似,不同的是,深圳晒客的范围更广、也不仅仅只出现在网上了。

  正如一位社会学研究专家所说,“晒工资”在一定程度上能够推动某个特定行业工资的透明化,有利于人们就业选择,促进社会进步。

  对于“晒工资”的流行,大家最好抱着一个平静的心态,只把这些工资条当成生活的调味剂就好。 (朱婷婷、吴德群)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